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持久战》方法论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哲学启示

2020-06-30张帅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法论能力提升

张帅

摘要:1938年抗战期间《论持久战》发表刊登,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当时的战争形势和敌我双方的优略势,对战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预见,指出抗战胜利的道路和方法,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其中的热点话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论持久战》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和具体的方法论,对于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获得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论持久战》;方法论;就业困境;能力提升

1 《论持久战》

1.1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一周年之际,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关键阶段,但是在党和人民群众内部却出现了两种对抗战不利的言论观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其认为中日实力悬殊过大,中国不可能战胜武装精良的日本,中国的抗战最终仍旧会灭亡;另一种是中国速胜论,认为日本人力物力匮乏无法支撑其进行持久战争,而且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中国将会迅速击退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胜利。针对这两种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主观臆断的错误认识论,毛泽东同志深刻意识到其对于抗战进程的危害,为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认识抗战的未来趋势,他通过分析当时的形势和敌我优略,攥写了《论持久战》一文。

1.2 主要内容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在书中对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如何进行持久战,为什么以及怎样能取得最终的抗战胜利进行了详细论述。科学地预测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这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在这一时期,党应该以运动战的战争形势为主,同时辅以游击战和阵地战的形式。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战略反攻时期。毛主席认为这一阶段的抗战形势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共产党转入敌后战场进行根据地建设来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防御战争。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这一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收缩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党必须积极号召全国各族、各阶级人民积极进攻,同时借助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援助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2 《论持久战》中体现的方法论

在进行《论持久战》的撰写时,毛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并且将客观实际与理论经验结合起来,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战道路。

2.1 毛主席用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方法

中国抗战必胜的结论不是臆想出来的,是通过对抗战形势的具体考察再结合中日两国当时的国情而得出。当时中日双方的情况可以概括为敌强我弱,但是侵华战争是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日本也正处于经济危机的转嫁阶段,再加上岛国物资匮乏不足以支撑过久的侵略战争。综合这些先天因素再加上当时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支持,战争的结果在最开始便已经注定。并且根据这些客观实际,毛主席制定了相应的抗战路线以及阶段性规划,为抗战胜利的每一步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毛主席坚持矛盾论的分析方法

矛盾就是问题,分析矛盾得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我们解决矛盾或者说控制矛盾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毛主席坚持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探究,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本质。在中日战争这个大矛盾中,双方都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二者处于对立关系。毛主席通过对这一矛盾的分析,科学地预测到未来战争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在每个阶段应该采取的不同战争策略,最终推断出抗战胜利的准确结论,科学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两种错误观点,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2.3 毛主席坚持事物动态发展的分析方法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一个持续性的战役而非一种结果,不论是从时间轴还是空间轴的变更上,战争双方一直在推进这场战争不斷往前。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战略的制定也必须要根据形势来不断规划,也就是说抗战策略、抗战道路、抗战方向都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今天我们更应该形成对这种动态发展思维的重视,这样我们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更好的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发展。

2.4 毛主席坚持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分析方法

毛主席将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和进攻三个发展阶段,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在最开始就注定其结局必然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但是抗战路程必然是充满曲折和艰难险阻。在长达十年的抗战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在抗战开始就坚定战争必胜的信念,让全民族勇敢面对抗战过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这种分析方法对于今天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是光明的,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3 《论持久战》对今天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哲学启示

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数量日渐增加,而就业岗位欠缺。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风气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资本市场的大环境里,要求职位与技能必须是匹配的。而大学生大多缺乏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再加上对待遇等条件的择优原则,这就导致就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能力不匹配,从而使其陷入就业困境。而《论持久战》中所体现的方法论,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认清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对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具有积极意义。

3.1 就业必须立足客观实际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抗战时期毛主席分析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战争形势,最终制定出正确的抗战道路和方向。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转型,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减少,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毕业生数量每年不断增加,再加上学校对于学生工作技能培养的缺失,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时,首先必须充分认清自己的短板,通过实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达到和企业需求更高的匹配度。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清楚当前就业形势,找工作不仅要找自己喜欢的,还应该找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应该是学习的延续,我们不该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要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去不断提升技能。 只有立足实际,大学生才能在求职时发挥出自身优势,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持续的能力提升。

3.2 求职过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要敢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发现问题,一方面要学会解决问题。当大学生遇到就业困境时,要学会从内部和外部去寻找失败原因。大学生的内部问题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能力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去慢慢提升。另外一个问题是自身的就业观念问题,今天的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巨大的功利性。薪酬是我们择业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又不能完全以利为导向。一份工作很可能伴随我们一生,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到真正与我们灵魂所匹配的工作。求职时的外部问题也较为复杂,选择职业时要学会分析行业的前景问题,公司的发展问题,以及是否能给你带来能力的提升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求职时要考虑的东西,当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问题导向,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判断出我们的求职困境,从而提高我们的求职成功率。

3.3 把握求职发展进程,坚持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发展过程中,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并制定出不同的阶段目标。大学生的求职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从职业方向选择到职业技能提升,这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行业选择上,学生首先要遵从自己的本心,其次要去了解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能力需求。只有對这些形成了清晰认知,才能在之后的能力提升规划中确定好方向。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就可以学会的。因此大学生在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后,一方面要把握好整个过程,让求职心中有数,清楚知道接下来的目标。另一方面在遇到困难时必须要坚持,因为这些困难是不可逃避的,而且困难的解决也意味着能力的收获,这注定是一个曲折与前进统一的过程。

4 结论

《论持久战》中所体现的方法论和哲学思想对于今天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今天社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自然也可以充分借鉴《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思想。大学生就业困境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思想,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从侧面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方法论适用范围涵盖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胜.《论持久战》的当代启示[J].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6).

[3] 卢良梅,徐梅芬.《论持久战》中的矛盾分析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02).

[4] 赵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5] 宋天华.高校就业难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方法论能力提升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