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下肢功能障碍患儿采用矫形器治疗的康复效果

2020-07-02宁阳陈静李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矫形器步态矫正

宁阳,陈静,李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肢功能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其身体发育与长期发展。 矫形器是治疗骨关节损伤的医疗器械,在儿童康复治疗领域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成为矫正各类畸形的常用方法[1]。 该院对下肢功能障碍患儿采用矫形器治疗,配合正规康复训练后,患儿的下肢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缓解, 以2015 年2 月—2019 年1 月为研究段,现将研究过程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入院的78 例下肢功能障碍患儿,纳入标准:(1) 已经 X 线、CT 或其他辅助检查证实;(2)患儿家长同意矫形器治疗方案,自愿接受康复护理。 排除标准:(1)患儿因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2)家长明确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 组,分组结果如下:观察组39 例,男性患儿 22 例,女性患儿 17 例,年龄 8~16 岁,平均年龄(13.12±2.70)岁,对照组 39 例,男性患儿 24 例,女性患儿 15 例,年龄 6~15 岁,平均年龄(12.89±1.65)岁,两组基础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自我训练方法,由专业康复训练师指导患儿采取正确体位及体位变换,床头抬高30°,以坐位保持最长耐受时间, 隔天床头增加10°直至床头可以抬高至90°,从床边坐起后,进行下肢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前先对长期制动肌群进行轻拍和按摩,之后完成关节与肌肉全范围被动活动,指导患者利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每次训练时间30 min,每天训练3~4次,训练观察6~8 周。 观察组采取矫形器治疗,具体方法:首先采集患儿患肢足印,根据足印上颜色深浅变化了解受力区域,分析步态、负重点等,确定矫形器设计方向。 根据足印图反映的患儿下肢畸形情况,由专业矫形器制作师设计和制作相应的矫形器,制作时需考虑选材,合理选用热塑板材、碳纤维制品等,观察组39例患儿中,17 例平足伴跟外翻患儿佩戴足弓托,将矫形器放置在鞋内托起足弓,避免足部进一步变形影响步态;13 例足内收、双下肢不等长患儿穿戴矫形鞋,矫形鞋根据患儿足部畸形设计,能够纠正足部畸形造成的不良步态;9 例膝内、外翻患儿及佝偻病患儿佩戴膝踝足矫形器, 夜间佩戴能够正确引导儿童生长发育。 矫形器制作完成后指导患儿正确佩戴,同时叮嘱患儿坚持佩戴,避免影响效果,在佩戴矫形器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

1.3 评价指标

(1)矫正效果判定:在矫形器佩戴3~6 个月后进行矫正效果评估, 对比佩戴矫形器前后的足印图、步态,显效:足印图与步态均有明显改善或者恢复正常;有效:足印图或步态有一项改善;无效:足印图与步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儿采用矫形器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该量表包括10项内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独立能力越高,60 分以上基本可以自理,40~60 分需要帮助,20~40 分需要很大帮助,20 分以下完全无法自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矫正效果对比

表1 两组矫正效果对比

2.2 两组采用矫形器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对比

表2 两组采用矫形器治疗前后 Barthel 指数对比[(),分]

表2 两组采用矫形器治疗前后 Barthel 指数对比[(),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24.15±8.90 23.65±8.77 0.352>0.05 70.22±6.54 42.89±6.05 22.310<0.05

3 讨论

儿童下肢功能障碍是儿童常见疾病,该病不仅对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还增加了家庭负担,使家庭照护儿童的成本明显增加[2]。 对于下肢功能障碍患儿,在行走、站立时,承重部位、承重力线偏离正常位置,长时间负重必然会加重变形,因此儿童下肢功能障碍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3]。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矫形器治疗后,患儿的足印图与步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矫正效果优于对照组, 而且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是控制下肢关节于功能位,减少肌肉痉挛,纠正错误的关节运动,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恢复正常的站立与步行姿态[4]。 矫形器制作过程参考了患儿实际情况,结合电脑受力数据资料,在设计和制作上更加科学合理, 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从根本上保证了矫正效果。 在佩戴矫形器的过程中,需要配合专业的康复训练,同时需要动态评估矫正过程,对矫形器做出及时的调整,矫形器正确使用与专业康复的有机结合才是矫正成功的关键[5-6]。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从年龄来看,儿童骨骼和肌肉的可塑性强,因此采用矫形器治疗具有天然优势,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 采用矫形器治疗儿童下肢功能障碍效果理想,有利于提升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矫形器步态矫正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