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形外科手术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2020-07-01赵洪伟阚侃吕茁张鸿稚屠华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疙瘩瘢痕有效率

赵洪伟 阚侃 吕茁 张鸿稚 屠华雷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常见疾病,创伤逐层愈合过程中有较高几率形成皮肤瘢痕,而创伤愈合的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及愈合畸变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瘢痕疙瘩不仅对患者的皮肤美观性产生影响,严重时也会伴随刺痛、瘙痒等症状表现[2]。现阶段临床对于瘢痕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促进病变组织好转,临床研究发现传统单一治疗无法有效根治疾病,但联合治疗方式有利于保障可靠的治疗效果[3]。本项研究在常规切除缝合术的基础上针对患者使用了整形外科手术与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通过与切除缝合术联合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的治疗效果相比较,评估整形外科手术在瘢痕疙瘩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提出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瘢痕疙瘩患者,该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皮肤表面存在质地较硬、边界不规则的突出样隆起,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单发性瘢痕疙瘩;(2)首发瘢痕疙瘩;(3)既往无其他对症治疗史。排除标准:(1)存在治疗禁忌;(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合并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功能衰退;(5)存在精神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 例,女性27 例,年龄19 ~43 岁,平均(28.4±7.6)岁,病程1 ~5 年,平均(3.6±0.4)年,病变位置中头面部8 例,躯干11 例,四肢10 例,耳垂9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26 例,年龄18 ~45 岁,平均(28.7±7.5)岁,病程1 ~6 年,平均(3.8±0.6)年,病变位置中头面部7 例,躯干12 例,四肢11 例,耳垂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除缝合术联合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将病变瘢痕组织进行彻底切除,采用适合的缝线对切口行直接缝合,常规包扎缝合部位并依据局部张力表现适时拆线。使用敷贴器,使用橡胶皮片对病变周围正常皮肤实施保护作用,在切除缝合术拆线后以多次数小剂量方式照射局部,照射范围为2 cm×4 cm。依次在拆线后2 d、3 d、7 d 与10 d 开展治疗,合计照射剂量为80 Gy,联合治疗2 个疗程,第1 疗程结束后间隔1个月再行下一疗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整形外科手术,在伤口的处理上采取整形外科美容缝合技术,依次自内至外逐层完成缝合。在开展手术过程中高度秉承整形微创原则,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皮肤损伤,在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后自深筋膜充分地游离创缘,将其修剪为梯形,再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完成减张缝合处理。在开展缝合时应用改良式埋没垂直褥式法,在一侧创缘的脂肪层向内进针,经真皮浅层穿至皮下组织与皮肤交界位置出针,随后自创缘另一侧以相同方式进针与出针,完成埋线缝合处理。在患者的瘢痕疙瘩面积较大时,首先使用不可吸收缝合线开展1 ~2 针的间断减张缝合,再根据标准方法进行减张缝合。缝合针间距控制在3 ~5 cm,在缝合后于皮肤表面均匀涂抹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随后对局部进行包扎,术后7 d 根据患者皮肤恢复状况适时拆线。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 个月的随访复查,在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与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VSS 量表主要包含色泽(0 ~3 分)、厚度(0 ~4 分)、柔软度(0 ~5 分)与血管分布(0 ~3 分),合计总分最高为15 分,分数越高表现瘢痕越严重;SCAR 量表包含医生回答问题与患者回答问题,前者包括红斑(0 ~3 分)、肥厚或萎缩(0 ~3 分)、色素异常(0 ~1 分)、瘢痕扩展(0 ~4分)、手术痕迹或缝合针迹(0 ~1 分)与总体印象(0 ~1 分),后者包括过去24 h 内存在瘢痕处瘙痒(0 ~1 分)、过去24 h 内存在瘢痕处疼痛(0 ~1 分),合计总分最高15 分,分数越高提示瘢痕越严重。

1.4 疗效标准

(1)显效:治疗后存在细小线状瘢痕表现,病变组织的颜色、平整度与软硬程度均基本恢复正常,无瘢痕增生或其他不良反应;(2)有效:治疗后存在现状瘢痕,病变组织的颜色、平整度与软硬程度均有所改善,无瘢痕增生,但局部存在轻度瘙痒与刺痛;(3)无效:治疗后呈条索状瘢痕,病变组织的颜色、平整度与软硬程度均无好转,发生瘢痕增生,存在局部瘙痒与溃疡等表现。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的VSS 评分及SCAR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SS 评分与SC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个月的VSS 评分与SCAR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瘢痕主要是指因皮肤受损而形成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皮肤受损发生后局部组织纤维细胞不断增殖[4],胶原组织代谢功能受损持续处于亢进状态,在过度沉积后而形成了瘢痕疙瘩[5]。现阶段临床认为单一治疗方式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有限,不仅需要持续反复开展多次治疗,并且在治疗后极易出现复发情况[6],而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7]。近年来,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逐渐被使用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因其能够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中而抑制了胶原组织的沉积,有效改善了瘢痕病变[8-9]。整形外科手术中根据患者的皮纹特点设计手术切口,采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法,从而抑制皮下张力而避免瘢痕复发[10],同时,表皮缝合方式可提高其接触面积,进而迅速地促进瘢痕的愈合[11-12]。本研究共选取了76 例瘢痕疙瘩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除缝合术联合90Si-90Y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整形外科手术。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6 个月的VSS 评分与SCAR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表现出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联合整形外科手术对瘢痕疙瘩具有确切的治疗价值。黎凤明等[13]开展研究针对瘢痕疙瘩患者采取了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联合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发现两种治疗方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通过实施治疗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的VSS 评分及SCAR 评分比较(分,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的VSS 评分及SCAR 评分比较(分, )

组别 VSS 评分 SCAR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6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6 个月对照组(n=38) 10.6±2.7 9.5±1.7 12.9±2.4 11.3±1.8观察组(n=38) 10.4±2.9 6.2±1.3 12.8±2.7 7.9±1.2 t 值 0.311 9.506 0.171 9.688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综上所述,采用整形外科手术与90Si-90Y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相关瘢痕量表评分,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备临床应用可行性。

猜你喜欢

疙瘩瘢痕有效率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木疙瘩山上的岩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很有效率
疙瘩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