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
2020-07-04卫华张派
卫华 张派
摘要: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升级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现主要分析了制度环境与集群发展的关系,并对创新制度环境提出了加强规划引导并强化发展基础;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区域文化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6-0031-03
一、引言
農业产业集群是由农户(生产基地)、农业加工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和支撑服务机构间通过分工合作在某一区域结网而形成组织(姚云浩,2014)。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集群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集群规模小而分散、分工程度低,特别是缺乏有力科技支撑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等问题。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升级势在必行。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离不开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而创新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区域文化等社会环境,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混合物。现首先研究制度环境与农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二、制度环境与集群发展的关系
(一)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集群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针对集群本身系统的缺陷,各国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如竞争政策和管理改革,技术预测战略和市场信息战略研究,为建设性对话提供平台,在网络中促进合作和促进联合的产业研究合作,人力资本开发、技术转移项目和公共采购政策等。集群升级不仅需要市场竞争力推动,而且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和促使集群升级。政策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性、支持性。
一是指导性。农业产业集群往往是自发形成的,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方式粗放,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会遇到发展瓶颈,甚至会产生一系列风险,如“柠檬市场”的风险,过度竞争的风险等。在这种条件下,需要政府进行指导,推动集群转型升级。如烟台市政府在21世纪初期,针对苹果产业集群升级的需要,制定苹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推动标准化生产、规模种植,并在2011年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果园,推动苹果质量的提升。2012年10月出台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市政府又出台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为打造高档苹果产品基地和世界级苹果精品提出指导性意见(李萍,2015)。这些政策出台,有力的推动了烟台苹果产业集群的升级。
二是支持性。支持性政策包括财税支持,也包括搭建公共平台政策、人才培养及吸引政策、技术推广政策和刺激需求政策等。直接支持的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鼓励集群企业投资和规模扩张,改善生产条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减免税收、租金补助、融资贴息及担保,进行集群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其它支持性政策在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成本、提升要素质量、增强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批发市场,举办产品博览会及展销会,进行公共培训,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同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新品种开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除地方政府出台各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外,一些宏观政策对集群发展也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如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强调了城市绿化、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重要性,2008年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出台了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政策等,对我国花木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二)法律环境
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如建设生态产业集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很多时候,由于外部成本不能内部化,对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就缺乏内在激励,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就是外部行为,如果没有政府管制等足够的外在压力,企业往往缺乏自觉行动。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质量标准,规范竞争秩序,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是培育集群企业积极的竞争态势,促进集群创新的重要外部条件。此外,通过约束性规定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集群提质换挡,如洛川县政府在2001年采取强制措施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技术,对果树生产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质量。为了促进品牌建设,洛川县大力推进苹果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建设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出口示范基地等,2013年通过欧盟及国内认证的有机果品基地达3 213公顷 (刘传磊,2016)。
(三)文化环境
区域文化涉及诸多方面,既包括区域内居民的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也包括社会风气、社会关系网络等内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创新的热情,影响着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徐胜,2007)。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关系,这种关系可产生巨大协同效应。集群文化是在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交融中形成的,良好集群文化促进集群经济主体进行知识分享与合作,提高创新效率。合作可以促进分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有利于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文化是社会资本,集群文化可以促进集体品牌的产生。集群文化与企业文化一样,包含集群内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集群精神文化是集群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如市场意识、创业和创新精神及合作观念等。正确价值导向激发集群各行为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集群集体力。集群制度文化包含规章制度、惯例以及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对集群持续成长而言,集群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则具有硬性约束作用。集群物质文化包括区域品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是集群整体形象的反映,集群形象将直接影响客户认可度,影响到集群企业的市场绩效(牟绍波等,2008)。总之,合作、开放、创新、诚信文化是农业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条件。
三、创新制度环境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并强化发展基础
一是规划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集群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性质和基础条件等方面具有差别,创新发展路径也不相同。地方政府对集群的发展规划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各地区应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比较优势等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适宜本地区农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规划。优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应根据产业空间分布规律、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进行。
二是做好示范。各地区应建设和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示范园区,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惠农政策,提供优质的公共基础设施,吸引本地及外部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入住集群,不断提升集群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基础。开展农田道路建设,改善集群的生产和运输条件。完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改进农业灌溉方式,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李铜山等,2013)。积极推进现代科技在集群中的运用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息交流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市场交易平台等,为各经营主体获取信息,寻求技术、金融支持,进行生产要素、农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易提供便利。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一是财政支持。对农业进行财税支持或补贴是西方国家通行的做法。建立各种类型的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如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产学研合作资金、企业信息化发展资金等,要设立贷款风险资金补偿池,设立担保平台,为企业提供担保。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财税支持包括多个方面。如对园区进行财政激励、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给予补助和奖励,对取得专利的企业给予补贴,对实施设施栽培中用电用气进行补贴(曾必荣等,2010)。此外,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仪器设备给予补助,对运作规范的合作社、贡献大的龙头企业实施奖励和减免税收的政策。
二是金融支持。贷款支持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动金融部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策性投资担保机构应考虑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合适担保条件。金融部门要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分类研究,开拓融资租赁业务,放宽抵押物标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更多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创新农业产业集群的投融资体系,利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拓宽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的融资渠道,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国际资本进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政府相关部门、银行、信用社等机构对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服务,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政策性的出口担保。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创新投保方式,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保驾护航。支持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在集群内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政府可通过适当补贴调动农户、农业企业和农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分担农户的种养风险,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内农户和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金融保障(刘婷,2015)。
(三)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政策法规,为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一是要规范竞争秩序,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制度,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杜绝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上市交易。构建第三方仲裁机构,制裁违约行为,并定期公布仲裁信息(胡新艳等,2015),为市场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交易秩序。规范企业的收益获取方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要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生产等制定严格进入门槛。在集群中,设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实施认证制度、质量检查和评比制度,形成全覆盖的检测网络,杜绝假冒伪劣,遏制恶性竞争行为。三是要完善无公害化生产的地方标准,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配套政策,促使集群企业实施绿色生产管理,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严格控制药剂残留。四是要建立严格的专利和商标等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区域农产品品牌。
(四)优化区域文化环境
文化建设是基础性工程,促进集群创新发展需要开展集群文化建设,集群文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一是建设合作文化。合作文化主张协作而不是“单干”,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独立作战是不可想象的。合作文化的形成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合作包括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与机构的合作、集群内企业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等。在技术创新方面,合作研发比技术引进更有长期意义,不仅有助于合作方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共同开辟市场,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二是建设诚信文化。合作的基础是诚信,诚信是长期合作的前提,也是共赢的前提。诚信文化建设主要反映在对农户、企业行为规范化建设上,通过制度建设来约束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不断地提高企业素质(胡平波,2011)。三是培育变革和开放的文化氛围。变革意味着对旧的思想、理念、体制的摒弃与创新。在技术快速进步、需求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唯有不断变革才能生存。因此,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文化,不断提升集群企业的创业、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曾必荣,朱廷朴,张 兵,李 涛.成都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0(3):7-9.
[2] 胡平波.江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生态机理[J].经济地理,2011(9):1534-1538.
[3] 胡新艳,罗必良,谢 琳.农业分工深化的实现机制:地权细分与合约治理[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1):33-42.
[4] 李萍.烟台苹果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及效应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3):5-8.
[5] 李铜山,王增廷.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效应与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6):78-83.
[6] 刘传磊.洛川苹果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J].北方园艺,2106(2):173-177.
[7] 刘 婷.河南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156-158.
[8] 牟绍波,王成璋.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基于集群文化视角科技管理研究 [J].2008(4):221-223.
[9] 徐 胜.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研究[J].当代财经,2007(1):77-124.
[10] 姚云浩.农业产业集群识别及评价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4(11):67-71.
[责任编辑:王功巧]
收稿日期: 2020-04-07
基金项目: 河南省2018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182400410052)
作者简介: 卫 华(1966- ),女,河南叶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张 派(1996- ),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