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内河高桩码头嵌岩灌注桩成孔施工技术
2020-07-01陈火见曹健惠
陈火见 黄 华 曹健惠 潘 君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在我国桥梁、码头工程中,采用灌注桩作为基础的情况较为普遍。目前,对灌注桩承载性状和全过程施工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多,对灌注桩成孔方面的研究,多为技术、质量控制方面,而对于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嵌岩灌注桩成孔施工,就不多见了。
本文将阐述某内河码头工程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嵌岩深度达5 m的灌注桩成孔施工,以期为今后类似情况码头施工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1 工程概述
某内河码头总长362 m,宽30 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排架间距7.0 m,每个排架下设6根φ1 000 mm钻孔灌注嵌岩桩,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5 m,桩基随岩基面起伏,桩长26.2~36.2 m。桩基外套钢护筒到桩顶,下端进入中风化岩0.5 m。
码头后方共设3座引桥,分别位于码头的两端和中间位置。3座引桥靠码头侧一跨为高桩墩台结构,下设2排φ800 mm钻孔灌注桩,桩底进入中风化岩面5 m。桩基外套钢护筒到桩顶,下端进入中风化岩0.5 m。引桥靠岸侧采用直立式低桩承台结构,顺防汛大堤岸线布置。承台结构采用L形挡墙,下设2排φ800 mm钻孔灌注桩,桩底进入中风化岩面5 m。桩基外套钢护筒到桩顶,下端进入中风化岩0.5 m。
防洪堤位于码头后方,与码头走向一致,采用直立式护岸结构,为L形钢筋混凝土挡墙。挡墙底板下布置2排φ800 mm钻孔灌注桩,桩基底进入卵石层3 m。
2 复杂工程地质情况及成因分析
2.1 地形地貌
从工程大区域来看,区内地形平坦,地势南高、北低,下游位于海积平原,上游大部位于河谷平原区和山前倾斜平原区。河谷平原地势平坦,由上游向下游略微倾斜,其横向宽度变化大,山前倾斜平原由丘陵区向河谷倾斜,由洪积扇和坡积群组成,在山前沟口断续分布。
从工程小区域来看,工程水域宽约250 m,河床由于采砂等人类活动,航道水域深度不一,底高程在-6.0~1.0 m之间,码头停泊水域底高程为1.0~4.0 m。码头近岸陆域为作为临时码头使用的不规则河漫滩地。
2.2 地基土构成
根据钻探揭露,按地基土时代成因、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将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以下5个主要层:
1)人工填土层:素填土(Qml)。
2)第1大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al):①1砂混淤泥、①2淤泥质黏土。
3)第2大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al):②1圆砾、②2粉土、②3淤泥质黏土、②4粉质黏土。
4)第3大层(冲洪积层Q3al+dl):③1卵石混砂、③2砂混卵石、③3卵石。
5)第4大层(晚侏罗纪基岩J3):④1强风化凝灰岩、④2中风化凝灰岩。
2.3 复杂地质情况
本工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第3大层和第4大层。第3大层最为复杂,从上到下主要由砂混卵石、卵石混砂和卵石构成,土质不均匀、卵石径大小不一、分层厚度变化大。
造成第3大层地质复杂的主要原因是该段河道为较早时期的采砂河段。河砂采走后,为了保持河岸的稳定,人工随意回填了大量大小不一的卵石,之后经过若干年的河床淤积,导致了目前的砂混卵石层、卵石混砂层和卵石层的复杂地质情况。
第4大层的地质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岩面起伏变化大、岩石强度变化大,给判定中风化岩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复杂地质的原因是该区域处于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大,风化岩风化程度不一。
3 筑岛平台及成孔施工流程
3.1 筑岛平台
本码头工程的嵌岩灌注桩,除少量可以进行陆上施工外,其余大部分桩基均处于水上。因此,必须有一个用于灌注桩成孔施工的机械作业平台,该平台必须高出水面,形成一个干作业的施工环境[1]。
原计划搭设钢平台,该钢平台必须满足具备移动荷载为55 t履带起重机(臂长22 m)、6 m3混凝土搅拌车(25 t)、25 t汽车、冲击钻机(13 t)配3 t冲锤、回旋钻机(10 t)及常规施工机具等的施工需要,并满足周转材料堆载。因此,钢平台采用钢管桩、H型钢和321型钢梁结构。搭设钢平台时,钢管桩需采用起重船进行水上沉桩,拔除钢平台钢管桩时采用浮吊配合振动锤进行。但该内河水域在附近下游桥梁限高的情况下,起重船和浮吊无法到达施工现场。受此情况限制,作业平台方案改为筑岛平台。
筑岛平台(图1)前沿超出码头前沿线3 m,两端超出码头平台轮廓2 m。临水面钢板桩支挡,以形成直立面,减少土方量,也减少对过洪断面的影响。钢板桩内填塘渣,上下游两端分别延伸10 m,以便筑岛端部放坡。筑岛主体回填塘渣及碎石土,标高超出河道常年平均水位1 m。驻岛平台形成后,可保证未发洪水的情况下,灌注桩成孔处于一个干作业的施工环境,使水上作业变成了陆地干作业,改善了作业环境,施工质量也可得到更好的保障。
图 筑岛平台示意
3.2 成孔施工流程
本工程的嵌岩灌注桩与常规的灌注桩成孔工艺有所不同。在常规的成孔工艺中,钢护筒在混凝土浇筑后还需拔除[2]。在本工程中,嵌岩灌注桩设计有钢护筒全护壁,护筒从桩顶一直至中风化岩面下50 cm。钢护筒在灌注桩成孔后将作为桩体的一部分,不予拔出。
因此,嵌岩灌注桩成孔施工流程也和常规的灌注桩成孔施工流程不一样,在成孔过程中钢护筒沉设需及时跟进,以防坍孔或颈缩。具体成孔施工流程为:桩位放样→沉设第1节钢护筒→第1、第2大层成孔→焊接第2节钢护筒→第3大层成孔、沉设钢护筒→焊接第3节钢护筒→强风化岩成孔、沉设钢护筒→判别中风化岩层→嵌岩5 m成孔。
4 成孔试桩比选
4.1 试桩理由
本工程的嵌岩灌注桩成孔时需穿过土质不均匀、卵石粒径大小不一、分层厚度变化大的第3大层,极易坍孔埋钻,施工难度较大。码头及引桥全部采用嵌岩灌注桩作为桩基,嵌岩灌注桩基嵌入中风化岩面不小于5 m,成孔机械钻头在进入中风化岩层后成孔困难。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找到适合该地质情况的嵌岩灌注桩成孔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提高成孔施工效率,成孔试桩势在必行[3]。
4.2 成孔试桩
本工程共采用了3种机械进行成孔试桩,即冲击钻机械、回旋钻机械及旋挖钻机械。成孔的方式有2种:第1种,回旋钻+冲击钻成孔;第2种,旋挖钻成孔。
4.2.1 回旋钻+冲击钻成孔
灌注桩的钢护筒分节制造,采用钻打结合、振动沉设的方法施工,相当于引孔后沉设。成孔工艺将采用钻冲结合,即离散土层采用回旋钻成孔;进入强风化岩层后,则换冲击钻嵌岩成孔,无护筒段成孔均采用泥浆护壁。
采用回旋钻加冲击钻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下:
1)成孔时间长,特别是冲击成孔,一根桩成孔完成大约需3 d。造成成孔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清渣和坍孔处理。
2)环境污染严重,因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且冲孔过程中噪声比较大,故对环境影响严重。
3)充裕系数大,在强风化岩层中成孔,护壁的泥浆流失严重,很容易产生坍孔,充裕系数最高达到2.0。
4)机械移动缓慢,冲击钻机和回旋钻机靠的是滚轴移动,动作缓慢且移动不便。
4.2.2 旋挖钻成孔
从地面开始一直至完成5 m嵌岩,全部采用旋挖钻成孔。为了适应高出地面的钢护筒,钻杆需比正常的短5 m左右,以便于钻头抬出护筒弃泥土。
旋挖钻机为履带式,移动方便,成孔施工过程中噪声小,无泥浆护壁,环境影响小。
4.3 比选
通过成孔试桩,从效率、费用、环保等方面进行比较(表1)[4-7],以便确定经济、合理、适用的成孔施工机械。
表1 成孔比选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旋挖钻进行成孔,虽然在综合单价上比回旋钻加冲击钻成孔要贵一些,但缩短了施工时间,且过程中不易坍孔,同时更环保。
5 完善旋挖钻机成孔施工
旋挖钻能在强、中风化岩层中成孔,主要是依靠加大压力将钻头截齿压入岩石,在强大的动力头输出扭矩的作用下,使岩石产生剪切破碎。旋挖钻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动力头的旋转驱动钻杆,带动钻具旋转,在加压载荷与旋转扭矩的作用下,钻具与岩石的接触面之间就会产生剪切力,实现剪切破岩 。
在使用旋挖钻成孔过程中,也碰到了在卵石层中成孔时钢护筒无法跟进、在进入中风化岩层后成孔效率低下、钻具磨损严重等不利因素。为了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在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施工过程中,应不断进行完善。
5.1 扩孔钻头扩孔
在卵石层中成孔,若钢护筒不及时跟进,则易导致坍孔或颈缩。为了解决在卵石层中成孔时钢护筒无法跟进的问题,在进入卵石层成孔后,将旋挖钻机的钻头更换为扩孔钻头,采用扩孔钻头进行扩孔,加大孔径,以满足钢护筒顺利沉设的要求。
5.2 小直径钻头预破岩
当成孔施工进入岩层,特别是中风化岩层后,由于土层强度的提高,摩阻力增加,故成孔效率降低。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在旋挖钻机进入中风化岩层后,首先将钻头更换为φ800 mm的嵌岩筒钻,对孔内岩芯进行松动,增加岩层自由面,以降低其应力水平,使之有利于大直径筒钻的进一步钻进,以提高其工作效率。然后将φ800 mm的嵌岩筒钻更换为φ990 mm的嵌岩筒钻进一步松动岩面。最后换用普通捞砂斗钻头入岩,破碎岩芯,同时钻进取渣。
5.3 钻具外壁焊保护钢条
在进入风化岩层后,钻具磨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磨损,除了更换小直径的钻头外,还应在钻具外壁焊保护钢条,减少土体与钻具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阻力,进而达到减少钻具磨损的目的。
6 结语
在灌注桩施工中,成孔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灌注桩施工的成败。在本工程中,在内河水域条件满足不了船舶施工的情况下,创造性地采用了筑岛平台。通过多种机械设备的试桩成孔比选,选定了合适的施工机械及成孔方法。在旋挖成孔中,对于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具,完善成孔施工,从而提高了成孔效率。
灌注桩的大、小应变及取芯等的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灌注桩的成功施工为保证项目工期、控制工程造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