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渝西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0-07-01何洪华

绿色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城潼南成渝

何洪华

(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党校,重庆 402660)

1 引言

渝西地区整体处于重庆、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间地带,是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的成渝发展主轴,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与重庆主城经济联系密切。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重庆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都倾向西部区域,使得渝西片区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

2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渝西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的渝西地区,即重庆西部地区,包括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綦江区、南川区、荣昌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及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等12个区,总面积18828 km2,262个乡镇(街道),总(户籍)人口1021.55万人,占重庆总人口的31.36%。

2.1 经济规模决定了渝西一体化的形成

渝西在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处于“第二梯队”的地位。2019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05.77亿元,渝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5.65亿元,占全市28.23%。经济条件决定了渝西一体化的形成(表1)。

2.2 开启“双百城市”促进了渝西一体化的形成

渝西除南川和大足,已有10个区明确提出了打造“双百城市”:即城区面积100 km2、城区人口达到100万。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江津、合川、永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三地目标均为在2020年实现城市人口100万人、城区面积100 km2。璧山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百万级中心城区人口城市规模,科学谋划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 荣昌在2020年4月提出,加快编制“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规划”,按照100 km2城市,50 km2物流园,100万城市人口高标准建设。綦江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高标准编制《綦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力争获批110 km2的城市规模。潼南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市委、市政府赋予潼南“100 km2、100万人口”中等城市战略定位。 铜梁在2016年提出,城区已经拉开了现状50 km2、50万人口及远期100 km2的发展框架。以上说明,渝西开启“双百城市”促进了渝西一体化的形成。2018年渝西城镇化率情况详见表2。

表1 渝西地区基本情况(2019年数据)

2.3 产业发展加速了渝西渝西一体化的形成

渝西工业主要以电子、汽摩、装备配套产业为主。统计显示,2012~2017年,渝西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442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额的60%,年均增长24.7%,快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倍,俨然成了重庆工业发展的主场战。这期间,渝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344亿元,年均增长为24.2%,增速居各片区之首,助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渝西旅游资源丰富,有3A级以上风景区16个,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南川金佛山2个。

表2 渝西城镇化率(2018年数据)

2.4 交通快速发展加快了渝西一体化的形成

渝西地区交通便利,有长江、嘉陵江、涪江从境内流过,重要的港口有长江永川港、江津港,嘉陵江合川港。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渝蓉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九永高速公路、潼荣高速公路。已通车的铁路有:成渝线、川黔线、渝遂铁路等。

3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渝西一体化建设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

3.1 渝西一体化建设的机遇

3.1.1 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机遇

2020年四川省共列重点项目700个,计划总投资约4.4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6000亿元以上。2020年重庆市级重大项目924个,估算总投资约2.72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344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渝西一体化发展。

3.1.2 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机遇

202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一区”指重庆主城都市区,该区域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21个区和万盛经开区,面积2.9万km2,2018年常住人口2009.9万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全部包括渝西,有利于渝西一体化发展。

3.1.3 重庆战略向西的机遇

随着重庆向北的空间、资源等要素开发耗用接近峰值,随着重庆拟建设人口1500万,城区面积1500 km2的国际化大都市愿景确立,主城势必要东向越过铜锣山、西向跨过中梁山和缙云山进行提质扩容,在主城东西两侧开辟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形成城市发展新引擎。重庆以西仍然生活着总共913.34万。重庆向西可以辐射内江(427万人),自贡(268万人),遂宁(362万人),泸州(422.5万人),宜宾(446万人),资阳(366万人),可以辐射拥有总人口2255万人的川东地区。川渝一体化的,确立了重庆必须向西发展的方向,重庆向西发展,打造世界级的成渝经济城市群,是重庆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势在必行!

3.2 渝西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2.1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渝西片区的12个区是重庆现代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这12个区在产业布局上虽各有侧重,但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如长寿区与江津区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汽摩及零部件产业上存在较大的同质化竞争现象。这将导致各区县在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等方面形成无序竞争,并对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形成急功近利的判断。

3.2.2 交通网络有待完善

渝西片区虽然基本都实现了通过高速公路、铁路与主城区相连接的格局,但是,渝西一体化综合交通规划不尽合理,对外辐射大通道仍不健全,高速公路与重庆主城区城市道路联系不佳,重庆主城区主到渝西片区通道任不够畅通、辅助路不多、断头路不少,铁路通勤、通达性不够,轨道交通布局尚需完善。

3.2.3 城市建管参差不齐

主城九区是重庆大都市区的核心,已经布局形成了金融服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功能,在重庆主城都市区中担当着主要载体和对外窗口的功能。渝西片区的12个城市与主城九区的城市建管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产业基础薄弱、经济体量较小的区差距更大,要实现与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渝西经济区中城市发展都相对滞后,小城镇发育缓慢,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极不合理。

3.2.4 物流成本较高

由于成渝、渝遂、渝蓉高速公路通行压力大,交通拥堵非常严重,导致成渝沿线的渝西物流成本增加。从纵向连接上看,渝西片区至主城区的通行成本费太高,即便取消路桥费,重庆的高速公路收费依然比四川高约0.16元/km;从横向连接上看,主城区以内的区域和邻近主城的璧山、江津都实现了快轨连接,但渝西片区的其余10个区的通联客运班次少、铁路密度低、通行成本费高。一般来讲多式联运为企业带来利好,一吨货物运输一公里,水运价大致是0.02~0.05元,铁路运价是0.12~0.15元,公路运输均价是0.35元。交通互联互通和通行成本费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渝西各区之间将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人流物流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将无法实现。

4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渝西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统筹部署渝西“十四五”发展,加快渝西主动融入主城都市区

4.1.1 编制《渝西“十四五”发展规划》

统筹部署渝西“十四五”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重庆市“一区两群”发展规划》,谋划好渝西“十四五”规划,完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优化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加快要素资源在各区域间的合理顺畅流动,形成渝西“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4.1.2 抓紧谋划生成一批交通和产业的战略项目

渝西要提前谋划精心梳理,储备一批支撑性强,领域性强,引领性强,协同性强的重大项目,借势借力,主动对接国家发改委,对接四川、对接重庆,将渝西的一些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上升为国家意志。

4.1.3 与周边城市谋划“区域规划一张图”

谋划好渝西“十四五”规划,还要与成渝地区的内江、资阳、遂宁、广安等周边城市深化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衔接,在大通道、大项目、大产业、大政策方面强化规划协同、政策互动,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比如渝西与川东协作区目前经济总量达到5756亿元,占川渝经济总量比重达11.5%;协作区每千平方公里的城镇密集度约19个,高于成渝经济区每千平方公里的11.3个。谋划“区域规划一张图”有利于渝西加快构建形成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新格局。

4.2 加快重庆向西发展布局,打造重庆下一个增长极

4.2.1 打造重庆向西的“产业谷”

一是大力打造渝西“工业谷”。依托永川高新区、璧山高新区、荣昌高新区、潼南高新区、铜梁高新区等,大力打造渝西“工业谷”,形成规上工业产值上万亿元。二是大力打造“西部食谷”。依托江津、潼南等专业食品产业集聚地,大力打造“食品谷”,形成规上工业产值千亿元。三是大力打造渝西“智能谷”。依托西永微电园、璧山电子园等大力打造渝西“西部电子谷”,形成规上工业产值千亿元。

4.2.2 打造重庆向西的“智慧谷”

依托大学城规划建设科学城,联动重庆大学城,形成重庆西部的“智慧谷”。依托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科技园孵化能力,打造“大创慧谷”。

4.2.3 打造重庆向西的“花园谷”

渝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居住。渝西依托长江水系、涪江水系、嘉陵江水系、琼江水系等,把渝西打造成渝的“城市花园”,形成“城在水中、城在花中、城在绿中”的优美画卷,服务国内大城市,吸引游客旅居。

4.3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4.3.1 建立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体系

到2025年,川渝间将形成17条以上高速公路大通道达。借助东风,渝西要尽快实施渝西地区交通网络工程,加快重庆铜梁至四川安岳(重庆段)、南充至遂宁至潼南、武胜至潼南至安居、盐亭至蓬溪至潼南、内江至大足、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强化“一卡通”和道路客运合作,拓展国际道路运输线路。争取将成渝高速、遂渝高速等扩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发展规划。

4.3.2 建立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积极推进成渝中线高铁,重庆至遂宁高铁建设。规划建设江津—泸州、荣昌-隆昌-自贡-乐山-眉山-雅安、南充-潼南—泸州城际城际铁路建设,打造渝西线城际铁路网。推动渝西与主城轨道交通建设,增强渝西地区的辐射功能;将“都市快轨”铜梁线延伸至潼南、四川遂宁等,并与高铁、城际列车站等无缝连接。

4.3.3 建立通航港口立体系

打造渝西地区立体交通网络,建立低空通勤走廊,结合重庆市应急救援、公务及商务飞行、航空旅游休闲等各类需求,应在璧山、江津、大足等交界处规划建设重庆第二机场。加快推进江津、合川、永川的重点大型港区的建设,形成与高速、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的内河航运网络体系。

4.4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渝西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4.4.1 推进“两个连片”建设

推进渝西城乡连片发展,重点是推动连片工业园发展和连片现代农业园发展,在土地上激活新的城乡发展能量。“推进两个连片”作为关键突破口,加快渝西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发展。

4.4.2 推进“农业景区”建设

渝西要鼓励有条件的镇,坚持“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的发展理念,寻找“农业+文化+旅游”的结合点,把“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特色旅游景区。比如建立柠檬小镇、柑橘小镇等。

4.4.3 推进“农村生态公园”建设

渝西要坚持以农村田园山水景观为特色,以“观乡景、叙乡情、记乡愁、忆乡愿”为主题,修建集旅游度假、体验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比如潼南的太安罐坝村、桂林双坝村、米心高坎村大力打造农村生态公园,使农民的人居既像在农村、又像在城市,体现了城乡均衡发展。

4.5 创新渝西合作发展模式,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4.5.1 完善渝西与川东合作模式

2007年渝西与川东地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2017年11月3日庆渝西川东十区县签订26个协议,促进渝与西川东各市区县在产业布局等方面展开务实合作。完善渝西与川东合作模式,就是要通过政策倾斜,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渝西与川东片区一体化发展;要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采用PPP等投融资模式广泛参与渝西川东跨区域合作重大项目。

4.5.2 探索“遂潼一体化”发展模式

2020年3月10日,遂潼两地签署了“1+N”即《推动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和17个专项合作协议,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双方加强顶层设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共同谋划遂潼两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同纳入国家、省市级层面规划,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同步启动、同步投用。

4.5.3 泸州内江荣昌永川“一体化”模式

2019年07月11日,由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和重庆市荣昌区、永川区四地政府签订的《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泸内荣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泸州、内江、荣昌、永川这四地,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等缘故,区域交流合作历来就很频繁。泸内荣永协同发展在产业互补性比较强,未来合作空间巨大,有利于它们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对于加快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5.4 推进“綦万南一体化”发展模式

2019年5月13日, 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綦万南一体化发展的建议》,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了关于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266号提案的复函》,重庆拟从多个方面推进綦万南一体化发展。綦万南(綦江、万盛、南川)自然地理和资源禀赋条件相近,推进三地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渝西一体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綦万南地区已建成渝黔高速、江綦高速、綦万高速、南道高速、三万南铁路、渝黔铁路等对外大通道。要加快綦江西环高速、綦江至万盛高速扩能、渝黔高速加宽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快渝柳铁路、綦江—万盛—南川的市域铁路规划建设。

猜你喜欢

主城潼南成渝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潼南:“田间学校” 精准发力 助推中药材产 业兴旺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重庆:今年全力推进 110个道路项目建设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钢与火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