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实词名词活用的教学方法探析
2020-06-30张宏刚
张宏刚
[摘 要] 词类活用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翻译是文言文理解的重要步骤,只有对文章进行信达雅的翻译,才能为理解作品的内涵奠定基础。而此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则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方面。词类活用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的活用。本文主要探讨名词的活用现象。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主要分为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等。对于这些用法的各自特点和差别,学生容易产生混淆,不能进行有条理的认识,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困扰,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文言文实词名词活用的教学方法。
一、名词做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则。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简单地将这一现象当作词类活用来讲解,而没有从更深的文化与心理层面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因而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会将名词赋予行动的能力,让其生物化。
例如,在《赤壁赋》中“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句。“歌”原本是名词,但由于“歌”即歌曲这一事物在生活上是十分常见的,人们已经知道歌就是用来歌唱的,因而在谈到歌时就会自动将歌与歌唱联系在一起。这可以看出在古代很多事物的用途和名称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教师可以从名词的用途上让学生深刻理解名词用作动词这一词类活用现象。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名词用作状语很容易掌握,但对于能够用作状语的原因却始终很是疑惑。实际上名词用作状语类似于现代汉語中的比喻句,就是将事物的某种特殊状态比作常见事物的特点。
例如,在《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一句,“羽”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人的想象中,人成仙时会飞到天上,而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长着羽毛的鸟才能够飞翔。所以人们就将成仙用“羽化”来形容。“羽”也就由名词羽毛变成能够形容有羽毛的样子。这种名词用作状语的用法很像说明文中的打比方,都用到了事物的相似性。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也是非常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但学生很难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有使动用法的,具有使动用法的名词它们的名称和其功能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写作中人们不会刻意地注意它的词性,会根据生活常识直接将名词赋予使动用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重点注意名词本身与其使动用法的关联性,让学生体会词类活用的内在形成原理。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舞幽壑之潜蛟”一句中“舞”本来是名词舞蹈的意思。而人要舞蹈就要做出舞蹈的样子,所以会有动作。而舞蹈是生物自身的主动行为,所以会是使潜蛟进行舞蹈。因此“舞”一词就具有了使动用法。相比之下,桌子这个事物是供人放置物品的,放置物品时人会做出其他动作,这些动作与桌子是没有关联性的,因此像桌子之类的名词只能有名词的用法,而没有使动用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举例让学生体会动词具有使动用法的条件。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很独特的一种用法,从效果上看它依然是让名词具有动词的功能。与使动用法和名词用作动词这些现象不同的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更强调主语的主观行为,使用意动用法,往往能使主语或者说文中的主人公处于情境中的主动地位,正面反映他们强烈的情感或者动机。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意动用法使用的语境,感受句中反映出的主人公的情感。
例如,《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一句中“侣”和“友”本来是名词,伴侣,朋友的意思。在这里具有了动词的功能。从逻辑上分析,做伴侣做朋友需要双方有共同的意愿。而名词具有了意动用法后,在本文中则表现出苏轼通过游览赤壁,感受到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是有灵气的,自己能够超越物种的界限与他们对话,获得精神上的融合。这里的名词意动用法反映了苏轼与赤壁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获得精神上的超脱。
综上所述,名词的活用是很容易掌握的知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名词都具有各种活用的功能。教师要通过对各种语言现象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从名词的活用中体会古人对物的多样认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吴小宁.论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J].现代商贸工业,2018(8):17.
[2]孙泽方,李辰.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研究——兼与古汉语使动的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9).
(责任编辑: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