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笃礼崇义 怀渊守真——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笃礼

2020-07-01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

2020年1月17日,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航勘察院”)迎来一个振奋人心好消息——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王笃礼光荣入选“第九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这是继黄志仑大师之后,中航勘察院再次荣获此殊荣。

时间的年轮,刻印着奋斗者的足迹。35年来,王笃礼淡泊名利,真抓实干,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怀揣强烈的责任心、坚定的事业心,始终坚守在勘察事业的一线。如今,身为总工程师的王笃礼时常对新入行的年轻人讲:“看得见的是地面的建筑,看不见的是地下的根基,勘察做的是匠心工程,也是良心工程”。这些谆谆嘱咐中,也映射出了王笃礼多年来与人、与事的态度。

义本无言,吾辈当不负使命

回顾我国勘察行业发展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延用前苏联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将“岩土分析”和“岩土治理”剥离开,各成独立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看病”和“开药”各自为营的模式,已逐渐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原国家建委组织专家赴欧洲、美洲等国家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国家决定大力推行新的岩土工程体制。20世纪80年代初,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一些国内高等学府把工程地质专业改为岩土工程专业,转变思路,着力为时代培养新型岩土工程人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王笃礼就是这个朝气蓬勃行业迎来的首批按新标准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

1985年,20岁的王笃礼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航空工业勘察院,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虽然当时大学生还是“稀缺人才”,但王笃礼依旧去工地实习了1年。当老师傅见到年轻的王笃礼时,对这个文弱书生能否俯下身、沉下心、学“粗活儿”产生了疑问,“反正他们大学生到工地跟我们混1年就回去当技术员了”。但王笃礼用行动改变了老师傅对他的看法。每天清晨,王笃礼穿着工作服,骑着自行车,早早地赶到勘察现场做好开工前的准备。每天与现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打成一片,不但掌握了实习规定的工作内容,还学会了取样、操作钻机等现场钻探的所有技能。有一次,由于天气太热,操作钻机的工人中暑倒地,现场需要人手继续操作,王笃礼二话没说接过操作手柄,熟练地操作钻机,稳稳当当地顶起了机长这个岗位。看到他熟练标准的动作,老师傅感叹:“小王这小伙子将来错不了,吃苦耐劳肯钻研,干我们工人的活比跟了我多年的徒弟干得都好!”

有了基层工作经历,王笃礼干起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回到工程师的岗位后,他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开始在各类项目中展露才华和能力。1988年的一天,中航勘察院的领导班子作出了一个决定:公派王笃礼脱产回母校同济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这令王笃礼倍感责任重大,他暗下决心,要彻彻底底把学校所授的知识学好。在此期间,他不放弃学业上任何一个“山包”,不拿下山头绝对不收兵。

由于在校表现特别优异,研究生毕业前夕,京沪深多家单位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条件一个比一个好。“高收入”“解决住房”“以后可以当老板”……但王笃礼没有别的心思,他要带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想法回到中航勘察院。他深知,院里还有很多正在开展的重要工作需要用新知识去解决。一回到单位,王笃礼便一门心思扎进工作中。脚落地了,心踏实了,身边的同事都发现,王笃礼为人越来越低调踏实,工作也干得越来越漂亮。

1993年的一天,院里一向看重他的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你业务好、有担当,院领导一致认为,你是业务领军人的最佳人选,班子决定调你到总工办,好好培养你,你一定要加把劲儿!”言外之意,几年后的王笃礼可能成为中航勘察院史上最年轻的总工。但万万没想到,一向服从安排又本分的王笃礼此时毫无征兆地拒绝了老领导抛出的这个“香饽饽”。老领导感到很意外,也很失望,生气地让王笃礼把话说明白。王笃礼想了想,诚恳地与老领导吐露心声:“虽然我在理论方面有点成绩,但要成为不辜负院里培养的好工程师,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还应该在基层实践中学懂、弄通、做实,将来才能为院里多作贡献。”听到他这样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得失的剖白,老领导更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人,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一年王笃礼28岁,距离他44岁成为总工程师还有16年的时间。

初心如磐,甘做一颗螺丝钉

欲事立,须是心立。扎根基层,王笃礼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设当时亚洲最大的四机位机库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王笃礼应用多种手段进行液化辨别;在八达岭高速公路石佛寺1#、2#隧道工程勘察中,他采用井间透射法探测岩体完整性;在国营761厂12号楼地基处理过程中,他提出小口径砂桩挤密法的地基处理方法,首次成功引进载荷试验快速法;在西坝河办公楼基坑施工中,他提出采用钻孔下钢管、管内灌装栓后压浆的施工工艺……每项工程中,他都不断寻找技术上的新突破。不仅如此,他和他的团队还利用研发出的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处理技术,在北京地区成功完成80多栋18-32层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在打开高层建筑市场的同时,也为中航勘察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成绩面前,王笃礼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在学习先进地基处理技术的同时,他向黄志仑大师等老前辈取经,积累了更多的想法和经验,在岩土专业上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北京电影学院18层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中,原地基承载力只有120KPa,要求将其提高到原来的2.5倍。当时国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几乎统一应用某权威工艺技术,而他没有照搬别人的技术,通过仔细研究分析,提出采用素砼桩复合地基方案,并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工程质量完全达到了要求,基于此,中航勘察院打造出了自己的地基处理品牌——素砼桩复合地基。

2002年的一天,院领导告诉王笃礼,由于行业竞争环境需要,院里要推一位像他这样技术强又有领导才干的人担任行政高管。听了这话,王笃礼犯难了——如果走上管理岗,意味着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钻研技术,甚至将来不能回到技术岗位。尤其是多年来,王笃礼在“技术咖”的岗位上得到极大提升,像压在枪膛的子弹渴盼呼啸而出,不久之后他就能迈上更高的台阶,此刻的组织安排着实让他感到纠结。但王笃礼也知道,从内、外部环境来看,此刻无疑是院里最需要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他压制住强烈不舍的情绪,当即表态:自己要像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里钉,会尽力在新岗位上把工作干好。

虽然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但与此同时,王笃礼并没有放弃对勘察技术的钻研。从此以后,只要不去工地现场,王笃礼白天处理行政事务,晚上下班后留在办公室钻研技术问题。据岩土工程部总工魏海涛回忆,当时王笃礼的办公桌上总是摆着两台电脑,一台处理公务,另一台用来学习。“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王总在用另外一台电脑推导计算公式,我当时很惊讶,一是没想到他竟然还是程序方面的高手;二是钦佩他在繁忙的行政岗位上仍然保持勤奋钻研的优良作风。”

央视新台址桩基土方工程是中航勘察院2010年之前遇到的单项合同额最大的工程项目,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使桩基工程成为北京地区最为复杂的高难度工程之一。工程开始之初,项目团队就遇到了极为棘手的问题:第一根抗拔桩的钢筋不能完全压下去。王笃礼是该项目的现场总指挥,虽然这时不以工程师的身份参与项目,但工程遇到了困难,他便和大家坐在一起解决问题。“钢筋压不下去一定有其内在原因”。王笃礼列举出钢筋压不下去若干可能的原因,一项一项进行试验排除,虽然从工艺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但效果不明显,施工仍然无法继续。但王笃礼没有急躁,认为出现问题很可能是该地段地质环境发生了什么特殊变化所致,这时工地周围正在进行地铁施工的信息令他眼前一亮,他大胆推测很可能是地铁施工降水导致了大面积地基土层失水,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地下其水分很快被地层吸干,变得异常坚硬才导致钢筋无法压下去。于是,他提出采用注水法,将水沿管壁慢慢注入底下,直到让现场土层水分达到地层原始状态后再继续打桩。用这个方法很快第一个地基桩顺利打好,终于保证了其后三个月抗拔桩工程的顺利进行。最终,王笃礼带领团队塑造的优秀工程品质不仅令业主、总包和监理单位刮目相看,也为央视主楼的傲然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一边做管理,一边搞技术,让王笃礼感到压力巨大,也很辛苦,但他内心更加坚定、无比充实。

见素抱朴,勘察大师磨砺出

人生许多经历,正如船后的波纹,只有过后才能发现美丽。王笃礼回忆,也许正是由于那七年行政岗位的历练,才让自己后来在总工程师和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几个身份之间,把握好平衡并相得益彰。

如今,身为中航勘察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笃礼每天清晨都将当天的行政工作在脑中“过一遍电影”;而身为总工程师,永远有几个高等级的“特殊项目”等待他随时解决。中航勘察院技术质量部部长李建光说:“王总处理行政事务也会有工程师思维,事半功倍;搞业务会有管理者的大局观,思量深远,这对一位总工来说是多么难得。”

从2009年成为总工程师以来,凡是院管的大项目,王笃礼从立项阶段对整体技术思路和关键环节的讨论,到每个任务的细化和推进,每一步都要通盘考虑、细致规划,具体实施事必躬亲,随时准备解决突发的各种设计、施工问题。岩土工程部支部书记张晓欣说:“王总思维缜密,很多细节都是他最先指出来的,他修改过的报告,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清晰的逻辑,展现最准确的事实,他像是我们的导师。”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马尔代夫总统共同见证中国企业北京城建集团与该国机场公司签订《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初步合同协议书》 (2017年1月1日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正式改名为维拉纳国际机场)。该项目背负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提速马尔代夫国际交往、融合发展的重大使命,不容有失。

马尔代夫机场岛是典型的印度洋环岛礁,该项目拟通过吹填珊瑚砂形成拟建跑道的场地。而珊瑚砂由于形成过程未经搬运,保留了原生生物骨架中的细小孔隙,形成的土颗粒多孔隙、形状不规则、易破碎。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处理,必然导致施工后沉降塌陷情况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珊瑚砂的岩土工程特性,世界范围内没有可以照搬的结论,工程之险难,让很多岩土工程机构望而却步。

2015年3月,北京城建集团终于找到了信得过的合作伙伴——中航勘察院,为其提供岩土工程勘察和机场场道地基处理试验咨询设计服务。李建光回忆:“这个项目下来时,我们心里真没底,但王总艺高人胆大,带领中航勘察院打赢了这一仗!”知识的深度决定认识的高度,项目实施过程中,中航勘察院团队几乎没走弯路,这全都得益于王笃礼对方向的准确把控,同时,他提出的方案还为甲方节约了近亿元的投入。

在王笃礼的带领下,中航勘察院团队通过对珊瑚砂的结构性分析、地脉动和环境振动测试的分析、室内压缩试验以及现场小区试验结果的分析,严密地证明了采用振动法对吹填珊瑚砂进行地基处理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及干密度试验进行地基检测的方法。

珊瑚砂在“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随着国防战略和岛礁旅游业开发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构筑物开始在岛礁和海上建设,如何就地取材、有效利用珊瑚砂作为工程建设材料,是今后此类工程建设的关键。中航勘察院团队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为未来利用珊瑚砂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地基处理方法提交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完美解决方案。身为总工程师的王笃礼,再次带领团队攀过了重大工程的奇峰峻岭。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从1981年16岁上大学开始,王笃礼与勘察行业打交道已近40年。多年的耕耘与攀登,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住在职工宿舍的青年业务骨干陈文博每晚都能在卧室的窗前看到王笃礼办公室依然明亮的灯光。“不到深夜11点,王总办公室的灯不会熄灭”。他严格自律,以自身所为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在王笃礼的指导下,中航勘察院形成了技术人才的“雁阵”。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令王笃礼感到欣慰的是,多年来,中航勘察院的人才队伍始终保持基本稳定,即使是在公司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如此。很多人同他一样,一毕业就来到公司,一干就是一辈子。这与中航勘察院的文化传承有关。公司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会为每一名新入职的大学生量身定制职业培养计划,老一辈中航勘察人会手把手地传帮带。这种做法不仅强化了中航勘察院的人才梯队,同时还把“学习、创新、实干、超越”的企业精神,把航空人融入血液的爱国、报国情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汇聚成中航勘察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航勘察院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航空,热爱勘察”。“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热爱”代表着中航勘察人把最深的感情倾注到勘察事业中。时代向前发展,勘察事业也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对中航勘察人而言,创新与发展永远都在路上,他们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子午工程
工程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