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在慢性疼痛患者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2020-07-03陆世翠黄惠桥
陆世翠,黄惠桥*,梁 榕,陈 湘,廖 艳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由于潜在组织损伤出现主观疼痛感受;在痊愈后仍然伴有疼痛感,在慢性不可治愈性疾病中最为常见,例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癌性疼痛等[1]。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镇痛药物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长期用药会导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临床中发现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关键,可以显著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本文以此为探索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 月~2020年1月,选取1442例于我院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男性362例,女性303例,年龄20~91岁,平均(67.26±4.89)岁;参照组男性420例,女性357例,年龄21~90岁,平均(67.38±4.96岁。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用药监督,体征监测等。
研究组采取人文护理,具体为通过成立人文护理小组,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开展:(1)心理护理。通过密切沟通,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排遣心理压力,并将自己痛苦诉求传达给外界,降低心理压力,由内而外地缓解疼痛影响,也是护理工作中对个体的最大尊重。(2)环境护理:营造温馨、和谐、团结、健康向上的环境。开展“疼友”交流会,与患儿过六一、与患者共度元宵、过生日等,用“爱”铺设健康之路,提升“疼友”就医体验,真正做到贴心护理;环境对于个人而言,是重要的生存场所[2]。保证病房内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并且无刺激性异味,尽量营造出家庭般的温馨感,提高舒适程度。(3)设计个性化的人文健康宣教,进行人文阶段性效果评价:每月召开1 次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统计、存档,对于家属满意度低并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针对其发生原因制定、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4)人文护理查房模式,开办疑难杂症远程专讨会,让失望患者重燃生活希望;引导开展“疼爱病房”,让急慢性疼痛患者、晚期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5)医护患人文故事分享,鼓励家属陪伴。很多慢性疼痛患者在出院后仍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因此除了专人随访外,还应当与家属达成一致,通过亲情的方式优化患者心理环境。最后将所有出院的慢性疼痛患者加入医院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疾病追踪管理,提供延伸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满意率,评价指标依次分为满意、良好、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良好+一般/n*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
表1 护理满意率对比(x2,%)
3 讨 论
慢性疼痛一般病程漫长,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压力造成极大影响[3]。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而言需要尊重个体差异,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疼痛程度,选择针对性的人文护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在此次研究中,首先比较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首先展开心理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以倾听者的立场主动引导患者诉说内心困境,尽可能地降低长期心理压力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而这一护理形式也是护理工作中人文情怀最高的体现[4]。其次对环境进行舒适性管理,保证患者日常居住场所温馨,防止居所不佳对患者内心造成压迫感。最后在患者出院前需要与家属达成一致,告知家属在患者居家期间规划时间精心陪伴,防止患者在疼痛期间长期独自承受,造成负性情绪。同样护理人员定期展开实地随访,询问患者实际感受。
综上,慢性疼痛患者在采取人文护理时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