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种植农户的经营现状及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的例证

2020-07-01焱,冯璐,李

科技和产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德宏州

张 焱,冯 璐,李 勃

(1.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0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昆明 650205)

云南是中国的产茶大省,16个州市中有100余个县(区、市)均种植茶叶,其中,位于南部、西南部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大理、保山、德宏、红河、文山,以及位于北部的昭通是云南的主要产茶区。近10年来,云南在巩固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实施低产茶园改造的基础上,坚持稳定茶园面积,推进茶叶品牌建设,在质量管控、科技攻关、产业融合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由此不断促进云茶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产业扶贫和茶农持续增收。在云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产业投入不足,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精深加工较为缺乏[1];茶园质量、茶农整体素质不高,茶园管理较为粗放[2];茶园生产标准有待提高,茶叶季节性用工短缺,人工成本高[3]等等。基于此,本文从云南茶叶种植农户的家庭及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状况出发,探究当前制约茶业种植农户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调研的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采用分层调研和随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市(州)级层面上选取了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四个州市;其次,在四个州市中各选1个县作为调研县,每个调研县选取1个镇,每个镇选取1个村委会,再在村委会中随机选择2个村寨作为调研点。最后,原则上每个村寨随机选取30名农户作为调研对象进行具体调研。在调研的240户农户中,有12户数据存在缺失,因此问卷有效率为95%。

接受访问农户中,是户主的占比近60%,不是户主的占比约40%,可见,主要是户主比较了解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接受调研的农户中,男性占比超过60%,女性不到40%,因此,家庭中依然是男性对家庭掌控更多。接受访问的农户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这个阶段,占比40.79%;其次是50~59岁这个阶段,占比27.63%;再次是30~39岁这个阶段,占比15.35%;60岁及以上,以及30岁以下的人员较少。可见,茶叶种植农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这个阶段,以中老年人口为主。接受访谈的村民中仅有11人是村干部,占比不到5%。大多数被访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小学以下,两者共同占比达到83.77%。

综合而言,接受访谈的农户大多数为户主(要求接受访谈的农户熟悉家庭生产),且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的中老年人口;主要是村民,村干部较少;身体状况大多数较好,文化程度总体偏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的人员仅仅占比9.21%。

表1 被调查农户的个人特征

资料来源:根据正式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2 茶种植农户的经营现状

2.1 茶种植农户的家庭收入状况

四个调研区域中,西双版纳州农户的收入相对较好,有近7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 000元以上。总的来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 000元以下的占到19.30%,在8 000元以上的占到10.35%,大多数集中在3 001~8 000元之间,占比达到70.18%。由此可见,近年来,在国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以及农户自身的努力下,云南农户家庭收入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快的提升,但比较全国和发达省份,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

表2 农户家庭近5年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正式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2.2 茶种植农户的茶地面积

在四个区域中,西双版纳的茶种植面积最大,户均约达到30亩,其次是临沧市和普洱市,德宏州种植面积最小,不到5亩/户。总的来看,茶叶主产区农户茶种植面积较大,户均约为15亩,且大多数为台地茶,占比达到61.12%,其次是大树茶,占比为54.09%,古树茶种植面积较小,仅占茶树种植总面积的12.41%。

表3 农户茶叶种植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正式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2.3 茶种植农户的茶地来源

关于茶地来源,德宏州全部是农户自有茶地;西双版纳州76.67%的农户是自有茶地;普洱市有64.15%的农户完全租用的他人的茶地,主要源自该区域有一个五一茶厂,这部分农户租用该茶厂茶地并按照茶厂要求种植生产,采摘后的茶叶又回供给茶厂。临沧市65.38%的农户完全种植自有的茶地。此外,自有茶地种植面积占茶树种植总面积最大的是德宏州,占比100%;其次是西双版纳州,占比达到82.59%,再次是临沧市,占比为62.77%,最后是普洱市,占比仅为25.96%。

因此,农户茶地多为自有,占到总户数的58.16%,且农户自有茶地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3.00%。可见,农户以自有茶地种植为主,租用为辅。

表4 农户茶地来源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正式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2.4 茶种植户的技术学习及经验交流情况

当问及被访问者,其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系统地学过茶种植技术或家里孩子是否就读于茶专业(技校、大专等)时,西双版纳州回答“学过”的占比最大,达到53.57%,德宏州回答“没有学过”的占比最大,达到94.74%。总的来看,专门学过茶叶种植技术的农户占比仅为25.88%,没有学过的农户占比高达73.25%,可见,当下,农户茶树种植仍然以自我管理、无专业指导种植为主,较少农户进行规范性种植。

图1 茶种植户家庭成员系统学过茶叶种植技术(茶专业)占比(单位:%)

当问及被访问者“您是否与周围的种植户交流种植经验或种植的相关信息”时,西双版纳州被访农户与周围种植户的交流最多,回答“是”的占比达到78.57%,其次是普洱市,回答“是”的占比为61.40%,而德宏州的被访农户与周围种植户的交流最少,回答“是”的仅仅占比40.35%。总的来看,云南省被访农户更倾向于与周围种植户交流种植经验,回答“是”的占比约到60%。

图2 茶种植户与周围种植户交流种植经验或种植相关技术的占比(单位:%)

2.5 茶种植户与周围种植户的竞争关系

当问及被访者“您认为在茶种植和茶叶销售过程中,与周围的种植户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时,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有一半以上农户认为存在竞争关系,德宏州回答“是”的农户占比最小,仅为26.32%,这可能表明茶叶并非这些农户的主要种植收入来源,因此,对茶生产的竞争性感受不深。总的来说,有53.31%的农户认为与周边茶叶种植户并没有竞争关系,这个比例多于回答“是”的农户。

图3 茶种植户认为与周围茶种植户存在竞争关系的占比(单位:%)

2.6 茶种植户茶叶管理情况

当问及农户自开始种植茶叶以来,中间是否有间断(也就是未采摘管理)时,普洱市有50.88%的农户回答“有”,也就是在茶叶价格不好的时候的,超过一半的农户选择不采摘不管理。而其他州市即使在市场价格不好的年份也只有少数农户选择不采摘和不管理茶园。总的来说,大多数农户种植了茶树之后,不论市场价格好坏,均坚持管理和采摘茶叶。这也表明,农户对茶叶价格的反应具有刚性,与茶树一旦种植后,不易改变具有很大的关系。

图4 茶种植户茶叶管理有间断情况占比(单位:%)

3 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当问及“您认为目前限制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哪些(按重要程度排列出前三项突出问题)”时,所有区域均认为价格波动是最首要的突出问题,价格波动作为首要突出问题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分别占比64.91%、53.57%、42.11%和50.00%;认为资金是最首要突出问题的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分别占比21.05%、16.07%、12.28%和20.69%;认为土地是最首要突出问题的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分别占比0.00%、12.50%、22.81%和6.90%;认为劳动力是最首要的突出问题的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分别占比7.02%、10.71%、19.30%和13.79%;认为技术是最首要突出问题的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分别占比7.02%、7.14%、3.51%和8.62%。

排列第二重要位置的,德宏州同样是“茶价波动”占比最高;西双版纳州“劳动力”和“茶价波动”占比一样,均为30.36%;普洱市则是“劳动力”的占比最高;临沧市是“资金”占比最高,但也仅比“茶价波动”占比高1.72个百分点。

排列第三重要位置的,德宏州是“技术”占比最高,达到36.84%,仅比“资金”项高出1.75个百分点;西双版纳州是“劳动力”占比最高,达到42.86%;普洱市是“茶价波动”占比最高,但仅比“劳动力”占比高1.75个百分点;临沧市是“资金”占比最高,但比其他项高出程度较小。

总的来看,排在首位突出问题的是“茶价波动”占比最高,达到52.63%;排在第二的突出问题是“劳动力”占比最高,达到30.25%,但仅仅比“茶价波动”占比高5.26个百分点;排在第三的突出问题也是“劳动力”占比最高,达到27.63%,但仅仅比“资金”占比高0.8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影响农户茶产业发展最终要的因素就是茶叶价格的波动,其次是劳动力,再次是资金。

资料来源:根据正式调研数据整理而得。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一,对被访茶种植农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了解到云南大多数家庭是户主较为了解家里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男性对家庭占据主导地位;茶叶种植农户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农户身体状况较好;大多数农户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由此可见,大多数茶种植农户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较低,年龄结构多为中老年,茶叶种植人员的综合素质堪忧。

第二,对茶种植农户的茶生产经营现状进行了探讨。掌握到茶种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茶叶主产区农户茶叶种植面积较大,且以自有茶地为主,少量农户租用茶地;农户对茶园的管理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缺乏专业性技术指导;大多数农户选择与周围农户交流种植经验或信息;有一半多点的农户认为与周围茶叶种植户不存在竞争关系;大多数农户自种植了茶树以来,一般均坚持管理和采摘。因此,茶种植农户的收入状况堪忧,管理水平较为低下,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第三,探讨了制约查种植农户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调研,农户认为影响其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茶叶价格波动、劳动力和资金。

4.2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云南茶叶市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茶叶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茶叶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等利益相关者了解茶叶市场波动情况,如茶叶供求现状、茶叶价格波动、茶叶进出口等,以及根据出现的突发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生产风险。建议云南省成立预测预警工作小组,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密切关注茶产业变化情况。同时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发布机构,及时分析信息,形成报告,并及时发布。此外,还应设立紧急预警机制,在出现突发事件时采取有效紧急处理手段,避免损失出现。

二是加强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改变农民对教育不重视的现状。当前,各级政府对乡村农户也实施了一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产生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农民从根源上对教育、培训等的不重视,导致即使组织培训,也只有少数农民参与培训,问及农民为什么不参加培训时,大多数农户说自己年龄大了,学不会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惰性和对教育的不重视。因此,要想改变现实情况,不仅国家、省、市、县等相关部门要注重农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本土化和有效性,还需要与农民关系最紧密的村干部、乡镇技术指导站、驻村工作队农民加强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到教育对人的综合能力、发家致富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农民的思想问题,才能治本。

三是提高茶叶种植户的风险意识,及时应对茶市场风险。首先,茶农户在茶叶生产中,应注重通过市场导向开展生产,优先采用先进种植方式、种植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茶产品,不断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以减少自己的风险[4]。其次,农户应充分利用手机、网络、报纸、各种媒体等资源,了解茶叶生产、供给、销售、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做出应对决策。最后,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还可通过参与茶叶期货市场来减少自己的风险。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德宏州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坚守教育的美好——临沧市临翔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世良访谈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
德宏州绿色环保畜牧业发展思考
临沧市推进核桃产业升级发展
临沧市以产业发展带动造林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