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堂捣乱行为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2020-07-04周艳蓉
周艳蓉
摘 要:幼儿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是十分常见的,导致这些捣乱行为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观察、调查、文献研究方法总结出幼儿捣乱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老师及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正确的去看待幼儿,具体的策略应着重从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出发,采用课堂管理、非语言策略、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等策略。从而去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增强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幼儿;捣乱行为;课堂管理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班级活动中,当幼儿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等情况。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个调皮的幼儿,他们精力旺盛,好动;思想活跃,点子多;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个别幼儿还会伴随攻击性行为。幼儿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是来自他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宣泄方式,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带幼儿做游戏都不能带动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出现他们“另谋出路”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课堂的纪律,同时也成为了其他参与者“模仿捣乱行为”的诱因。幼儿的这种心理需要老师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更多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状况制定个性方案,培养、发展幼儿积极的心理需要,让幼儿能够主动克服和消除“捣乱”的动机。
二、幼儿课堂捣乱行为的原因分析
幼儿在课堂上捣乱行为的发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而环境因素又包括了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三部分。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心理因素是导致幼儿捣乱行为的关键,生理因素同样会激发幼儿的课堂捣乱行为。
(一)环境因素对幼儿课堂捣乱行为的影响
1.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教养行为、父母的关系和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从一出生就一直在家庭中,溺爱会让幼儿为所欲为。
2. 幼儿园环境: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度过大,内容重复;组织的活动过少,过于单一,学习与活动失衡;班级管理过于严格;教室布置长时间的一陈不变等。
(二)幼儿心理对幼儿课堂捣乱行为的影响
1. 渴望被老师关注:幼儿渴望被老师关注,老师不可能全部都一起关注,这是所有老师都避免不了的,老师只能多多注意,尽可能地减少对幼儿的忽略。
2. 幼儿内心的需要: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幼儿心理需要不尽相同。教师在了解幼儿情况、设计活动时,往往注重对幼儿知识、能力方面的了解培养,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要,致使一些幼儿在活动中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
3. 幼儿内心的宣泄方式:幼儿大脑皮层尚未成熟,大脑对各器官动作的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看,3—4岁幼儿正处于人生“第一反抗期”,随着自我意识和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了个人不同的想法,对成人不再百依百顺而出现反抗行为。
(三)幼儿生理因素对课堂捣乱行为的影响
生理因素主要有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与同龄幼儿相比,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频繁地改变注意对象;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
三、幼儿课堂捣乱行为的对策研究
(一)營造良好的环境
1. 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
2. 学校环境:必要时教师需要帮助某个幼儿远离纷扰的活动和嘈杂的教室来使他重新控制自己的反应和情绪。教师应该谨慎地运用自我控制时间策略;另外一种策略在某些幼儿身上也很有效,那就是独处——有的幼儿神经系统不能应对某种过度的刺激,就会不知所措,会想要逃开。
3. 社会环境: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应该加强幼儿社会道德的教育,正确地引导幼儿。
(二)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1. 个别化教育方案:每个幼儿的性格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所有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听话的幼儿多给予鼓励、表扬和赞美的同时也要有度。
2. 忽视策略:忽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但是确实也是一个运用起来不是很容易的策略。当某个幼儿重复做某些让教师感到生气或者是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时,忽视策略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尽管这种策略有助于消除幼儿那些让人生气或者调皮捣蛋的行为,但是教师要适时使用强化适宜行为的策略来代替这种忽视策略。
3. 建立情绪释放室: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脾气、发脾气都是正常的。老师可以在幼儿园里设定一个专门的区域,作为幼儿发泄情绪的场所。“出气角落”可以是一个宽大的旧沙发,或是几张软垫子,最好能有一个帘子(方便与其他空间隔离开),布置得温馨舒适些,可以放些旧的毛绒玩具、画笔、白纸、小杠铃、图书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习惯的发泄方式。
(三)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
幼儿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差异,不同的需求,构成了多样、互补的人群。也许我们对课堂捣乱的幼儿是厌烦的,过多的训斥、批评,使幼儿的许多不良表现和问题行为在严令禁止中暂时隐藏了起来,而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遇到特定的因素,爆发就难以避免。
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尊重幼儿是爱幼儿的一个具体表现。幼儿们也有自己的主见,需要你的信任和肯定。
四、结论
幼儿的“捣乱”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幼儿的“捣乱”行为,再做出积极的响应、有效的应对。教师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要相信坚持下去,幼儿总有变好的一天,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总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针对“ 捣乱”幼儿,既要营造良好家园环境,又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既要注重专门的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俞娟.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研究[D].嘉善实验幼儿园, 2004-12.
[2]任欣君.调皮儿的行为研究和策略探讨[R].2007-09.
[3]彭粤湘,梁侃,等.忽视幼儿心理需要导致的[J].早期教育,2000(01).
[4]凌锋.父母教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幼儿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J].中国临床心理,2004.
[5]孙煜明.试谈幼儿问题行为[J].南京师院学报,1982(4).
[6]冯夏婷.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反应(家长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