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CT断层扫描技术定量分析面部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可行性研究

2020-07-02王海珍丁菲汪雅芳赵北永毛国璋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体存活率定量

王海珍 丁菲 汪雅芳 赵北永 毛国璋

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体脂肪面部填充成为面部年轻化的良好方法[1]。面部脂肪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体型的消瘦而逐渐萎缩变薄是面部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体移植的脂肪主要源自腹部或大腿[2]。但是,自体脂肪移植后存在着较高的且不确定的吸收率,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3-5],因此,定量检测面部脂肪移植后的存活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X线、DEXA、生物电阻抗法(BIA)人体成分分析仪、超声等检测手段,因为无法准确分辨填充的脂肪组织,难以用于定量检测;面部轮廓三维扫描只能观测面部形状的改变,却无法评估深层脂肪的变化。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用来检测不同层面和深度的各种软组织含量[6-7]。因此,本研究拟利用CT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自体脂肪移植后的存活率,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进行面部脂肪填充的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45~57岁。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进行面部CT扫描,并以术前的软组织断层灰度面积作为自身对照。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Qx/I多层(四层)螺旋CT(GE公司,美国)。扫描参数:电压/电流为120 KV/220 mA,扫描层厚/层距为1.25 mm/1.25 mm,螺距2,无间隙容积扫描。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位,头架固定头颅位置。扫描平面平行于内眦连线,选择充填关键部位或最高点作为扫描断层。扫描时间为20 s。

1.3 脂肪存活相对值判定

所有图像后处理均在GEAW4.5工作站由同一名医师独立完成。横断面:直接画出每个扫描断层的ROI(Region of interest,cm2),测量至少3个断层的灰度面积,取平均值。成活相对值=(术后12周ROI-术前ROI)/(术后4周ROI-术前ROI)×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CT断层扫描图像上能清晰显示移植部位皮肤和深层组织之间在脂肪填充前后的显著变化。术前、术后4周、12周的脂肪移植区域ROI分别为(4.61±1.32)、(9.17±2.01)和(7.60±1.47)。统计结果显示,术后4周和术后12周的RO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12周和术后4周ROI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后4周相比,术后12周移植脂肪成活相对值为(65.57%±10.27%)(图1、2)。

图1 典型病例1:右侧颧眶上颌骨骨折术后眼窝及眶下区凹陷(虚线标记处为脂肪填充区域)Fig. 1 Typical case 1: Depression of the orbital socket and suborbital area after surgery for right zygomatic maxillary fracture (dotted line: fat grafted area)

图2 典型病例2:恶性肉芽肿放疗术后面中部凹陷畸形(虚线标记处为脂肪填充区域)Fig. 2 Typical case 2: Mid-face depression after radiotherapy of malignant granuloma (dotted line: fat grafted area)

3 讨论

因先天性畸形、外伤及肿瘤切除术所造成的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和美容填充在整复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自体脂肪移植因取材容易、来源丰富,是较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来源[8-10]。然而,脂肪移植物的低存活率及其体积存留的不可预知性,为临床判断术后治疗效果带来了困难。因此,通过对移植后脂肪组织的定量分析,从而客观地评估移植脂肪存活程度及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面部脂肪移植的填充治疗效果的评估仍然依赖于医患的主观感受[11-12],缺少准确的量化指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影像设备和技术被应用到手术效果的评估中,如基于核磁共振的肝脏脂肪定量、应用螺旋CT进行颌面修复的预测等[13-14]。目前,MRI和CT用于面部脂肪测量及脂肪移植手术评估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尝试将CT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应用于面部脂肪移植后的定量分析,拟建立面部脂肪移植手术的量化评估方法。

与传统的X线、DEXA、生物电阻抗法(BIA)人体成分分析仪、超声等检测手段相比,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定位定量准确、可重复性高、安全方便、对全身脂肪尤其是区域脂肪等可进行准确定量的优势[13,15]。

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未见明显手术瘢痕。CT断层扫描技术能清楚显示出面部填充脂肪所在的层次,且可定量分析脂肪体积的相对变化,通过计算成活相对值可反应其体积的变化。总之,我们的研究借助影像扫描工具直观量化了面部脂肪移植容量,判断脂肪移植成活及转归情况,丰富了脂肪移植循证医学指标。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周期短,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周期,希望能通过CT的定量分析来推算面部填充脂肪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丰富量化指标,以期为临床预判术后疗效提供更准确的方法。

猜你喜欢

自体存活率定量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