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高中教师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能力
2020-07-04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霍晓宏樊雅琴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霍晓宏 樊雅琴
霍晓宏,天津市首批正高级教师。1994年获首届全国青年教师高中物理教学大赛第一名,199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00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有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的1项课题成果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的1项课题成果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曾参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主编天津市地方课程教材《发现与探索》等教学用书16册。
一、问题缘起
继2014 年上海、浙江首批高考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后,2017 年,天津市普通高中也进入了高考综合改革阶段。2018年在对天津市441名高一教师的问卷调查中,针对“实行选课走班后,您认为教师最急需提升哪种能力”这一问题,超过半数的教师意识到了自身指导与评价学生的能力亟待提高。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实行选课走班后教师最急需提升哪种能力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无论是面向人人还是因材施教,都对现有教师队伍提升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导向。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开学推迟,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居家线上教学。为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设立专项调研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中生在线学习需求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调研发现,由于居家学习时的互动受阻、监督薄弱、自制力不足、反馈不及时等原因,致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凸显,对教师的针对性指导需求更加突出。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居家线上学习的高中师生进行访谈,并从市属校、区属校、民办校三个层次选取天津市26 所高中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91 份。调查问卷涉及技术支持、监督检测、交流指导、教师教学、班级活动、学习满意度六个模块。下面就“交流指导”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题项信息及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 至表6所示。
表2:当有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困惑时,主动找老师指导的意愿
表3:害怕找老师问问题的程度
分析表2、表3的数据发现,“经常主动找老师指导”的学生占比22.73%,这与“一点也不怕找老师问问题”的21.32%占比很相近。“很少”和“从未主动找老师指导”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0.10%、3.58%,与“有点怕”“非常怕找老师问问题”的占比16.59%、4.19%也相当。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主动”和“从未”之间,说明日常教学中师生关系、地位需要调整和完善。
表4:最有效的学习指导途径
表4 显示,对“哪种学习指导途径最有效”这一问题来说,其数据比较分散,但“主动找老师帮忙指导”占比28.94%,比例最高;“希望老师主动给予帮助”的为19.56%,这两项占比之和为48.50%。“上网查资料自己解决”的为23.48%,“跟同学交流讨论”的为26.04%。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但教师的指导依然很重要。另外还有1.9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从反馈的内容来看,集中在几种方式的联合上,如,与同学讨论+上网查资料+教师指导。有的学生提出先上网查资料自己解决,实在不会再去麻烦老师;有的学生希望回学校上课,等等。以上表明,多数学生主动请教老师或希望得到老师帮助的意愿较强,只是由于心里害怕或怕给老师添麻烦而放弃。从“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找老师解决”这一回答可以看出,学生需要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指导。
表5:理科学习中教师指导重要性排序
表6:文科学习中教师指导重要性排序
表5和表6显示,无论对理科类还是文科类课程的学习而言,“学习方法指导”都排在了第一位,“答疑”排在了第三位。理科类排在第二位的是“解题指导”,文科类排在第二位的是“高质量的阅读材料”。由此可见,学习方法指导和个性化答疑是学生学习任何学科所需要的,由此我们提出“提升高中教师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能力”的观点。
三、高中生个性化需求分析
个性化指导旨在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养成主动、自主、负责的人生态度。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一)高中生特点分析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富有远大理想,关心未来的职业,有激情、易冲动。因此,高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并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高中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教育要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有一定的塑造空间。他们有盲目反抗、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正确引导可以改变他们的偏激想法。他们对自身能力、特长的判断,对自己成长道路的设计,常常是不准确的。因此更需要识才、惜才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只要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既能符合时代发展,又能适应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他们便能更好地克服自身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不足,朝着有益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生需求的适切性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是由于个体与外界刺激之间不断地同化、顺应并达到平衡,促使个体的认知图式不断发展和变化,学习才得以实现。也正是由于认知图式的存在,使得个体能够再次应对外界刺激,通过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理解信息,并给出反应。其中,同化是量变的过程,顺应是质变的过程。个体即是在不断的同化、顺应过程中,完善认知图式,发展自我的。
由皮亚杰的理论来看,同化、顺应过程受阻是影响学习发生的关键原因,此时学生学习需要指导的需求便凸显出来。但每个个体特有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学习风格等不同,使得造成同化与顺应过程受阻的原因各不相同,此时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有的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四、个性化指导能力的内涵
高中教师要具有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能力,从专业素质到教学,从人格魅力到爱心,从心理疏导到感情交流,从学科教师到人生导师,应发挥出教师不可替代的榜样、表率作用。
(一)从专业素质到教学
日本学者小川一夫的研究表明,随着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就读阶段的变化,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反映出学生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高中阶段,由于高中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内容难度较大,许多一线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学科教学上,集中在怎样讲好课上,这是教师在现实情况下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得到社会、家庭、学生、学校认可的前提条件。因此,造成教师不太重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能力偏弱。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艺术当然是个性化的,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工作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环节中周而复始,平淡的循环极有可能带来倦怠,教学创新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状态。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法,唤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搞好班级授课的同时实施“一生一策”,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是未来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二)从人格魅力到爱心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一直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而且从小学教师到高中教师,其人格魅力的影响变化幅度不大,影响程度一直处于高位状态,反映出学生对于教师作为“人”所应有的品质的较为恒常的要求。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需要教师不断修炼以满足职业要求。
教师的爱心不是偏爱、溺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普爱之心,教师看每个学生都顺眼,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智慧。医者仁心、师者爱心,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又不守纪律的学生,更要关爱。对特殊的学生要采取特殊的办法,不能一把尺子度量所有学生。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怎样攻破难点,如,学生要完成基本的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个别学生就是经常不交作业怎么办?学生“就是学不进去”怎么办?可以作为教育科研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如果能用“教研”的功力去进行“学研”,那么在指导学生的能力上一定会有飞跃。
(三)从心理疏导到情感交流
教师需要尊严,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也需要尊严,更何况高中生,这是人的本性。“良药苦口利于病”,可以外加一块糖;“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以变换一种说服方式。教师要学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要善于利用语言的力量,“良言一句三春暖”,决不能“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言行一致,充满感情。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可以提高这种能力的。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课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与学生接触要善于谈心谈话,要以与学生做朋友的心态和学生打交道,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刻意讨好。得到学生的信任,个性化指导就发生了。
(四)从学科教师到人生导师
不仅要做学科教师,更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好学科教师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努力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从指导学生学习到引导学生做人,是教师能力的一个飞跃。外在的监督更多的是“防范”和“约束”,内在的驱动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当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达到认同、饱含热情时,相应的行为就会发生。
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识“材”,鉴别出“症状”才能对症下药,不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就成了口号。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施教”是第二步,“识材”才是第一步。比如,语文考100分但数学考0分,这样的畸形发展虽然只是个案,但对这样特殊的学生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不要使他们误入歧途。
我们需要教育家,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天性的特殊倾向及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感受,这是未来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个性化指导能力提升渠道
提升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能力无外乎学习和实践两大渠道,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一)主动学习
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并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可以向书本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向周围有经验的教师学,形成学习共同体;可以和专家教授交往,“人伴贤良品自高”。要带着问题学习,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学习中寻找破解之道。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有效培训,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实际水平。学习当然需要时间,面对教学压力大、时间少的现实,可以随时使用移动设备,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当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时,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就可以随时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你这里得到营养和激励。
(二)教学实践
语言、板书、教态都可以练出来,指导学生的能力通过后天的练习也可以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男女生的差异,通过了解学生,学会读懂学生。一个眼神、一句耳语、一个微笑都能到达学生心里,使外在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感悟。实践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天赋,顺着学生的天性进行指导。在探究指导个体的路径与方法时,要合理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即:一个积极的期望能带来一个积极的结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学生要学会利用延迟满足、教育留白、自然惩罚等手段,让学生经过努力得到想得到的,正视自己的过失带来的自然结果,而这个试错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当然,这种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对于违法乱纪等极个别行为则要采用强制手段,在能管的范围一定要管好。
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这需要下真功夫。你不费力得到的优势,别人也可以不费力得到,真正的本领是积淀下来的。
六、未来展望
高考综合改革后高中学生的选课走班,增大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一生一策”提上日程,“私人订制”已见端倪,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前景美好。但从“现在”到“未来”还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过渡和改革。面对现实,需要我们向着美好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技能的工匠、方法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榜样、表率,心理辅导员,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立自学,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族的未来靠教育,教育的成效靠教师。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在班级授课的集体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切的发展,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信念。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教育,精准地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恰当地评价、激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