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违约的影响及解决途径分析
2020-07-01王佳虹高德芳
王佳虹 高德芳
摘 要:“11超日”违约后,债券市场上的违约事件持续上升,引发各界关注。本文分别从企业、投资者、政府及债券市场等角度对违約影响进行总结,探究企业在违约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总结企业的各种解决途径,为债券市场持续稳定运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企业债券;违约事件;违约影响;解决途径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的发展,企业的信用等级不断地下降,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加大。面对频发的债券违约事件,债券市场的各方参与者更加注重违约事件发生后企业的处理方式上。Ziebart和Reiter(1992)经过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信用等级高的且偿还债务的能力也高。刘晓琴(2015)从企业自身经营角度与社会角度两方面分析了企业债券违约现象,提出了企业应加强自身经营、政府应采取指导调节措施、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等建议来应对债券违约。吴伟央(2016)指出为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国外市场已经成立了一套包括违约前的预防方案、事中的应急方法以及违约后的解决机制等一系列系统的处置方式。孙彬彬(2016)指出可以通过各方和解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企业为债券违约事件。
企业债券违约影响分析
企业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对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债券市场、宏观经济及其他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
(一)违约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企业改善内部结构和治理体系
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后,企业的各方面缺点显现出来,这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改善企业制度安排,从而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违约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债券市场拥有的债券类型各种各样,每种债券存在的违约风险各不相同,高额的收益往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过去企业发行债券往往有政府做后盾,不存在违约的可能性,投资者也认识不到购买债券的风险。随着“11超日债”的违约,企业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投资者渐渐意识到这一原理。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来选择所购买债券的类型,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三)违约事件的发生能够让政府更加尊重市场的运营规律
过去企业发行债券,政府通常有兜底的作用,这使得各方的参与者意识不到债券存在的风险,这一问题随着债券违约潮的爆发而显现出来。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无需对企业进行太多的干涉,因为市场经济自身就拥有着自我调节功能。因此,政府需要减少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风险的定价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自身的不足,使得债券市场走向成熟。
虽然违约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投资者和债券市场参与债券投资,但是也存在着不利影响。例如,债券违约事件的频发,给债券投资者带来了一定损失,部分投资者要求进行回售,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债券的违约。违约事件的发生加大了债券市场的整体风险,行业分化将使得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波动和分化进一步加剧,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的连锁风险,加大债券市场整体的信用风险。
企业债券违约解决途径分析
(一)当事方协商一致解决
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后,为了以防负面消息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选择协商的方式对违约债券进行处理。“15中安消”就是一起典型的例子,公司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下行,公司的流动资金紧张,且大部分的应收账款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没有按时给与投资者本息,最终导致企业债券的违约。目前,公司已采取延长偿还期限的方式来解决违约问题,积极与投资者就延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尽快完成债券本息的偿付。
(二)第三方介入解决
其一、地方政府支持。一般情况下政府会为企业债券提供一定的支持,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如丹东港集团债券发生违约后,公司寻求各方政府的支持,改善企业存在的漏洞。
其二、第三方介入。我国国内对于债券违约的解决途经很多,但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多公司进行重新组合或是通过运用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进行担保来增加企业的信用水平。
典型案例是春和集团“12春和债”发生违约后,公司积极与各方参与者就破产进程、后续重组计划等进行协商沟通,尽力解决债务危机。
(三)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当对于发生违约的企业债券解决方案未达成一致协议时,企业不能满足多数投资者的要求,那么企业债券持有人就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法来保障自己的各项利益。其中这一方法的典型案例有山东水泥,运用了诉讼的方式才得以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权利。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必定有风险也有机遇,对于债券市场来说,可以趁着风险不断释放的契机采取措施完善债券市场的建设,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达到自身的完善。
参考文献:
[1]Ziebart and Reiter. Bond ratings,bond yields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J]. Co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2,9(1),252-82.
[2]刘晓琴.债券违约危机事件的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8):90-91.
[3]张晓彤.“11超日债”违约事件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5.
[4]吴伟央.债券违约应对处理法律机制探析[J].证券法苑,2014(13):189-214.
[5]孙彬彬,周岳,高志刚.债券违约了怎么办?——债券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司法救济程序梳理[J].银行家,2016(6):40-43.
[6]段丙华.债券违约风险化解:理念、制度与进路[J].西部法学评论,2016年(5):67-68.
[7]张继德,翟颖.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范——以超日太阳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7(16):14-16.
[8]徐昊.会计稳健性、会计信息与债务违约概率[J].中国物价,2012(4):68-71.
作者简介:
王佳虹(1995—),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应用经济学;
高德芳(1995—),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