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融入青海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07-01张博畅
张博畅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7 )
民族地区由于自身所处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条件本就落后,在加上国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使本来就存在困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显得步履维艰。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本身民族语言认知转换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再加上部分陈旧观念及消极的宗教文化影响,使得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十分缓慢。基于此,就青海高校而言,无论是从环境影响还是从教学理念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
1 在青海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青海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众多,往往容易成为一些分裂势力的前沿阵地,再加上大学生正处在思想道德判断的敏感期,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自身内心不满的影响,产生一些非理性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人民的信仰,还关涉到民族的希望,更关乎到祖国的未来。在青海高校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大学生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重要指针,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海高校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正处在关键性时期,基于此,青海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握好社会发展的具体方向[1]。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树立鲜明的旗帜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道德规范,更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战略[2]。目前,青海高校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形式,一方面,青海高校必须要科学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青海高校还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青海高校大学生应对各种挑战
我们一直主张批判和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化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种文化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无论是世界文化还是各个国家的文化,它都有优秀与糟粕的部分之分,我们要学会在批判中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发展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离不开对各民族文化的变革,更离不开对世界文化的延续[3]。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越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面对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国外敌对势力的分裂化,青海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使大学生自觉地将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挑战。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青海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一直面临着多重矛盾与考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就国际范围而言,我国开始与世界接轨,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全球化交融和相互碰撞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冲击。另一方面,就国内环境而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值多元成为了时代的新特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应当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青海省而言,青海省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回、蒙、土、撒拉五个民族,由此导致青海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例也比较高。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背景和生活成长环境的独特性,青海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必须结合其特点,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以增强青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 第二课堂融入青海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第二课堂融入青海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项目组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在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3.2%。样本情况如下:
本次研究共抽取学生461名。其中,青海大学的学生为146名,占比32%。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为144名,占比31%。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生为171名,占比37%(详见图1)。
图1 学校分布情况
本次调研的461名学生中,其中,男生250名,占比54%。女生211名,占比46%(详见图2)。
图2 性别分布情况
本次调研的461名学生中,其中,大一学生占比320%,大二学生占比30%,大三学生占比26%,大四学生占比12%(详见图3)。
图3 年级分布情况
2.1 第二课堂的满意度较低
关于“你对第二课堂的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实践、主题讲座、文艺活动、创新创业、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各种竞赛和体育竞技中,满意度最高的为社会实践活动,满意度最低的为主题讲座活动。这说明,青海大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活动的满意度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引起青海高校的重视。(详见表1、表2)
表1 您对目前学校社会实践形式的满意程度如何?
表2 您对目前学校主题讲座形式的满意程度如何?
2.2 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
关于“你觉得第二课堂存在的不足有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24%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24%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松散,缺乏系统性。16%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只为活动名头,无实际意义。13%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无人指导,相应能力没有提升。12%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经费支持有限。11%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占用时间长。这说明,青海高校第二课堂的部分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详见表3)。
表3 你觉得第二课堂存在的不足有什么?
2.3 青海高校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关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通常考虑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考虑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24%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考虑的是个人能力特长,15%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考虑的是参与该活动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14%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考虑的是与自己的专业是否相关,6%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考虑的是该活动分数获取的难易程度,5%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考虑的是周围同学的参与度。这说明,青海大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对于活动本身所能学习到的东西和内心体验的关注度较少(详见表4)。
表4 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
3 提升第二课堂融入青海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代表着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其主导权和话语权是不言而喻的[4]。民族地区高校是我国高校的特殊群体,不仅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使命。基于以上调查分析,青海高校在利用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问题:
3.1 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第二课堂融入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催化剂,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由于青海高校民族文化氛围的特殊性,高校必须加强舆论阵地的建设。一方面,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众多,各个民族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基于此,青海高校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把各民族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守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除此之外,青海高校还应积极利用校园网、校报和校园广播等专栏,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高校的宣传橱窗、宣传展板等也应充分利用起来,确保高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稳定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必须建立在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它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无论是高校还是个人,都应积极坚持其核心思想,共同铸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3.2 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起学生的广泛共鸣
无论是文化基础课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包括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青海高校应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保证第二课堂融入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是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阵地和渠道,青海高校应以此为契机,结合各种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一方面,青海高校要充分挖掘附近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原子城精神、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青海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此为依托培养学生们的敬业奉献和诚信友善的精神,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青海高校还应积极联合校外资源,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爱国教育基地,这是保证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内心的体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5]。
3.3 完善第二课堂保障机制,增强专业教师的队伍
青海高校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相应的系统机制还不健全。就现阶段而言,部分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资金支持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完善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青海高校应在推动第二课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积极引导第二课堂高质量的发展。其次,青海高校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内容体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最后,青海高校应重点加强第二课堂专业教师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参与培训,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去企业或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积累学习经验,更好地服务于青海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