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2020-07-04费胜民于明川通讯作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0144
费胜民,于明川(通讯作者),杨 帆,张 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0144)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少见、良性、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胆囊慢性炎性病变,又称纤维性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类蜡样组织细胞性肉芽肿[1]。其临床及影像表现有时易与胆囊癌相混淆,影像诊断困难,二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2]。结合我院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XGC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检查方法
共收集2016年—2019年我院28例XGC 患者,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34~79岁,平均约62岁。5例为急性发作,23例为慢性表现,病程3 天~5年不等。临床表现多样,23例右上腹痛(部分伴肩背部放射痛),10例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19例患者Murphy 征阳性,5例肝区叩痛,右上腹包块2例,皮肤巩膜轻度黄染2例。部分病例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癌胚抗原(CEA)均为阴性,其中2例CA19-9 略升高。
CT扫描方法:东芝Aquilion ONE CT机,探测器0.5mm×64 层,球管转速0,5s/rot,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Axial(轴位图像):层厚5mm,层间距5mm,Sure IQ:Body-Axial,FC-13;Volume 数据(容积数据):层厚0.5mm,层间距0.3mm,Sure IQ:Body-Volume,FC-03,数据送入Vitreal 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采用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增强时相:动脉期30s,静脉期75s,延迟期300s。造影剂为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总量100ml(300mgI/ml),注射流量3.5ml/s[3]。
MR 扫描方法:采用GE Signa HDxt3.0T MR 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平扫序列包括三维容积内插超快速扰相GRE(LAVA-Flex 序列 脂肪抑制)T1WI(轴位),TR3.8ms,TE1.7ms,重建层厚4mm;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FSE T2WI(轴位),TR7500 ~10000ms,TE75 ~95ms,常规脂肪抑制,层厚4mm,间距0.5mm,采用呼吸门控;弥散加权成像DWI 序列(轴位),TR9000ms,TE65.6ms,层厚4mm,间距0.5mm。多期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容积内插超快速扰相GRE序列(LAVA-Flex 序列),TR3.8ms,TE1.7ms,矩阵256×192,重建层厚4mm;增强对比剂为Gd-DTPA,按0.2ml/kg 计算总量,注射速率2ml/s;多期增强采集时相:以注射药物开始计时,延迟15 ~20s 采集动脉期,45 ~60s 采集门静脉期,3 ~5min 采集延迟期图像[4]。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常规胃肠道准备。
病理检查方法:胆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标本经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5]。
2 结果
CT表现:28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22例胆囊增大,1例缩小,5例正常大小,其中3例局部欠规整;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增厚范围约1.0 ~2.0cm 之间,其中8例为局限性增厚(范围不超过胆囊壁周长50%)(图1),20例为弥漫性增厚(范围超过胆囊壁周长50%)(图2),其中3例局部呈肿块样改变,局部囊壁结构层次紊乱,欠规整,周围腹腔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局部呈蜂窝样改变(图3),术前提示癌变可能,术后病理为XGC;17例增厚胆囊壁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影或低密度带,增强扫描无强化(图4);25例胆囊内壁光滑,增厚囊壁呈轻、中度强化,17例可见完整、均匀强化的黏膜线影,黏膜面及浆膜面明显强化,呈线样高密度影,肌层强化弱,呈相对线条样低密度影,呈典型“夹心饼干征”(图5),3例肿块样病灶局部黏膜模糊、欠清晰。胆囊内结石20例(包括胆囊颈(管)结石8例),并胆总管结石2例;临近胆囊床周围肝脏实质局部受累(局部炎性反应)12例,于胆囊床邻近肝实质见小斑片样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强化,延迟期呈等密度,肝-胆界面清晰;邻近腹腔间隙脂肪组织密度不同程度增高,增强扫描无强化,符合炎性渗出表现;肝脏均未见转移灶;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转移肿大淋巴结。
MR 表现:28例均行MRCP 及增强核磁检查。22例胆囊增大,轮廓清晰;胆囊壁均不同程度增厚,25例内壁光整,结构层次清晰,19例黏膜层及浆膜层完整,呈线样低信号(T2WI 序列,图6),DWI 序列未见异常高信号,增强扫描黏膜层及浆膜层明显强化呈线样高信号,中间肌层强化相对较弱而呈条带样低信号,呈典型的“夹心饼干征”,随时间延迟,肌层渐进强化,胆囊壁呈稍高信号均匀强化(图8、图10)。1例胆囊缩小,壁弥漫增厚,内壁光滑,平扫呈等T1 稍长T2 信号,DWI 序列呈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稍高信号明显均匀强化(图9)。3例局部黏膜毛糙欠清晰;20例增厚的肌层内见单发或多发结节样或条带样稍长T1 稍长T2 信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呈低信号斑块影(图12),3例局部呈肿块样改变,壁结构破坏,黏膜断续不清,局部呈蜂窝样结构改变,间隔强化(图10);22例胆囊腔内见低信号结石影;15例胆囊床邻近局部肝实质呈小斑片样稍长T1稍长T2 水肿信号,动脉期呈一过性斑片样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长期渐呈等信号均匀强化;扫描所见肝脏及腹腔内均未见转移征象[6]。
本组病例均术后病理证实,冰后石蜡大体观察:22例胆囊增大,1例萎缩,质韧;大部分胆囊标本浆膜面光滑,少部分粗糙;黏膜皱襞大部分光滑,少部分粗糙,10例见不同程度溃疡,部分局灶性出血,1例壁破坏,化脓灶形成;胆囊腔通畅;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18例弥漫性增厚,10例局限性弥漫增厚,3例弥漫增厚并局部壁不规则增厚,切面呈灰白间灰黄,壁内可见棕黄色结节或斑块。病变以胆囊体部为主,部分累及胆囊底部。23例伴结石。显微镜下观察(图16):胆囊壁正常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可见大量慢性炎细胞、泡沫状组织细胞和增生的成纤维构成的黄色肉芽肿,部分病例中可见数目不等的吞噬脂质的Touton 巨细胞或异物巨细胞,部分病变可累及胆囊外,与肝脏及邻近肠壁粘连,发生周围炎性反应。
3 讨论
XGC 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术前影像判断尤其重要,但其病情复杂,病变进程变化多样,致使影像表现亦错综复杂,尤其病变进展至后期,胆囊壁破坏严重,伴溃疡、出血、化脓等发生,周围炎性渗出反应至组织粘连,导致影像诊断困难,尤其要与胆囊癌鉴别[7]。
XGC 特征性影像表现(CT、MRI 均可观察到):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以弥漫性增厚及局限弥漫性增厚为常见,增厚胆囊壁可呈典型“夹心饼干征”;特征性黄色肉芽肿病变影像表现,增强CT扫描表现为无强化结节样、斑点片样或低密度带影[8-9]。平扫MRI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样、斑块样稍长T2 信号影,强化增厚的高信号胆囊壁内见结节样及斑块样低信号影;胆囊内壁光整伴完整的黏膜线,如果与受累的肝组织间界面清楚,并未见浸润及转移征象,则更支持XGC 诊断。但由于XGC 有10%可发展为胆囊癌,胆囊癌也有10%合并XGC,两者在CT及MRI 影像上又有许多重叠征象,因此个别不典型XGC 病例确诊仍需要病理学检查[10]。
综上所述,增强CT及增强MR 联合应用,有利于XGC与胆囊癌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