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0-07-04尚有志
尚有志
(连云港圣安医院放射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肝脏病变会极大影响其身心健康,其功能将会进一步丧失,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常规螺旋CT扫描仅对机体进行平扫,许多微小病灶在CT平扫上难以显示或显示不清,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现象的发生,从而延误患者治疗时间。因此,需寻求更高效精准的诊断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64 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肝脏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94例肝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28例;年龄32 ~84岁,平均(52.6±4.8)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均采用飞利浦64 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行常规CT扫描,患者取平卧位,手臂放置于头部上方,患者保持平静呼吸,设置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mA,层厚5mm,机架转速0.5s/r,矩阵512×512,对患者从膈顶到肝下缘进行扫描。
1.2.2 观察组 行三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同对照组,平扫结束后,进行肘静脉穿刺,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团注造影剂碘海醇80ml,注射速率为3ml/s,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后25 ~30 秒,60 ~70 秒,180 秒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并将扫描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进行多方位重组,最大密投影及容积再现从而获得立体解剖图像。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扫描结果影像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螺旋CT扫描及64 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对两种检查方法判断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表现
病理结果:①肝细胞癌50例,常规平扫,41例诊断为肝细胞癌。增强扫描,48例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强化。②胆管细胞癌6例,常规平扫,3例诊断为胆管细胞癌。增强扫描,5例病变动脉期强化不明显。③肝转移瘤12例,常规平扫,8例诊断为肝转移瘤。增强扫描,11例呈典型强化。④肝血管瘤20例,常规平扫,6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17例呈典型强化。⑤肝囊肿4例,常规平扫,4例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增强扫描,4例病灶无强化。⑥肝脓肿2例,常规平扫,2例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增强扫描,2例病灶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2.2 诊断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94例肝脏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68例,良性病变26例。常规CT扫描显示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12例;三期增强扫描显示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23例;两种检查方法恶性病变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1;P=0.004)。见表1、2。
表1 常规CT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n
表2 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n
2.3 诊断价值
与常规CT扫描相比,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常规CT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常规螺旋CT扫描是临床常用肝脏病变检测方法,只对患者进行平扫,无法精准反映患者病灶情况,疾病检出率低,常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从而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而危及生命[3]。64 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常规CT平扫基础上,对发现的可疑部位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重点进行检查,可极大增加患者血液中碘浓度,从而增大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差,进而提高检测敏感度及疾病检出率[4-5]。
综上所述,与常规螺旋CT扫描相比,64 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病变的诊出率及准确度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