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价值
2020-07-01田秋露
田秋露
骨科患者术后常常发生疼痛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能够对其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如疼痛的出现不仅能够限制患者的肢体运动,并且还能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尽快减轻该类患者的疼痛感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曾有学者研究认为[1]: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如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有个心理准备;再如术后实施药物镇痛、心理疏导等,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及提高疼痛阈值,所以我院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18 年4 月—2018 年11月收治的74 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8 年4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74 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 例)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9 例;年龄范围27 ~77 岁,年龄平均值(51.02±0.8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共15 例、股骨粗隆骨折共13 例、胫腓骨骨折共9 例。观察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8 例;年龄范围28 ~77 岁,年龄平均值(51.09±0.8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共13 例、股骨粗隆骨折共14 例、胫腓骨骨折共10 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对比价值。
纳入标准:(1)符合骨科收治标准;(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年龄>25 岁。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3)存在肺部感染等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为患者应用多模式超前镇痛,即根据手术后机体损伤程度及对疼痛耐受程度,选择合适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主要使用自控式镇痛泵、帕瑞昔布注射液40 mg 静脉输液一日两次(Pfizer Limited、2018090402、规格40 mg)、塞来昔布胶囊0.2 g 口服一日两次(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2019010204、规格0.2 g)、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30 mg 静脉输液一日三次(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 mL/30 mg)中的两种或三种联合用药,为患者起到超前镇痛作用;若镇痛效果仍不佳,则使用曲马多肌内注射缓解患者疼痛。手术部位根据医嘱使用冷疗,减轻水肿,减轻疼痛。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如下:
(1)健康教育:手术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流程、注意事项及术后疼痛症状的发生,继而让其有个心理准备;与此同时向患者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缓解的方法及疼痛发生时的注意实现,从而起到提高患者对疼痛认知度的作用。
(2)心理干预: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实现相应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疏导过程中采用温和语言,适当对患者进行鼓励及支持,有利于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般的温暖,对减轻负面情绪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对于患者的主诉应认真、耐心倾听,且积极给予回应。
(3)疼痛评估:选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药物干预,与此同时纠正患者对镇痛药物的错误认知,指导其如何正确服用镇痛药物,必要时可通过介绍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病例与患者分享,减轻患者的焦虑。
(4)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环境,且病房保持安静、整洁,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有利于减轻不良刺激,让患者感受身心愉快;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通过耐心询问患者不适及指导患者学会缓解疼痛技巧、方法等,起到减轻疼痛感的作用,且定期为患者进行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及降低肌肉肌张力,对进一步提高痛阀值具有积极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h、术后4 h、术后24 h 及术后72 h 疼痛评分,且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出血)。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用于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即主观感觉,总分值为10 分,其中0 分无痛,1 ~3 分轻度疼痛,4 ~6 分中度疼痛,7 ~10 分重度疼痛[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 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评分
观察组术后1 h、术后4 h、术后24 h 及术后72 h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3 讨论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于术后疼痛,是由各种因素(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主观感受,不仅能够持续刺激机体,并且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能够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如受疼痛的影响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继而对睡眠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4];再如术后疼痛能够刺激患者的脊髓,从而促使其产生大量炎性介质,最终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一旦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则会增强血管与肌肉的收缩,且降低蛋白质合成速度,出现创口久不愈合现象,所以在临床上尽早实施有效干预十分重要[5-6]。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h 术后4 h 术后24 h 术后72 h观察组 37 5.45±0.41 4.03±0.21 2.23±0.17 1.36±0.10对照组 37 8.71±0.85 7.04±0.71 4.25±0.51 2.17±0.32 t 值 - 21.012 24.729 22.856 14.696 P 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疼痛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主要是通过进一步提高患者自身疼痛阈值,继而达到降低疼痛感的目的。护理措施实施前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且依照评估结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缓解疼痛效果,其中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从健康教育、多模式超前镇痛、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及生活护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7-9];如健康教育有利于纠正患者对疼痛及镇痛药物的错误认知,且引起其正确认识疼痛;多模式超前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即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减轻有害刺激对机体的刺激[10-12];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操作。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经疼痛护理干预后术后1 h、4 h、24 h 及72 h 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一般护理干预后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与胡焕婵等[13]研究结果一致,即观察组的术后1 h、4 h、24 h、72 h 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说明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间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而言之,综合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