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影视和生活的对话中走向“生命自觉”

2020-07-03姚国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5期
关键词:微电影对话

【摘要】如何面對生活是儿童德育重要的话题。教师用微电影引导儿童看待世界的不完美,在影视与生活的对话中,学会遵从内心,强大自我,积极面向未来,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环境的明晰与自觉,从而发现和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关键词】影视德育;对话;微电影;生命自觉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9-0056-03

【作者简介】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师德标兵,南通市德育骨干教师,南通市优秀班主任。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德育的水平决定着儿童一生的德行及其生命价值的呈现样态。但是,纵观当下的德育现状,依然存在不少缺失与偏离之处,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一、品德教育的缺失和偏离

1.童话般完美的世界观教育。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童话中的世界总是那么美好,而且大部分童话故事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往往会让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生活总是完美的。可是,生活真的总是完美的吗?作为成人,我们知道,现实的生活绝不像童话中那么美好,有悲欢离合,也有阴晴圆缺。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这样的认知,当现实来临时,他们会不知所措。

2.回避的人生观教育。

哭泣一直是我们在教育中回避的内容,似乎哭泣就代表着软弱。但长大后的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总有一些让我们想要哭泣的事情。在面对伤痛、挫折、痛苦、失去时,哭泣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我们可以哭泣,但更要明白哭泣之后该怎么办?如何才能不再哭泣?回避不代表不存在,脱离实际生活的人生观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3.非此即彼的二元价值观教育。

我们常常这样教育孩子:这样可以,那样不可以;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确实,很多认知是需要这样明确的,但生活的判断与选择又岂会如此简单?它绝对不只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教育也不能如此简单。

这样的德育现状如何改变?如何让德育回归生活?笔者从小学生的认知出发,尝试挖掘优秀影视作品中的德育资源,引领学生在影视和生活的对话中走向“生命自觉”。

二、影视德育课程的案例解析

微电影《世界的另一端》围绕着一段冒险历程展开:

漆黑的泥土之中,一只小蚯蚓懵懵懂懂睁开了双眼。它漫无目的地四处爬行,好奇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很快,它遇到了另一只小蚯蚓,它们快乐地在泥土中挖起形状多样的隧道,甚至连笨重的巨石也被他们征服了。后来,它们按照各自选择的方向前行,分别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其中一只小蚯蚓遇到了可爱的蜗牛,他们快乐地交往;另一只小蚯蚓却遇到了凶狠的大鸟,大鸟不仅没理睬它的主动问好,还一口把它吃掉。看到小伙伴的遭遇,经历险象环生的逃命,小蚯蚓蜷缩回泥土中久久不敢动弹。可最终它还是鼓足勇气向泥土外的世界进发了,而此时,几只大鸟正虎视眈眈……

两条蚯蚓的遭遇,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两条蚯蚓的“蚓”生历程,融合了小学高年级德育需要的众多关键词:生活、生命、交往、勇敢、勇气、挫折、创造、友谊、危险、选择……课堂上,当学生品味、审视着“世界”的“这一端”与“另一端”时,生活的课堂也在一点点地铺陈开来。

1.如何看待世界:世界是不完美的,我们需要理解并接受她。

对小蚯蚓来说,世界的另一端是残酷的,危机四伏的,但也是美丽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学生认为,世界的这一端是安全的、温暖的,却也是黑暗的、单调而无聊的。在这样的思辨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逐步清晰:不管是“这一端”还是“另一端”,没有一个世界是完美的。这样的世界观是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是儿童成长需要的,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面对生活中的不完美,是怨天尤人,还是欣然接受?学生的思考在表达中缓缓深入。教师的引导把他们的认知引向生活:只有理解并接受现实世界的不完美,才能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如何看待自己:面对挫折,从头再来;面对选择,遵从本心。

“你能理解小蚯蚓的哭泣吗?”我以小蚯蚓的哭为引子,引导学生认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会有压力,会有痛苦。但哭过之后怎么办?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追问甚至辩论。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明白,哭泣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出发,这样我们才能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出选择,有的选择很简单,有的选择却决定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之路。现在的孩子选择的机会太少,当他们真正面对选择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或者选择之后又后悔不已。所以,教师补上“选择”这一课,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回到泥土里的小蚯蚓,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如果你是小蚯蚓,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我以问题将学生带入选择的两难情境中:选择某些东西的同时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另一些东西,这时我们要明白“什么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我会告诉学生,选择首先要遵从自己的本心,无问西东。只有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我们才会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会留有遗憾。教给学生选择的方法和智慧,他们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

3.如何面向未来:学会生存,享受生活。

小蚯蚓经过再次选择回到美丽的世界,但生活中的“大鸟”依旧虎视眈眈,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留下的意义却是丰富而多元的:“怎么办”“怎么逃”。代入的就是“我”面对生活的种种难题时,该如何自处。对弱小者来说,学会逃生并不难堪,这是生存第一法则;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规避自己生活的误区,这是生存的第二法则;增强自身的本领,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是生存的第三法则……生存的智慧必得是在生活情境中迸发的,在思辨中明晰的。

生活的意義不只是生存。“小蚯蚓除了逃,还能做什么?它还想做什么?它应该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让生活的意义跳出了生存的低层次需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质量的个体生命追求。教师只有让学生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情,才能锻炼他们驾驭美好生活的本领和能力。

三、影视德育让儿童走向“生命自觉”

一节影视德育课并不能解决所有关于生活、生命的问题,但这样的一节课以及这样的一系列课例建构成的影视德育课程体系,会让学生在可见可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生活,在与生活的对话中一步步实现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的价值取向[1],从而获得“生命自觉”的萌发。

1.明自我:拥有对自我生命的自觉。

遇到选择时,是该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是伸张正义,还是明哲保身?是奋力拼搏,还是随遇而安?对这些问题的选择看似一目了然,其实都很困难,无论是去世界的另一端还是留在世界的这一端,得到的同时一样会失去。学生需要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学会走出困境,形成属己的生存法则。这样的明自我,是对个体生命的探寻与尊重,是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评估。

2.明他人:拥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

在微电影《世界的另一端》里,从两只小蚯蚓从相逢、相知的欢乐到失去朋友、面对死亡时的哭泣中,学生们能获得对他人生命的敏感、尊重和敬畏。在另一则微电影《另一只鞋》里,当学生确信无法得到一双完整的鞋时,对他人的成全一样让人动容。敢于主动承担对他人生命的责任,培养相应的承担责任的能力,并把这种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转化成人生习惯的自觉性,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我们总是需要从课堂开始,一点点去做,才能让“明他人”逐步成为公民的底线伦理之一。

3.明环境:拥有对外在环境的自觉。

当学生能自觉体悟所处的生存环境,适应、悦纳并努力改造环境时,环境资源便成了其形成生命自觉的重要催化剂。在微电影评析中,当学生说出“我想去学一些本领,或者研究大鸟,让更多的蚯蚓来到这个世界时不再恐惧,也许我会成为蚯蚓家族的骄傲”这句话时,他已经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改变环境,承担责任了。当学生明白“我将向哪里去”时,他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参与、思考与创见、实践与畅想,都将使他的生活离美好更近。

当每个人都能以基于“生命自觉”的眼光和视角观世界、看他人、思自我时,过有德性的生活便成为一种可能。教师用“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意味着“生命自觉”将成为德育的价值坐标,更意味着“生命自觉”将化为他们成长的内在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9.

猜你喜欢

微电影对话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