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巩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2020-07-04闵志坤
闵志坤
摘 要: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都注重追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均衡。但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师资队伍为关键、办学条件为基础、多元评价为导向的内涵式均衡发展方面力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在力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内涵式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取向。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式发展
当前,我国从普及义务教育向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有力的步伐,很多县区均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但在实践中,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学校教育水平差距依然存在,办学质量、教育资源配备等不能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的差距仍在扩大;乡村教师的学习交流机会相对较少、成长锻炼的机会得不到保障,大批乡村优秀教师流失到城市,使得乡村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乡村学校学生总体素质提升缓慢,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学生学习资源单一、匮乏。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尽快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达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当前要加快建立高效的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巩固和完善发展成果,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突破,进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
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争办学条件均衡
一些地区率先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然而也有各种“示范学校”等的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致使许多不合理甚至严重资源浪费的现象存在,使校际间的差距继续拉大。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投入机制,保证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标准来进行建设。
一是校园基础设施标准化。学校面积要与当地教育发展规模相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在规划、绿化、美化、文化、净化方面尽可能达标。校舍建筑面积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各类功能室、实验室及食堂、宿舍、田径场等必须齐全,要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是教师队伍配备标准化。教师队伍数量要足,整体质量较高,学科要全,专任教师必须取得任职资格,新任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且第一学历是全日制师范类专科以上。同时注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
三是教育手段现代化。完善教育设施,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和图书室、卫生室等,拥有学生开展体育、文艺活动的器材和场地。
实际上,各地区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持续推进,上述工作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不同区域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尽管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校际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只有有针对性地做到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均衡。
二、加强生源管理,实现生源均衡
教育均衡化的核心是生源均衡,离开了生源均衡,难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保障在生源方面均衡发展成果,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合理布局,宏观调控区域内学校生源,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根据当地和各学校实际,规范划片招生或调节招生数量,将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录取名额分配到辖区内初级中学,使示范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招生人数达到符合各校实际的均衡;各学校应充分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各方面资源配置,提升办学质量,增强自身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确保辖区内优质生源不轻易流失。
三、优化师资结构,保障师资均衡
教师是学校现代化的第一资源,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
一是进一步优化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要按照“定乡镇,定学校,定学科,定年限”的要求,做到在教师分配上优先满足乡村及薄弱学校的需求,政策待遇、智力支持上向乡村及薄弱学校倾斜。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职称评定上,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乡村教师的校内竞聘、职称评定;在福利待遇上,可适当增加乡村教师和支教教师的工资。并结合县域内学校教学的标准,设立县区级和校级学科带头人,制定和实施学科带头人评比办法,不断激发鄉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规范各类“名师工作坊、工作室”建设工作,对乡村薄弱学校逐年适度增加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他们提供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确保农村及薄弱学校师资水平和岗位吸引力。“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长期工作在乡村教育工作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可参照公务员管理使用方法,让工作实绩突出的乡村中小学校长政治上有地位、物质上有保障。
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结合本地区教师素质的实际,按照“尊重选择、鼓励奉献、服从大局、适度流动”的原则,制度性地推动优质师资向相对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区域师资的有机融合和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市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按照一定比例,在确保各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倡导模范校长、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支教”;用制度规定城镇现有40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将来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两至三年的经历,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顶岗”制度,安排乡村及薄弱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到优质学校和城区学校“顶岗”,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经验;建立乡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的制度,以增强乡村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解决和缓解乡村地区合格师资不足和素质较低的问题。
三是积极实施以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名师带徒”工程。通过深入课堂、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用、有效成果同享”。
四、加强常规管理,确保质量提高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以牺牲优质教育的发展速度来换取薄弱学校的发展,在寻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校的内在积极性,发挥其自身创新发展潜力。
一是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
二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质量评价办法,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鼓励乡村中小学大胆探索和尝试,使乡村中小学办出特色。
三是把校际联动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结对帮扶来构建友好型学校,进一步带动乡村及薄弱学校全面发展。
五、落实政府职能,强化责任监督
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政府不仅要为教育公平发展搭建平台,更要为教育发展扫清一切障碍。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职责和主导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
二是进一步科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按照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总体要求,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在财政拨款上向乡村地区倾斜,坚持做到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的制度化、常态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着眼点在县域,只有县域内义务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盖玉欣.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杨艳.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4]姜杰,金俊峰.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5]叶建海.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