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IT厂商挑起了哪些重担
2020-06-30黎坤
黎坤
2020年第一季度,防护与医疗产业井喷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企业对疫情的反应速度,截至4月10日,全球健康产业专利申请今年累计公开874万余件,主要集中在健康防护和健康医疗两个产业,分别占到39.2%和38.6%。中国健康产业专利申请258万余件位列第一,占全球的29.6%,其次是日本和美国,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15.25%和11.3%。
而在健康医疗产业专利方面,中国企业的申请总数为75.8万件,同样位居全球第一,美日德等国外企业在健康医疗产业来华申请11.9万件,三国来华专利申请占国外来华的57.5%。事实上早在2017年,“健康中国”就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既是对此战略的一次挑战,也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加速前行。
作为在5G、云、AI、视讯、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的IT企业,华为的贡献并不小
助力健康医疗,结合互联网渠道“自救”已是必然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能力服务健康产业的IT企业都得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单说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就获得了中国信科、华为、小米、TCL、联想、中软国际、长飞等约20家企业的支援,具体来说:TCL承包并安装雷神山医院所有电视;联想集团向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捐赠所需的IT设备;中软国际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定点医院提供驻场终端维护、IT 业务支持等服务;华为则利用自研5G的优势,配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多家运营商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进行了网络直播,并提供远程会诊系统……
其次,渠道转型。我们知道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中国互联网经济,那么今年的新冠肺炎至少目前来看更大的影响就是促使更多的企的业在结合健康主题的情况下,往互联网渠道转型。疫情导致消费降级趋势已经比较明显,比如相对大宗的家电行业,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足足47.5%。
健康牌打得够有前瞻性,是疫情期间实现增量的关键
但在这一片红海中也不缺亮点——海尔就是唯一保持增长的企业,同比增幅为4.4%,原因就是其主打多年的“健康家电”策略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回家后有智能鞋柜为鞋履消毒,衣服有衣物护理机消毒,眼镜、钥匙可进行超声波清洗;全空间保鲜冰箱让囤了一周的菜依旧新鲜,果蔬用净化蒸汽消毒;碗筷用洗碗机高温煮洗,餐具可以放进光波巴氏消毒柜彻底消毒,地面上的清洁则交给除菌扫地机……而且海尔这一整套方案的起步时间很早,并非“临时抱佛脚”。
有了适应时代的产品,也要有适应时代的渠道,家电因其相对大型化的特点,线下占比会比较高: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规模达到8910亿元,线上渠道占比约41.17%。但因疫情导致的长时间居家隔离让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黏性大大增强,所以满足消费者诉求产品,即便是大宗电器也能在这个大环境下博得销售增量。
疫情更凸显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色的IT企业都有几个共同点,首先是具备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华为十年内研发投入4800亿元人民币、海尔拥有超过10000项专利、腾讯持有的专利数量在全球互联网企业里仅次于谷歌。
其次是战略布局足够有前瞻性,从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就能看出,国内IT企业在经历多年发展之后,已经能做到针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自给自足:人工智能辅助红外体温筛查、接触者追踪、物流大数据统计、影像辅助诊断、机器人服务减少人际接触;云计算支持远程医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区块链虽然有些缺位,但也在疫情期间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利用其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及加密化的特性,连接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对建立分布式防控系统大有裨益……
而正因这些新兴技术在疫情中起到了关键的正向作用,也就催生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爆发,毕竟任何的创新都是建立在人才基础之上。据统计,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将高达1500万~2000万,其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人才缺口最为突出,这也将会是未来教育行业调控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决。
编辑观点
回到IT产品使用者的角度,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健康法则就是老生常谈的节制: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比如不要一整天都坐在電视前玩PS4;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比如用半小时电脑就站起来活动几分钟,看看窗外,不要长时间做“低头族”;保持良好的使用环境,比如充分的自然采光……对疫情期间IT企业的表现,我认为还是可以打个高分,考虑到我国已经度过第一季度的下滑,开始进入重新爬坡阶段,未来扛在IT产业肩上的重任不会轻松,毕竟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创新是打破疫情桎梏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