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探究

2020-07-03黄东辉

武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黄东辉

茅台学院,贵州 仁怀 564500

“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建立在延续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同时,继承和发扬武术,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高校武术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茅台学院自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办学以来,体育教学已经进行了将近三个学年,其中武术教学包含了体育选项课中的《武术(长拳)》《武术(剑术)》和《武术(刀术)》,以及《体育基础课》中的《太极拳》部分,武术教学体系的发展还处在逐步完善阶段,若不尽快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武术运动的发展将会滞后于其他高校。

1 茅台学院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2019年11月份,对茅台学院武术选项课107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放、回收107份,有效问卷107份,经过统计,相关数据如下:

表1 学生对武术课认可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并结合查阅文献资料,归纳出了茅台学院武术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武术教学包含了体育选项课中的《武术(长拳)》《武术(剑术)》和《武术(刀术)》,以及《体育基础课》中的《太极拳》部分。从目前的武术教学内容来看,内容只有单一的武术套路运动形式,而且开设的项目不够丰富。从表1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也希望开设更丰富的武术项目。

1.2 武术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不乐观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武术学习,基本上都能进行太极拳的演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武术健身的需求。但未能将武术教学和训练很好的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余没有形成练习武术及学习武术的良好意识,也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武术第二课堂大环境,学生在武术课堂教学后,几乎不再自发进行武术训练,武术类活动开展极少,武术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1.3 武术教学场地和设施不完善

武术教学没有专门的武术场地、未设置武术地毯等设施,教学一般是在田径场、足球场或是篮球场,若这些场地进行相应项目教学或者这些场地被占用时,武术教学只能转移到非运动场地的一些空场地去教学,一旦遇到下雨的天气,只能躲进体育馆内的其它场地边缘,由于场地有限,被迫进行理论教学或自由活动。

1.4 学生对武术课的认可度不乐观

通过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武术课的满意度不尽人意,数据显示只有61%,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了39%,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教学的认可度不高;“只是修学分”的选课动机占了58%,远远领先其他动机,一半以上的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和教学观察可以得出,目前学生对武术课的认可度并不乐观。

1.5 教学思想有待改变

通过表1可以看出,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目前还没有开展,仍有39%的学生对武术教学不太满意,虽然武术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应对教学进行反思。“各大高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然是以武术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这种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需求,对于教学内容的推行也是相当不利的”。若不及时改变教学思想,学生将会对武术逐渐丧失兴趣,使武术练习只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武术教学氛围、武术教学效果以及学校武术发展将会远远滞后于其他高校。

2 民办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针对茅台学院武术教学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它高校武术教学情况,并结合一定量的文献资料,对茅台学院的武术教学体系提出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2.1 开设种类更丰富的武术项目

目前,武术教学课程开设的项目主要有《太极拳》《长拳》《剑术》《刀术》四个项目,从项目种类和形式上来说,较为单调。今后应开设更多的武术项目,一是在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上增加《棍术》《枪术》《太极扇》等项目,使可选课程项目更加丰富。二是要增设搏击运动项目,如可增设散打、短兵、摔跤和推手等项目,提高学生对武术技击的兴趣。另外可增设一些传统武术项目,如《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翻子拳》等传统拳术及器械,传统武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地域、拳种特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2 做好武术第二课堂

我校在2018年成立了第一个武术社团,但目前发展状况不乐观,存在人数少、未按时训练、参与学校活动少等问题,应当指导和鼓励社团挖掘特色项目,按时训练,扎实基本功,提高武术技能,多在公共场合表演,增加社团名气和影响力,组织更多的武术活动。在课堂武术教学的基础上,吸纳一些具备一定武术基本功且对武术有兴趣的学生筹备学校武术队,按时训练,争取更多的参加武术表演和武术比赛,促进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2.3 完善武术教学场地和设施

非体育院校或未设置体育专业的高校,都存在武术场地和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一般的武术教学都是在田径场、足球场或是篮球场,在教学中比较容易受到场地的限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武术场地和设施建设,确保武术教学顺利进行。

2.4 改变教学思想,限定班级人数,优化教学模式

武术教学中,要不断根据教学反馈情况改变教学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武术运动项目本身存在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并且对学生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考验,在学生学习的新鲜感过后,容易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身体状态和心理情绪等因素,相应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更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比赛、游戏等教学环节,以期达到良好的武术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及其他高校的武术教学一般都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基本在35人以上。班级人数太多,会给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进行棍术、刀术等器械教学时,学生队形拉大,会出现学生听不到讲解、看不到示范动作的现象,且需用到的教学场地过大,不利于教学组织和教学秩序控制,建议将班级人数控制在35人以下。

除了限制班级人数,还应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在教学目标方面,除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外,还应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如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坚强意志力等;评价体系方面,“武术考核评价的标准仍然过多的停留在对武术技术动作演练的准确度层面上,忽视了武术应有的文化和内涵评价”,[2]应当将期末技能测试的评价比重适度减少,将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比重适当增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和武德的更深认知,避免出现“临考抱佛脚,考后忘光光”的情形出现;在武术教学流程上,在保持基本上课流程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及身体状态,对“教”“学”“练”等板块进行适当调整;在实践教学中,还应注意理论教学的渗透,而不仅仅是在理论教学课堂才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教学中随时进行武术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能增长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

2.5 传统武术进校园

传统武术不仅是具有健身、强身、防身、搏击的一类传统体育项目,还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传统武术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支撑,这些理论文化来源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的教学流程符合体育课教学规律,但在具体的细节中又结合项目特点,突出专项特色,如专项准备活动与对练练习等”。[3]传统武术进校园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原滋原味的中国武术,还能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对树立文化自信有着一定的作用。

2.6 教学中融入武术技击

技击是武术的最本质特征,但在武术教学中,除散打外,几乎所有的武术教学都只是单一的套路教学和训练。“武术技击内容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武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符合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4]在一定的保护措施下,应当在所有武术项目中进行适当的技击练习,如长拳教学中,应当针对拳术动作进行两人一组的攻防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体现出武术的项目特征,打破武术教学除了散打以外全是“花架子”和“肌肉记忆训练”的局面。

3 结语

本研究对民办高校的武术教学提出改革和创新的策略,主要有:开设种类更丰富的武术项目;做好武术第二课堂;完善武术教学场地和设施;改变教学思想,限定班级人数,优化教学模式;传统武术进校园;教学中融入武术技击等。通过对武术教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运动技能和文化,也使武术成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传统武术怎么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谁远谁近?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