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研究: 一个文献综述
2020-07-04刘显利罗桐香
刘显利 罗桐香
摘要:乡村旅游合作社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破解乡村旅游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概念与内涵、功能与作用、发展模式、满意度和利益分配机制、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进行综述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合作社;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单个、分散的乡村旅游组织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需要组织起来,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来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2016年《“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亿万农民通过乡村旅游来获取收益就需要不断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及大力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作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部署。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更进一步指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当前,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组织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合作社进行了研究,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合作社相关研究
(一)关于乡村旅游合作社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目前,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尚无统一定义,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各自见解。如刘涛认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在遵循合作社原则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自愿联合、民主管理,来进行旅游接待服务进而共同分享乡村旅游收益的新型经济组织;阳宁东等则认为乡村旅游合作社是由农民通过自愿联合、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原则,凭借当地的农业资源禀赋而自发成立的以满足当地农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银元认为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广大农民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自愿联合,民主管理,通过组织成员开展旅游相关业务、经营活动及服务,共同分享收益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肖华认为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农民通过自愿联合,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化经营管理为主要形式来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合作社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乡村旅游合作社是一种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互助性经济组织;二是乡村旅游合作社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开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相关业务。
(二)关于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学者们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合作社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型,又是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和类型的扩展,这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乔宇锋、张广智总结了合作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四种表现形态,“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和“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指出了合作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徐旭初提出乡村旅游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通过联结的方式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之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乔海燕提出旅游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不仅可以规范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和经营,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正当收入,并且可以促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解决了季节性瓶颈的乡村旅游问题。赵霞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服务;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丰富当地农民的生活。路遥等以丽江玉湖村旅游合作社为例,论述了丽江玉湖村旅游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为形式、以激发合作社积极性为动力、以集体资源全体村民共享的发展模式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李朗玥、邢玉升指出,通过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现代乡村旅游业发展;屈小爽以信阳郝堂村为例,构建旅游合作社对乡村旅游影响模型,验证旅游合作社—社区自组织能力—乡村旅游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得出旅游合作社事理要素对社区自组织能力有显著积极影响。提出一是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二是要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方式;三是要加强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四是要推进乡村旅游运营管理的科学化等等措施。林秀治,黄秀娟以连城县梅花寨生态园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例,针对行动者、转译过程、社会重构三者构建行动者网络架构,最后分析了行动者网络形成的路径。乔海燕通过调查分析了乡村旅游在责权利关系模糊、经营不善等突出问题,并提出施旅游合作社经营将会是乡村旅游经营的最佳模式选择。综上,乡村旅游合作社基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开展相关的乡村旅游活动。
(四)关于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满意度和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合作社、公司、农户之间的满意度和利益关系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是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王昌海以7个省(市)30个乡村旅游合作社的302个社员为研究对象,针对效率、公平、信任与满意度四个方面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乡村旅游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等建议。李玉新、靳乐山、徐福英通过对2个典型案例调查与对比,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对乡村旅游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因素有哪些;二是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徐旭初研究了服务联结方式、合约联结方式、产权联结方式三种利益联结方式。单福彬、祁向文、王刚通过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提出多种利益分配方式融合、政府加强利益分配监管、对经营者绩效进行监测、多种资源投入参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建议来促进利益分配合理化。阳宁东、邓文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乡村社区旅游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从组织机构、分配原则、服务内容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张元葆、孙雷以山东省淄博淄河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例,提出了开展多种形式托管服务和乡村旅游服务相结合来推进“社村共建”实现多方共赢。潘林键以典型合作社为例,从合作社的社员结构与股金结构、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方式、合作社的品牌增值三个方面对合作社利益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该合作社发展的有益经验,并给出了几点建议。陈心悦、许艺娜针对专业人才稀缺、管理观念守旧等问题,提出明确利益分配、规范管理等措施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
(五)关于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制度建设研究
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制度建设、发展内涵性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邢成举、胡联以密云县的调查实践,提出“三变”、“七统一”等举措来指导和规范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马翀炜、张爱谷以玉龙县美泉村旅游合作社为例,分析了制度建构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王彩彩从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资本结构、利润分配、服务管理六个方面对合作社治理机制进行分析。
(六)关于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合作社是近几年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一种,由于时间短、数量少,经营管理、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很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学者们从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王敏、王厚东以山东省淄河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例,提出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游、产业链上的受益者等策略。孟铁鑫从外部保障环境不完善、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外部环境、规范内部运作等方面的对策。银元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等諸多问题,建议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提升旅游经营能力、控制经营风险、突出典型示范带动等,进一步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大力发展。李树信、张海芹从景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旅游商品、推进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强化人才培训六个方面提出了乌蒙山区旅游扶贫的路径。包礼萍、许艺娜在“旅游扶贫”明确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背景下,以高南村为例,提出了提升公共服务、整合公共资源、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途径实现乡村旅游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的保障举措。刘涛从案例为切入点,从把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就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邱雯祯、许艺娜总结了要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主体进行旅游开发的优势,并提出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对策。
三、结语
综上,从研究范围看,学者们从组织机构、社区参与等多领域,从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法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从研究内容看,现有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合作社概念界定、满意度、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看,大多数学者采用定性分析,多为田野调查、定性描述和分析总结,采用定量分析的文献少,且大多数是简单的数据统计,而用数学模型来分析的更少。从现有的乡村旅游合作社成果多数采取个案研究,通过案例实证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总之,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合作社从范围、内容、方法等有了一定研究,并逐年增加,但乡村旅游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涛.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基于莱芜城岭村和房干村的案例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2(01).
[2]阳宁东,邓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社区旅游中的运用[J].农村经济,2012(03).
[3]银元.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与建设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7.
[4]肖华.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论坛,2015(10).
[5]乔宇锋,张广智.合作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功能及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6(09).
[6]徐旭初.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合作社的优势和作用[J].视点,2017(08).
[7]乔海燕.浙江嘉兴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调查和思考[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8]赵霞.农民专业合作社下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07).
[9]路遥,赵鸭桥,宋丽华,彭成圆,张榆琴.大集体经济实力 拉动社区文明建设——丽江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发展之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9).
[10]李朗玥,邢玉升.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分析[J].北方经贸,2018(05).
[11]屈小爽.旅游合作社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基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视角[J].世界农业,2017(09).
[12]林秀治,黄秀娟.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行动者网络构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3).
[13]乔海燕.浙江嘉兴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调查和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14]王昌海.效率、公平、信任与满意度: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5(04).
[15]李玉新,靳乐山,徐福英.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研究——基于山东省莱芜市C村和F村的调查与比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16]徐旭初.再谈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实践探索[J].合作论坛,2018(03).
[17]单福彬,祁向文,王刚.基于合作需求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设计[J].热带农业科学,2015(10).
[18]阳宁东,邓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社区旅游中的运用[J].农村经济,2012(03).
[19]张元葆,孙雷.托管农村闲置住宅拓展乡村旅游服务[J].中国合作经济,2016(13).
[20]潘林键.乡村旅游对合作社利益机制的影响——以浙江省桐庐县阳山畈蜜桃合作社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3).
[21]陈心悦,许艺娜.宁德市柘荣县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3).
[22]邢成举,胡联.旅游合作组织、旅游扶贫与村庄发展——基于北京市密云县的调查山[J].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
[23]马翀炜,张爱谷.乡村旅游与制度建构——以玉龙县美泉村旅游合作社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7).
[24]王彩彩.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治理轨制彩晌因素巧究[N].山东大学,2016.
[25]王敏,王厚东.山东省淄河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旅游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J].中国合作经济,2017(15).
[26]孟铁鑫.我国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03).
[27]银元.四川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04).
[28]李树信,张海芹.四川省乌蒙山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
[29]包礼萍,许艺娜.乡村旅游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探究——以邵武高南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3).
[30]刘涛.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基于莱芜城岭村和房干村的案例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2(01).
[31]邱雯祯,许艺娜.乡村旅游合作社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探析——以光泽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社思想研究”(17BDJ054);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研究”(17GZYB10)。
(作者单位:刘显利,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桐香,贵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