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学科融入路径研究

2020-07-03蓝武颜小华

廉政文化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廉政教育融入路径廉洁文化

蓝武 颜小华

摘   要: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克服高校思想认识上的盲点与误区以及明确高校自身的职责与担当等方面考虑,当前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强化学科意识。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廉政素材和廉洁文化因素,将学科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增强高校廉政教育的效果。以历史学科为例,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学科融入路径主要有:历史教材、历史文献、乡土历史故事、社会历史调查等。

关键词:高校;廉政教育;廉洁文化;历史学科;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0)03-0060-07

一、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与学科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这就向世人明确宣示了我们党立志全面从严治党和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定信心与坚强决心。

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人才聚集之所与优质课程资源集聚之地,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问题。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各种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影响空前巨大。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拒腐防变”“如何保持廉洁自律”“如何做到干净担当”等等在以往看来貌似与高校师生并无太多关系的“政治问题”,现如今已成为摆在广大高校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

综观当今学界,有关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尚属不少,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廉洁教育[2]-[4]、高校廉洁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5]-[8]、专业教育与廉洁教育[9]-[11]等三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学界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廉政教育及廉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专门研究者尚属不多,而真正就历史学科融入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者几近于无。实际上,历史学科有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素材和资源,在当代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无以替代的作用。鉴此,特以历史学科为例,就高校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学科专业融合、彰显自身特色与优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强化学科意识

高校要不要加强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答案是肯定的,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那么,高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复杂的课题,涉及思想观念与现实实践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基于自身的实际与特点,当代高校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这里所说的学科意识,是指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对客观现实所做出的自觉反映,通俗地说,就是围绕着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问题,学会从自己所学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这件事情或这个问题,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在理解、阐释和解决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中的作用。之所以说当代高校在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时要强化学科意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考虑:

(一)高校自身的地位与特点使然

高校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已任,以教书育人为本,以专业为载体,以学科为依托,以师生为支撑。因此,高校在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并强化学科意识,需要深入挖掘学科素材,凸显学科特色与高校优势,将学科资源的开发利用同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教育同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学科资源与专业素材来支撑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这是高校的优势与特色所在,当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所无。因此,高校应当在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做好“学科”这篇大文章。

前已述及,当代高校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且是各种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各种社会思潮活跃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基于这样的性质与定位,高校务必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对广大师生的认同感教育,包括國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教育,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加强对广大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师生职工,夯实“四个自信”之基。高校所有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的素材与案例,只要我们注意克服思想误区,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因素,就能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在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与功用,引领广大师生职工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切实做好倡廉、树廉、学廉与行廉的表率,形成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营造崇廉尚廉之风的文化氛围,这既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二)克服高校思想认识上的盲点与误区

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要在高校大力推进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高校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确保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精准实施、真实有效而不流于表面形式。

毋庸讳言,在部分高校师生的传统观念看来,高校只不过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属于“清水衙门”,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那是高校之外的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的事情,与高校无关;即使是在高校,那也只是高校党委部门和机关单位的事情,与普通师生和学科专业无关。此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是错误的。实际上,从广义的教育和广义的文化概念而言,廉政教育无疑属于社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廉洁文化建设无疑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高校的每个部门、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个学科、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均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高校师生应当在各级党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之中去,唯有这样,高校的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落地实施,高校的职能、作用和地位也才能够真正得以彰显。

(三)明确高校自身的职责与担当

高校作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以及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的角色与定位、职责与担当。一方面,要从大处着眼,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带头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在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而辐射全社会;另一方面,要从小处着手,从自身的职业和岗位出发,深刻认识到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与重大意义,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同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向同行,相得益彰。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在教书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学科专业中的育人资源,使课程与现实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将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中,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切实承担起“三全育人”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将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同人才培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找准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跟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共鸣点与交汇区,将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跟学科专业教育融会贯通起来,让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真正走进高校课堂,更加贴近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在高校师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终极目标,就是使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为高校师生所共建共享,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广大高校师生的内在自省与外在自觉,形成风清气正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校师生是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达成最终体现为高校师生在思想上对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的内在认同和在行动上对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的外在践行上。高校教师既是专业课程的实际承担者,又是学生学业的引领者,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廉洁自律,用廉政思想和廉洁文化武装自身,然后推己及人,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用廉政思想、廉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武装广大青年学生,使其明是非、辨美丑、知廉耻,守正创新,干净担当,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立志为党、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奋斗终身。这既是高校高质量办学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也是我们党、国家与人民的重托和期待,更是每一位师生的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所必需。唯有这样,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四)高校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的应有之义

课程是支撑学科的重要因素。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中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就高校的特殊性而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自然离不开课程要素。而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并非某一学科某一课程就完全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而是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多课程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就必须全方位构筑起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课程体系育人平台,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合理实施有效教学方法,将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之中,真正融入高校各学科专业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以期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素质与人文素养。通常情况下,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系统学习来实现,而这些学科无疑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素材。因此,高校应放宽视野,拓宽思维,广泛实施人文学科的通识教育,不分文理科,不分院系,不分专业,共同学习文、史、哲等人文学科课程,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实施系列人文学科课程教学,全面构筑育人平台,让广大师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理性看待古今中外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不断整合有关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日常课程教学的示范引领与潜移默化作用,逐渐营造起崇廉尚洁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广大高校师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三、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历史学科的多维路径

愚见以为,高校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集聚和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同学科建设、专业教育、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学科、专业、课程为载体,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实施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地位,在当代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中无疑是有巨大优势,它不仅可以融入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之中,而且融入的路径是多元的。寻其切入路径,要在如下数端:

(一)从历史教材切入

作为重要传统学科之一,历史学科因其独有的学科特性而在高校特别是文科高校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与地位。历史教材是高校实施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高校应切实结合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充分发挥大学历史教材在其中的功用。

高校历史教师可以广泛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挖掘大学历史教材中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内容相契合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掘大学历史课程体系中那些有利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育人要素与过程要素,如历史上的廉吏、清官、反腐、肃贪、倡廉等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并对这些课程要素进行必要的筛选、有效的整合与合理的优化,采取集中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媒体宣传、编撰校本课程等各种方式方法实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既能提高高校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善高校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又能将历史上的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有效地传输给当代青年大学生,将大学历史课堂建设成为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为此,高校历史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持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既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主题,以历史教材为依据,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将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实有机衔接起来,使大学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贴近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不斷增强历史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感染力,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将廉政思想和廉洁文化真正内化为广大师生的思想指南,引导广大师生学会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起来,切实发挥历史学科在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中应有的育人功能及警示作用。

(二)从历史文献切入

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文献浩瀚如海,堪称举世无双。古老的历史文献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华夏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乏中国传统廉政思想和廉洁文化方面的内容。高校要善于发挥中国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在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既是高校历史学科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使命,也是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资政”与“教化”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还是高校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渠道。

中国历史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高校要善于从正史、杂史、别史、档案、方志、碑刻、谱牒、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等诸多历史文献资源中广泛搜寻古史中的各种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提取有益营养,获取育人素材,然后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古今之变”,将其有效地传输给广大师生。在综合运用传播方式方法上,高校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学术讲座、在线视频、虚拟仿真、线上线下结合、社会实践等诸多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师生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度挖掘、分类整理、集中解读与转化运用,从中吸取与当代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相契合的、有益的营养成分,在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广大师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有关的课程资源与历史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最终内化为广大师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并通过广大师生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中国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的受益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学科在当代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三)从讲好乡土历史故事切入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各种地方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同属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时,断不可忽视各地方历史文化、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存在与作用。从学科构成来看,地方史和民族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历史学科的主要门类和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历史学科要充分运用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各种地方历史文献和各种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出地方史和少数民族史中的各种感人事迹,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出各地方史和少数民族史中有关廉政思想和廉洁文化的生动素材,引领广大师生时刻关注身边的历史、生活中的历史,要学会讲好乡土故事,讲好身边的历史,讲好生活中的历史,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中获取各种有益的营养和启迪,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地方历史和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廉政人物和廉洁事例的理解与认同度,提振广大师生的民族自信,增进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功用,进而彰显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从社会历史调查切入

毋庸置疑,理论知识的传授极其重要,它是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一种必要的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曾经如此说道:“千万不要干巴巴的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让他们懂得你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12]相对于纯理论的讲授而言,“实践”无疑是另一种重要的“标示”物。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应该在理论传输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出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历史学科而言,“社会历史调查”或称“田野调查”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社会历史调查不仅可以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对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取许多史籍中或教材上没有载录的历史知识与专业素材,甚至还可以纠正已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乃至错误。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凭借历史学科师资力量,通过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历史调查活动,广泛深入民间,深入社区,走进“历史现场”,走上“社会舞台”,咨访乡贤,体验生活,感悟历史,引领广大师生借此陶冶个人情操,丰富学习生活,聆听社会心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端正工作和学习态度,培养廉洁自律的品质,从中收集各种有关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地方性知识”,不断获取平日在历史教科书、历史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正能量,使每一位师生既成为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更成为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真正实践者。

猜你喜欢

廉政教育融入路径廉洁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浅谈发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探究
刍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腐败行为的产生及预防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国学经典为支点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创新廉政教育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