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焦化学氧化法脱硫

2020-07-03黄惠阳曹祖斌韩冬云梁飞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液固比氧化剂双氧水

黄惠阳,曹祖斌,韩冬云,梁飞雪,朱 涛,朱 尧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2.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消防支队,辽宁抚顺113004;3.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辽宁抚顺113004)

石油焦是原油加工过程中一种主要副产物,其质量主要受原油硫含量、原油加工工艺、焦化工艺等因素影响[1]。目前我国普遍执行SH/T 0527—2015行业标准对石油焦进行分级,该标准的划分主要根据挥发分、灰分、硫含量等因素,其中硫含量是影响石油焦质量的重要指标[2-3]。硫质量分数低于3%的低硫焦主要用于制备石墨阳极、炭素产品等;硫质量分数高于3%的高硫焦一般用于燃料燃烧,高硫焦中的含硫物质生成大量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雾霾等污染[4-6]。近些年,随着高硫原油与石油焦的进口量增加,高硫石油焦所占市场比例逐渐增大,低硫石油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高硫焦的利用率较低,降低石油焦的硫含量能够提高高硫焦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少污染,对于炭素工业、水泥工业、化工冶炼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7-9]。

常见的石油焦脱硫方法有高温煅烧法、溶剂抽提法、生物脱硫法和化学氧化法等。高温煅烧脱硫法脱硫效果较好,脱硫率达到50.0%以上,但其温度要求高于1 400℃才有明显的脱硫效果,耗能高并且对设备有较高要求。溶剂抽提法操作简单,但脱硫效果较差,脱硫率低于20.0%,并且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生物脱硫法选择性高、操作简单,但具有脱硫效果的菌群较少,反应周期较长,成本过高。化学氧化法主要是利用双氧水氧化体系与硫的较好反应活性,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清洁环保的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脱硫方法[10-12]。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对石油焦进行脱硫处理,考察双氧水-甲酸、双氧水-乙酸、双氧水-丙酸3种氧化体系中石油焦粒度、氧化剂体积与石油焦质量之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实验原料为盘锦某炼厂石油焦,其基本性质见表1。

表1 石油焦的基本性质 %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质量分数30%双氧水、甲酸、乙酸、丙酸,分析纯,天津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

仪器:标准检验筛,浙江上虞市华丰五金仪器有限公司;XM-4行星式快速研磨机,湘潭恒瑞测仪器有限公司;DF-101S恒温水浴磁力搅拌器,河南予华仪器有限公司;YP20001电子天平,上海市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HG-07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CLS-5E微机库仑测硫仪,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步骤

将5 g石油焦原料研磨至粒度为60~140目,并配制氧化剂,控制氧化剂与石油焦的液固比为5~25 mL/g;水浴加热并充分搅拌,控制温度为15~75℃,在常压下反应6~30 h,经过滤分离得脱硫石油焦滤饼,用去离子水对滤饼反复洗涤,其目的是脱除残留在石油焦中的氧化剂;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测定石油焦试样中的硫质量分数,并计算脱硫率。石油焦的脱硫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0、S1分别为脱硫前、后石油焦试样的硫质量分数,%。

1.4 实验原理

以苯并噻吩作为石油焦硫化物模型来研究双氧水-羧酸(甲酸、乙酸、丙酸)氧化体系的脱硫机理。石油焦噻吩硫为还原态,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羧酸作为催化剂,石油焦发生氧化反应。首先双氧水与羧酸反应生成过氧羧酸,过氧羧酸分解的·OOH将苯并噻吩氧化生成亚砜,由于亚砜不稳定,继续氧化为砜,砜可以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以此达到脱硫的目的[13-15]。双氧水-羧酸氧化体系脱硫机理见图1。

图1 双氧水-羧酸氧化体系脱硫机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石油焦粒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在V(羧酸)/V(双氧水)=1∶3(氧化剂)、液固比为20 mL/g、反应时间18 h、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考察双氧水-甲酸、双氧水-乙酸、双氧水-丙酸3种氧化体系中石油焦粒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石油焦粒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粒度相同的条件下,脱硫效果最佳的是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其次是双氧水-乙酸氧化体系,最差的是双氧水-丙酸氧化体系。从双氧水-甲酸脱硫剂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石油焦原料粒度目数增加,脱硫率逐渐增大,当粒度为100目时,脱硫率基本达到最高点,为20.0%左右,粒度目数继续增加,脱硫率增长缓慢。原因是石油焦粒度目数越大,与氧化剂接触面积越大,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脱硫效果越好,当石油焦粒度为100目左右时,脱硫剂与石油焦接触充分,氧化反应基本进行彻底,继续增大粒度目数,脱硫率增加缓慢。因此,选择粒度为100目的石油焦原料。

2.2 液固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在V(羧酸)/V(双氧水)=1∶3(氧化剂)、石油焦粒度100目、反应时间18 h、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考察双氧水-甲酸、双氧水-乙酸、双氧水-丙酸3种氧化体系中液固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液固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在液固比相同的条件下,脱硫效果最佳的是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最差的是双氧水-丙酸氧化体系。从双氧水-甲酸脱硫剂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液固比逐渐增加,脱硫率逐渐升高,当液固比增加至20 mL/g时,脱硫率达到20.0%以上,继续增加液固比,脱硫率变化趋势平缓。这是因为随着液固比的增加,氧化剂增多,其中有效脱硫物质与石油焦接触程度完全,当液固比为20 mL/g时,脱硫剂与石油焦基本完全接触反应,继续增加液固比,脱硫率增长缓慢。因此,最佳液固比为20 mL/g。

2.3 反应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在V(羧酸)/V(双氧水)=1∶3(氧化剂)、石油焦粒度100目、液固比为20 mL/g、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考察双氧水-甲酸、双氧水-乙酸、双氧水-丙酸3种氧化体系中反应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当反应时间相同时,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脱硫效果最佳,双氧水-丙酸氧化体系脱硫效果最差。从双氧水-甲酸脱硫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增加,脱硫率逐渐增加,当反应时间为18 h时,脱硫率达到20.0%左右,继续增加反应时间,脱硫率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温度的上升,促进氧化剂与石油焦反应正向进行,脱硫率升高,但随着反应时间增加,氧化剂与石油焦的反应基本完全,脱硫率保持稳定。因此,最佳反应时间为18 h。

图4 反应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2.4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在V(羧酸)/V(双氧水)=1∶3(氧化剂)、石油焦粒度100目、液固比为20 mL/g、反应时间18 h的条件下,考察双氧水-甲酸、双氧水-乙酸、双氧水-丙酸3种氧化体系中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相同时,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脱硫效果最佳,双氧水-丙酸氧化体系脱硫效果最差。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脱硫率逐渐上升,当温度升高到60℃时,脱硫率达到最大,为20.0%左右,温度继续上升,脱硫率逐渐降低。温度的升高对氧化脱硫反应起到促进作用,脱硫效果越来越好,当温度达到60℃时,反应达到极限,与此同时,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使双氧水开始分解,造成氧化剂部分失效,脱硫率下降。因此,最佳反应温度为60℃。

2.5 石油焦脱硫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在反应温度为60℃、石油焦粒度为100目、双氧水-甲酸为氧化体系、液固比为20 mL/g、反应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对石油焦进行脱硫,并对氧化脱硫前后的石油焦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见图6。

图6 石油焦脱硫前后的红外光谱图

从图6可以看出,经双氧水-甲酸体系氧化脱硫处理后石油焦的基本官能团结构没有被破坏,3 430 cm-1左右的吸收峰为羟基,2 900 cm-1左右的吸收峰为烷烃上的C-H,1 590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苯环的骨架振动,1 260、1 430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CH2和-CH3的非对称弯曲振动吸收峰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是芳香苯环的特征吸收,由此说明石油焦中存在芳环结构。脱硫前后在750 cm-1和430 cm-1左右处都有吸收峰,分别为噻吩中C—S的吸收峰、FeS2的吸收峰,但是脱硫后两种吸收峰强度比脱硫前弱[16],这说明经双氧水-甲酸体系氧化后,石油焦中的噻吩硫和黄铁矿少量脱除,但未彻底除去,需要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将其进一步脱除。

3 结 论

(1)石油焦脱硫效果最好的氧化体系为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油焦的脱硫率可达20.0%以上。

(2)双氧水-甲酸氧化体系对于石油焦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石油焦粒度100目,液固比20 mL/g,氧化反应时间18 h,氧化反应温度60℃。对比氧化脱硫前后石油焦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知,该氧化体系对于石油焦硫的脱除有一定效果。

(3)该氧化脱硫方法与其他脱硫方法相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为脱除石油焦中的硫化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液固比氧化剂双氧水
泰兴怡达40万t/a双氧水装置开车
响应曲面法优化铅转炉灰的砷浸出过程
常用氧化剂及还原剂在印染中的应用进展
高纯锂盐用硼酸精制提纯试验研究
棉针织物冷轧堆炼漂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精细化控制提高重介旋流器分选效率的研究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