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ed 理念下教学内容“支架”的设计策略
2020-07-03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侯美霞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侯美霞
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中教学内容细化有两个主要步骤:第一,将教学目的按学习类型分类;第二,教学目的分析,确定完成目的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等。分析教学内容,就是要确定所教内容,从而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教。从教学内容着手,基于互联网络平台,在课堂教学设计重难点环节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合作学习任务单,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架”,以学生完善任务单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帮助教师教学引导和组织,让教师实现自主的课堂。
一、深度解读教材,保障 “支架”的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会根据知识的重难点,通过情境引入后采用提问学生回答,甚至有些老师自己讲解,在黑板上明确板书知识的核心方法,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好处是课堂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但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只是部分学生学习,难以确保人人参与。马扎诺新教育目标分类学采用将所教授内容细化的方法,从而有利于根据不同类别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目标通常情况下都由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和教材来决定。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学习设计中,《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解释。《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目标为: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试题。通过知识点在教材中呈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及教材分析,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呈现了例题学习的起点、知识点的结构分析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分析,确定的思维导图为:
(例题学习的起点) (知识点的结构) (重难点)
通过思维导图详细的分析,最后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为: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要使总的要求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就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以便实施贯彻。通过由学段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的深度分析,为设计本节课重点环节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任务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紧扣重难点,尝试“支架”的搭建
在“爱种子”教学理念下,呈现了三种课型:“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和“主题拓展”。三种课型均会使用到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合作建构任务单,因此,任务单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小数乘法(自主学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爱种子”名师团队设计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用了个别探究和协助建构两个学习单来突破重难点。
1.个别探究
我要到便民小店买一些物品,让我算一算、填一填:
商品 单价(元) 数量 列式 笔算蝴蝶风筝 3.5 3太阳镜 35 3鱼饲料 0.72 5望远镜 72 5
2.协作建构
同桌对话:独立完成,并和你的同桌说说计算方法:
算式 笔算2.4×0.8 2.4 × 0.8 1.92×0.9 1.92 × 0.9
小组交流: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3.小组交流:观察上面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_________;
(2)点____时,看____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____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教师设计的任务单的驱动下,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合作建构,小组交流提炼出计算方法。
三、关注个体差异,灵活修改“支架”促实施
I-seed 教学理念是基于互联网络平台使用的,平台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微课资源和课件资源。由于平台资源指向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难以兼顾,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要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根据区域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再细化的设计。因此在使用中,我们鼓励一线教师,特别是比较边远的农村老师对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细化后再使用。
例如,在2018 年10 月,钱钢八一小学的林晓琴老师到良口镇第二小学进行课例展示,由于是异地教学,又是低年级学生,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由于配合问题、表达问题、识字量问题等等,在试教的时候发现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探究任务。通过第一次试教后,磨课团队把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协作建构学习单进行修改。
表1 原始学习单
表2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的学习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化。通过修改,发现指向性更加明确,把开放性的学习单变成了填空形式,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学生在小组讨论建构的时候有了更加明确、细化的指引。
四、借助思维碰撞点,设计个性化的“支架”
皮亚杰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支架”时,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把知识点渗透在个别探究单和合作建构单的融合中,设计有效思维的碰撞点。并且注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产生思维的碰撞点,通过合作交流,把新知纳入认知结构中,内化调整,从而形成有效的构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时,出示课室图,教师出示龙宝,让学生猜龙宝坐的位置。
在描述过程中,学生发现描述有多种方法,在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的时候,教师小结:在数学上,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紧接着,呈现个性化的学习单。
请根据画面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
学生姓名 位置描述龙宝 第(2)列、第(3)行奇思 第( )列、第( )行妙想 第( )列、第( )行小兔 第( )列、第( )行
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点,兴致勃勃地进入探究学习,在填表构建构成中,有些学生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播放微课,用动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龙宝和其他小伙伴的位置,突破了本节课关键点的构建。
“支架”设计的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爱种子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正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以“支架式教学”为主要特征,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支架”,师生借助“支架”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合作疏通整理,关注学生思维的异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教师在“爱种子”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和教学任务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