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菲律宾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

2020-07-03张彩虹

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6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一带一路

张彩虹

摘 要:随着中菲双边贸易投资不断增长,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大大推动了中菲两国的金融合作。然而双边微妙的政治关系、贸易结构失衡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度、金融制度上的差异等影响了中菲金融合作进程。当前中菲金融合作局限于金融类直接投资、设立银行类金融机构、政府投资基金以及货币政策等方面。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菲两国需要不断完善双方金融合作机制建设,加强金融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以及拓宽双方金融合作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贸易投资;货币政策

中菲两国建交45年来,尽管因为南海问题,政治冲突也时有发生,但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从2017年以来,中国就超过了日本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两国贸易额为300.93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18.1%。中国是菲律宾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出口目标国,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两国的金融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菲律宾,两国达成了多项双边贸易协定及金融合作协议,为两国的经贸和金融合作模式奠定了制度保障。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菲律宾金融合作的基础

(一)两国贸易稳定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虽然南海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两国之间的政治冲突也时有发生,特别是2013年菲律宾政府提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之后,2013-2016年两国贸易往来受到仲裁案影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直到2016年12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发表声明表示搁置仲裁结果,不会强迫中国政府接受仲裁,并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南海问题,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重现活力。2018年,菲自中国进口2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菲向中国出口99.83亿美元,同比增长8.21%,菲对中贸易逆差101.27亿美元,占菲外贸总逆差的39.97%。

实际上,中菲两国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互补性强。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高于菲律宾,中国可以为菲律宾提供工业成品和工业装备,菲律宾可以向中国出口矿产原料和农产品。中菲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双方交流历史悠久。从1975年建交以来,双方在贸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劳务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受到南海问题的困扰,但两国又在金融、航空等诸多领域开展了新的合作。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就与菲律宾央行签订了《中国与菲律宾货币互换协议》,为两国金融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阿罗约总统(2001-2010年)执政期间,两国经贸合作处于黄金时期,农业、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在这些领域中国企业的投资不断加大。后来阿基诺三世执政,中菲关系走向低谷,然而从2016年下半年杜特尔特担任总统以来,中菲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2017年中国就成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2019年间两国贸易增长迅猛。特别是习近平主席2018年11月访问菲律宾,两国签署了多项经贸和金融合作协议,包括《中菲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中菲两国油气合作协议》、《中国与菲律宾共建人民币清算安排体系合作备忘录》、《中菲两国工业园区合作规划》等25项经济合作协定,涉及到油气开发、铁矿石进口、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农业合作、渔业合作、劳务合作等诸多领域。

(二)两国投资潜力巨大,市场互补性强

随着中菲之间政治障碍逐步消除,特别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加大了对菲律宾的投资力度,到2018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菲律宾利用外资第一大国,投资额达到了487亿元,中国企业投资领域包括油气田、发电厂、水利工程、钢铁厂等。2018年12月14日,河北钢铁集团正式与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签约,计划在未来3-5年时间内,在马尼拉投资建立一个年产钢铁500万吨的钢铁厂,累计投资金额为44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一次性在菲律宾投资的最大项目,也是两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成果。菲律宾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不仅金矿和铜矿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世界上仅次于澳大利亚最好的铁矿石资源。杜特尔特上台后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在2030年之间将菲律宾发展成为亚洲具有影响力的钢铁大国,而中国钢铁企业有着大量的富裕产能和技术,完全可以成为菲律宾钢铁行业的最大投资者。同时中国在铁路、港口、水泥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领域的技术、产能和资金一旦进入菲律宾,将會大大促进菲律宾产业结构的改善。菲律宾的部分企业也加大了对中国投资力度,菲律宾的农食产品、饮料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菲律宾生力啤酒公司就在中国重庆、苏州等地设有生产工厂,截至到2019年9月,中国市场上的收入占到了该公司海外收入的62.3%。截至到2019年12月,菲律宾的SM集团在中国厦门、天津、成都等地也投资兴建了18家购物中心,中国市场业务是SM集团新的业务增长点。另外,菲律宾作为一个岛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7000多个岛屿融合了海滨、火山、热带雨林等多种旅游要素,是中国游客旅游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基于两国市场互补性较强,推进双方之间的金融合作就成为构建双方互联互通的基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从成立以来,就为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的19个项目提供了贷款,包括马尼拉的洪灾治理和发电厂建设。按照《中国与菲律宾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与菲律宾共建人民币清算安排体系合作备忘录》的要求,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与菲律宾国内13家商业银行签署了人民币交易市场,建立两国货币的价格换算机制,比索和人民币可以直接互换,不需要再兑换成美元后才换算。如此可以大大节省两国投资者、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对推进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与菲律宾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两国之间微妙政治关系的影响

尽管杜特尔特担任总统以来,希望两国加强对话,通过谈判形式来解决南海争端。然而,2016年中国政府试图重启南海争端对话机制,但菲律宾政府对此反应冷淡。中菲两国的经贸关系深受两国政治关系影响,近3年来双方贸易投资额不断增长,得益于双方政府之间的务实合作态度。客观看,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还是没有完全放开,如果双方能够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双方的合作空间会得到大大拓宽。实际上,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菲律宾政府对此反应也较为消极,担心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危及到菲的国家安全。自从杜特尔特执政后,菲律宾政府对中菲经济合作持开放态度,“一带一路”倡议在菲出现了重大转机。南海局势降温后,停滞了将近5年的中菲经贸联合委员会机制也开始重启。可见,中菲经贸包括金融在内的合作与两国政治关系紧密相关,只有当双方政府加强政策对接,确保双方利益共享,双方的经贸包括金融合作前景才会广阔。

(二)两国经贸结构失衡的影响

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与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即两国之间的贸易比重与收支情况会影响两国贸易、投资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对金融类投资更是有直接影响。而中菲两国的贸易结构从整体上看是处于失衡状态,中方对菲享有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菲律宾在中国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较小,即便是整个东盟地区,在2018年也只占中国对外出口的12.5%和进口总额的12.1%,菲律宾并不是中国贸易的主要伙伴。而从菲律宾的角度看,在贸易进出口方面,中国在菲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较高,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重要出口地。在投资方面,中国也是菲律宾利用外资第一大来源国,而菲律宾在中国利用外资前30位国家和地区来源中是没有踪影的。这种贸易投资结构的巨大失衡,如何稳定贸易收支就是菲律宾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菲中经贸合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显然,菲律宾政府对收支平衡的考量,必然会影响两国金融合作的进程。

(三)中菲在资本项目开放度以及金融制度上差异的影响

中菲两国资本项目开放度和金融制度的差异对两国金融合作有直接的影响。实际上,中菲两国在资本项目合作方面的空间是巨大的,但由于两国在资本项目开放度上的差异致使合作迟迟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特别是金融类投资项目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就资本项目开放而言,菲律宾实施了完全的资本项目开放,而中国只是正在自贸试验区试点资本项目开放,可见菲律宾的资本项目开放度明显高于中国。而且,菲律宾的货币比索可以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而人民币无法在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

在金融制度方面,因为菲律宾实现了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和本币自由兑换,所以菲律宾政府废除了外汇管制制度,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制度。在银行体系之外,市场主体可以自由外汇买卖,也可以在其境内用可以与比索直接兑换的外币来进行金融资产类投资。在菲注册的任何外国企业均可以在菲各类商业银行中开设独立的外币结算账户,用于进出口结算。同时在金融市场准入方面,外国资本在金融业中没有限制,金融业是完全对外方开放的,外资银行在菲金融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在市场融资方面,由于法律限制较少,融资的成功与否与项目性质、预期效益、风险等密切相关,但菲证券市场并不发达,使得企业上市融资受到一定限制。与菲律宾相比,中国金融制度还是严格的政府控制型的,开放程度低,市场准入门槛高,法律管控严格。两国金融制度的巨大差异,不仅会制约双方金融合作进程,更是会影响双方金融合作的效率。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菲两国金融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通过经贸合作来带动金融类投资合作

自从2016年以来,中菲两国的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中国2018-2019年间在对菲律宾投资中,加大了金融类投资力度。菲律宾政府于2018年发布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第15版)中规定,外国资本投资菲律宾的证券交易机构监管的投资公司出资比例不能超过60%,这是一个巨大的政策利好,直接带动了双方金融合作的进展,拓宽了中国金融类投资的渠道。2019年1月,中国南方证券有限公司联合香港新鸿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在菲律宾设立了马尼拉金融投资服务公司,两个中国企业占比为60%,菲律宾证券公司占比40%,这是中国企业在菲律宾设置的第一个金融类企业,为中菲两国金融类直接投资开创了先河。

(二)设立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开通银行卡跨国使用

通过双方互设银行类金融机构是中菲两国金融合作的重要部分。当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菲律宾设立了各自的分行。按照菲律宾2018年发布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第15版)中规定,外资银行在菲律宾全境设立的分行不能超过6家,这对中国的银行机构在菲律宾设立分支機构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但此次清单修订也取消了外资银行要在菲设置分支机构必须同菲商业银行合作的规定。通过直接设立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提升资本结算的效率以及降低经贸往来的交易成本。中国在菲律宾直接设立银行类分支机构,为中菲经贸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加大金融资产类的合作与投资。当然,菲律宾的银行机构尚未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这方面有待加强。同时,在中菲金融合作中,金融工具的相互认可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当前中国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Visa卡和Master卡可以在菲进行直接购物和消费,中国银联发行的银联卡也可以在菲律宾多种场合下使用,由此大大拓宽了中菲金融合作的空间。

(三)借助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方面的金融合作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出资成立的,专门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贸易投资的专项产业基金,主要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自然资源类行业的投资。菲律宾作为东盟成员国,该基金当前已经为中国企业在菲律宾投资的部分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如2018年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中菲克拉克新城产业园区提供了1亿美元资金的融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第一期投资为10亿美元,到2019年12月,该基金本金已经增加到135亿美元,成为中国与东盟企业贸易投资合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菲两国自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自然资源类方面的合作领域会不断扩大,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下的金融合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四)两国货币政策的对接和协调

货币政策是推进双方金融合作的制度前提。在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菲两国直接推进了人民币和比索之间的直接兑换,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了巨大便利,可以使得出口商和投资者摆脱美元的限制,能够减少第三方货币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除了直接兑换之外,两国央行之间也正在完善双方货币结算体系,将会进一步加深中菲金融合作进程。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菲两国金融合作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中菲金融合作机制建设

因受到南海问题影响,中菲政府首脑、中菲财政部长对话机制已经中断了6年,尚未有启动的迹象。自从《中国与菲律宾共建人民币清算安排体系合作备忘录》签订以来,两国共同设立了“中菲金融合作工作组”。因此要不断整合并扩充该工作组的职能,直接加强两国在金融市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沟通和对接,将两国的金融合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并建立长效化的合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发挥大国担当精神,借助于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来构建中菲双边合作体系,该协会已经接纳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金融机构作为其会员单位,但菲律宾至今尚无金融机构加入。因此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要吸引菲律宾银行加入其中,强化双方在多边平台上的合作进程。

(二)强化“一带一路”战略与中菲金融合作的衔接

“一带一路”战略将菲律宾作为海上丝绸经济带的重要国家,双方的金融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两国经贸关系带动起来的。因此在未来合作中,必须强化双方金融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对接,进而提升双方的合作深度。具体而言:第一,将中菲金融合作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对菲投资相对接。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有充足的产能和先进的技术,还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而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合作前景广阔,中菲双方可以加强亚投行、亚开行(总部就在马尼拉)之间的政策协调,完善PPP项目融资、第三方合作等方式,为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第二,强化两国货币互换及结算体系安排。要加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协调,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加强人民币在菲律宾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第三,加强中菲金融合作与菲律宾经济振兴战略相对接。杜特尔特当选总统之后,提出菲律宾GDP年增长10%的目标,大力发展矿藏开采、旅游业和制造业,因此利用这个投资机遇来盘活菲律宾国内的金融资产,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金融支持。

(三)拓宽中菲金融合作模式

在2018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菲律宾后,两国政府达成了25项合作协议,包括双方货币互换机制、结算体系等金融合作协议。因此,中菲两国要本着务实态度,在既有合作框架下提升两国金融合作层次,不断拓宽合作模式。具体而言:第一,继续加强两国金融政策的沟通和衔接。一是要建立中菲两国央行、监管机构长效化沟通机制,及时关注区域、国际和两国之间的重大金融动态,提升双方的审慎监管能力和政策协调能力。二是要控制好资金流动的平衡性。中菲两国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极为相似,容易受到国际短期资本大規模流动的影响,因此两国需要继续加强汇率合作,建立应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防火墙。第二,深化两国在金融市场上的合作。一是要建立马尼拉市场人民币清算体系。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香港、纽约、巴黎等9个城市设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马尼拉市场的人民币交易主要是通过香港市场进行的。在马尼拉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能够大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是两国可以互购国债,增强经济互信。自从南海仲裁事件发生后,菲政府中止了本已经决定的购买中国国债的计划,中国购买了少量的菲律宾国债,是单向持有。如果双方互持对方国债,能够减少菲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占比,有助于加强两国的经济互信。第三,两国应该分享各自的金融发展经验。菲律宾尽管经济并不发达,但其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在抵制金融自由化、资产泡沫、不良债权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而中国在互联网金融、电子支付等新型金融业务中有一定经验,双方可以开展产学研的金融经验交流合作,进而不断拓宽双方金融合作空间。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一带一路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