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20年:话题演进与前沿探索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

2020-07-03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聚类

董 晋 王 杰

(山西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民俗体育顾名思义是由民众所创造的体育活动,它为民众所不断传承和发扬,其中还融入了一些民众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它是能够顺应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产生的体育活动。本文旨在通过CiteSpace、Excel软件对我国民俗体育理论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操作, 作出定性定量分析, 以便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问题, 从而为民俗体育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篇名为“民俗体育”,时间为“2000-2020年”并且选取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检索得出343篇文献。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选取期刊时排除一些期刊的征文、会议以及不相关文献,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最终选取306篇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文献数据。将选取的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以便于之后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查阅关于信息可视化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应用的相关要求,并且查阅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文献,以此为整个研究打下稳定研究基础。并运用Excel软件对所下载的文章进行统计,并对其图形化处理。

1.2.2 可视化分析

采用CiteSpace V(版本号为5.6.R3.64-bit)软件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将时间设置为2000-2020年,时间间隔设置为1年(#Years Per Slice),对导出文献的作者、机构、文章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图谱分析,最终得出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权威机构、研究热点、趋势。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每年的发文量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该领域的重要时间变化节点和研究发展情况。基于CNKI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整理得到以下趋势图(图1)。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有关于民俗体育的文章发表量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折线趋势大致可以三个阶段:

发展低潮期(2000-2007年),这一时期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在2002年有所降低,但是在之后的几年发表的数量便有所上涨,整体发文量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期(2008-2015年),在此期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一契机,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仅2012年就有31篇文章发表;稳定发展期(2016-至今),这一时期平均每年会有15篇的文章发表。

图1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发文趋势图

2.2 主要来源期刊与涉及学科分析

依据CNKI检索的数据资源,对期刊做来源分析,从而确定该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从2000-2020年检索的306篇文献来自于32种不同的期刊,其中发表超过10篇以上期刊的期刊有10个,占总期刊数的71.22%;发表5-10篇的期刊有7个,占总期刊数的17.56%;5篇以下的占11.22%。该领域主要涉及的学科分布于18个学科,主要集中于体育、旅游、舞蹈、教育、历史、民族、社会传播等学科。由此可见,民俗体育受到众多学科和学者的青睐。

表1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主要来源期刊表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文化导刊收录的文章最多(54篇),占总发表量的18.95%,该期刊主要收录一些体育文化方面的文章,而民俗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也属于文化的范畴。主要的来源期刊集中于专业的体育类院校学报,占总发量的43.15%,其中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对此贡献最高。

2.3 作者与机构分析

2.3.1 作者

对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清楚了解该领域的权威作者。通过对所导出数据的作者进行统计后发现,该领域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是江西财经大学的涂传飞老师,共发表文章9篇。从表2中也可以统计出前十名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量的18.34%。

表2 民俗体育研究发文量前10位的高产作者表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合作进行分析,时间设置为2000-2019在参数设置中,功能节点选“Author”,阈值选择Top=5,选择关键路径(Pathfinder)算法,其他设置均保持默认设置,最终得到作者合作图谱(图2)。

根据图谱显示,共有节点37个,代表图谱中有37名作者;连线数为18条,连线代表作者之间18条合作联系;网络密度为0.027。图谱中线条颜色的深浅是表示作者发文的时间,颜色越深代表发表时间越近,反之时间越远,图中可以看出葛春林、崔涛等的合作团队较为年轻,其次是张萍、杨海晨等人的团队,最后是廖上兰、吴玉华等人,这些人都是该领域的新生力量,能够促进其不断发展。而且高产的作者都有自己的合作团队,但是高产作者之间比较分散,合作不多。

2.3.2 机构

对发文机构的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可以让大家对此领域的权威机构和机构间的合作能够有直观的了解。根据各机构的发表文献数量来看,上海体育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发文量超过10篇,而上海体育学院高居第一,总发文量为20篇;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发文都为10篇;西安体育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发文都超过8篇(图3)。

从主要的发文机构来看,上海体育学院是民俗体育方面的权威机构。而在前10个研究机构中主要集中于上海、江西、安徽、福建、湖南等南方省份,这些省份少数民族居多,有利于研究的进行,而在北方地区研究则比较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呈现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将下载的数据导入软件中,时间设置为2000-2020年,时间切片为1,功能(Node Types)选择“Institution”,阈值选择Thresholds(4,2,20),(3,3,20),(2,1,20),选择关键路径(Pathfinder)算法,其他设置均保持默认设置,最终得到作者合作图谱(图4)。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大小代表发文量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合作疏密情况。

图2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图3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前10名发文机构分布图

图4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通过图4可以看出各个机构之间互有合作,但是整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大多为本省机构之间的合作,而且以两个机构合作居多,主要的发文机构还是集中在少数民族居多的南方省份。

2.4 研究热点分析

2.4.1 关键词提取

关键词可以代表一篇文章的研究重点,而通过对这一领域文章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便可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趋势。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其中出现次数前十的高频关键词如表3,依次为民俗体育(169)、民族传统体育(30)、体育文化(27)、民间体育(23)、发展(20)、民俗体育文化(19)、群众体育(14)、传承(13)、开发(9)、民族民间体育(9),且高频关键词与关键词图谱分析保持一致。

表3 民俗体育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

2.4.2 关键词图谱分析

时间设置不变,选择“Keywork”节点,阈值选择g-indes,K值设置为25,运用关键路径(Pathfinder)算法,运行得到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图5)。

Modularity表示网络模块化指标,值越大表示该网络的聚类结果越好,Q值在0-1之间,Q> 0.3意味着划分出来的聚类结构是显著的,越接近1表示该聚类越好。Mean Silhouette值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越接近1,反映网络同质性越高。该值在0.5以上,可以认为该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当S值为0.7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

图谱中Modularity Q=0.7471,Silhouette=0.6599,说明此图谱聚类很好,而且聚类的结果是合理的。依据此图谱进行热点分析得到的结果也是合理且有效的。

通过聚类得到#0民俗体育、#1体育社会学、#2民族传统体育、#3体育赛事...#28体育与健康课程共21个聚类,其中有8个聚类都被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将这8个聚类归为一类统称为#13体育与健康课。21个聚类可以分为七大类,第一类“#0民俗体育”、“#2民族传统体育”、“#7民族民间体育”;第二类“#1体育社会学”;第三类“#3体育赛事”;第四类“#4体育文化”;“#5民俗体育文化”、“#6文化”、“#12文化再生产”;第五类“#8教学效果”、“#13体育与健康课”;第六类“#9传统节日”;第七类“#10演进”、“#11对策”。

第一类是“#0民俗体育”、“#2民族传统体育”、“#7民族民间体育”。此类主要是对不同地区的民间的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如周传志等人对闽台地区的民俗体育进行历史和现代两方面的研究,得出宗教祭祀、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敬宗收族与维持秩序的历史价值,传承文化、促进经济、健身与娱乐、教育的现代价值[1]。王俊奇等人针对江西民俗体育对宗教方面的影响中指出,江西民俗体育中的舞龙、赛龙舟和傩舞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中秋迎龙神求雨,秋醮演地戏、重阳登高与道教又有丝连关系[2]。方协邦等人对青海地区的民俗体育与健身的关系进行研究,从中找到当地民俗体育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促进发展的建议和今后发展的思路[3]。吴林隐等人对广西马山县的研究,不同场域中性别融合与隔离并存的原因在于民俗体育文化在现代变迁中出现了“前台”与“后台”之隔,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需求,也因此塑造不同的性别参与特征[4]。

图5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第二类是“#1体育社会学”。此类是站在学科的角度去调查和研究民俗体育。如陈永辉等人分析了对民俗体育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出数字化处理是其最科学的保护方式,同时提出对其进行数字化整理与编目时,要结合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生存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要遵循全面保护原则[5]。

第三类是“#3体育赛事”。此类主要是研究民俗体育赛事的举办对旅游的影响,并进一步梳理民俗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杨涛表示民俗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共生度和关联度极高,且与社会利益相对应,呈正相关[6]。

第四类是“#4体育文化”、“#5民俗体育文化”、“#6文化”、“#12文化再生产”。这一类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理论和文化,对民俗体育的深层文化底蕴进行分析。如卢玉等人对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功能和变迁展开论述,它与徽州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带有显著的农耕性和宗法性特征[7]。王俊奇基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论述民俗体育文化特征,指出江西民俗体育大多表现祈禳、消灾和祈望生活平安的美好愿望,且多水域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赣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8]。

第五类是“#8教学效果”、“#13体育与健康课”。此类主要是研究民俗体育进校园,与学校体育相融合。陈红新在研究中指出提倡民俗体育走进学校,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促使两者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9]。朱应明通过对加入民俗体育项目的教学与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民俗体育项目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某些指标上由于传统的教学,并且在其他方面与传统教学取得的效果也大致相同[10]。

第六类是“#9传统节日”。此类是针对不同的传统节日和地区来进行民俗体育的研究。郑健指出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在产生流传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时令特征和地域文化性。随着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其多样性和特色日渐式微,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社会教育功能也随之减弱[11]。

第七类是“#10演进”和“#11对策”。此类聚类主要是研究民俗体育的演进历程和出现的困境,并提出一定的对策。胡建鸿将奥林匹克和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历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民俗体育由于始终难以摆脱宗教习俗的羁绊而发展迟缓,只有尽快摆脱宗教习俗的束缚,才可望得到新的发展[12]。邢衍安基于法律的视角分析民俗体育存在法治建设、法治思维与法治模式滞后于民间体育组织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的不足。只有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培养和强化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与模式,民俗体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13]。

2.4.3 民俗体育研究脉络分析

关键词突现信息展现了不同时间段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情况,图6展示了关于民俗体育33个突现关键词在2000年至2020年间的变化,说明在时间轴上研究主题一直在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图6 2000-2020年民俗体育研究突现关键词

根据图6可以将其研究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3年,第二阶段为2004-2007年,第三阶段为2008-2010年,第四阶段为2011-2015年,第五阶段为2016-2018年,第六阶段为2018至今。

2000-2003年,这三年间没有出现热点关键词;2004-2007年出现民间体育、中国、文化等关键词。这一阶段的学者主要是依据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民间体育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资源;2008-2010年出现城镇化、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现代化等关键词,这期间由于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将传统体育进行城镇化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2011-2015年相继出现了农村中小学、文化价值、地域性等关键词,由于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主力军,而且民俗体育的研究也比较成熟,因此发掘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并让其走进校园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2016-2018年出现体育赛事、群众体育、体育文化、文化生态学、民族民间体育等高频关键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民俗体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的需求增大,由此而产生关于民俗体育的赛事和对民俗体育中所包含的深层文化内容。2018年至今体育教育和民俗体育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让民俗体育健康走进校园,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是研究的一大重要话题,而民俗体育文化代表着我国的体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通过图6可以看出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城镇化、徽州、文化价值、体育赛事、群众体育、体育教育几个阶段。

3 结论

通过对近20年来关于民俗体育的306篇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主要涉及民俗体育、体育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赛事、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主题,涵盖了体育、旅游、舞蹈、教育、历史、民族、社会传播等学科,充分体现了研究的广泛性。从发文量上来看,此领域的研究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研究人员方面,以涂传飞、虞重干、刘旻航为主,他们都有各自的合作团体。在研究机构方面,集中于体育类院校和南方少数民族居多的高校,以上海体育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为代表,南北方差异比较明显,机构间的合作多为本省之间的机构合作,因此各学者、机构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加强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

该领域的研究比较集中,视角比较多元,涉及不同的学科。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经历了民间体育→城镇化→文化价值→体育赛事→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俗体育进校园等问题上,从研究热点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民俗体育正一步步走向正规化。

在过去20年间,民俗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研究以少数民族的项目为主,有关汉族的民俗体育研究较少;二是民俗体育的研究方法单一,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为主,很少有学者运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三是没有构建理论体系,研究人员采用实证研究来分析民俗体育的具体价值,很少有人对民俗体育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通过图谱分析,并结合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加强对汉族民俗体育项目的研究,民俗体育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一片大好;第二,更多的研究方法能够得到使用,文化学方面的研究方法会在研究中得到更多的使用;第三,加强对民俗体育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最终建构起完整的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体系。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聚类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图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