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2020-07-04王彦玲

成才之路 2020年17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人际关系校园环境

王彦玲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質、行为修养,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置身职场所需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从校园环境的熏陶、人际关系的作用、社会思潮的导向三方面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7-0004-02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无论是上天的飞船还是入海的潜艇,无论是巨无霸航母还是智能手机芯片,一旦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稍有差池,产品品相、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等都将大打折扣。探析高职院校学生素养的养成,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功能,为社会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一、校园环境的熏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但学习动机并不一定很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职业的懵懂。他们之所以选择某所高职院校,或基于兴趣,或基于家庭的社会资源,抑或仅是跟风热搜“就业前景好,薪酬待遇高”。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并树立职业理想,把高职院校学习过程看成一个寻求职业目标、坚定职业信念、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校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院校网站是学生选择院校的第一信息渠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保证院校网站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开学前的第一课。当学生初入校园,就能从校园的建筑风格、环境的美化,捕捉到学校的历史传承与创新思路,就能从迎新条幅上的宣传语、墙报展板宣传栏上的图文,看出学校的发展历程、教育管理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互通融合的情况。这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理想树立,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当学生开启校园生活,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将更加明显。校风、教风、学风及校训、校歌、校刊、校史陈列室,各类讲座和培训,精彩纷呈的模拟职业场景的竞赛,企业进校园宣传周活动,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及开学和毕业典礼等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等,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而且对学生认识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学生把对职业的兴趣变成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与担当,大有帮助。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现代职业教育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学徒制。“学徒制系传统百工招收幼童,除授以相关技艺外,并照顾其生活兼教导待人接物之道之制度。”在师徒朝夕相处中,徒弟不仅能习得师傅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受到师傅职业操守、工作态度、为人之道、处世之风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情感、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是影响学生的一门隐性的课程。教师用自身的知识、道德和人格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质上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人格、学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管理方式,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及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理论课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理论,善于因人施教地运用各种先进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传递的不只是所授课程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知识,更是一种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实训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技能水平、娴熟的操作技巧,善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的实操加模拟实操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实操模拟教学软件的运用,不仅节约耗材,而且更直观、安全,覆盖面更广,还具有可重复学习、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行业的制度化标准和最新操作要求规范,还能体验到教师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所带来的益处。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工匠精神,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课程思政”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班主任和辅导员对班级的组织管理、对学生健康和饮食起居的关注、对学生思想及心理的洞察、对学生情绪和矛盾的疏导与化解,传递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为保证教学正常运转而辛劳付出的教辅人员、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言行举止,更对学生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学生通过处理衣食住行、学习与生活、同学间及与师生员工等各方面的关系,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团结协作、包容互助等人际交往能力。

三、社会思潮的导向

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随着“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表彰活动及《大国工匠》《创新中国》《超级工程》《厉害了,我的国》等宣传片的推出,国家传递出一种信息: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专家、学者、工程师,更需要千千万万将蓝图绘到大地上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及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为有志于技能报国的莘莘学子指明了方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指导性政策措施的出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成才的路千万条。如果职业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且孩子也愿意早日学一门技术并投入社会生产,那么就会有更多家长支持孩子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逐步改善——从被动选择职业教育到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从进校后才开始确立职业理想到怀揣技能成才报国梦想投身高职院校,是良性循环的开始。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举措,能够使学生对行业、企业的制度标准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等,有更广泛、深入的了解,进而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职业理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随着全社会自上而下对职业技能人才尊重及重视程度和职业技能人才地位、待遇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会更加积极,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帆风顺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开拓进取,碰到挫折和困难时坚毅执着、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育不应只是教会学生一门赖以谋生的手艺或技能,更应立足长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高职院校应本着“职业态度是基本点,专业技能是着力点,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是制高点,综合职业素质是落脚点”的标准培养优质技能人才。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表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步伐相适应。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连接起来,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在具有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创业能力同时,做到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品质修养同步提升与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彦文,王颖.现代教师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张鹏超.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人际关系校园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