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话:关注家长需求,优化家校合作的新做法

2020-06-30湛伟俊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6期

湛伟俊

[摘 要]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与家长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是合作者的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因其专业的缘故应该随时随地关注家长在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需求、了解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方面的需求、不同类型家庭家长的困惑并及时而又真诚地给予家长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方法;教育改革举措;不同类型家庭

一、关注家长掌握家庭教育方法需求的新做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会学习是孩子们学习成功的关键。哪一所学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可以享有盛名,哪一位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家长配合自己关注好学生的“课外”,那么,这位教师所教的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可以名列前茅。因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家长配合教师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缺少的不是意识也不是耐性,而是方法,很多家长只是把对孩子的督促停留在理论性的说教上,而这些大道理学生听不懂也不想听,时间一长,就把家长的叮嘱当作耳旁风,家长是一脸茫然地恨铁不成钢,孩子是满腹的苦水无处倒,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在加深,沟通在减少,所以我们对家长的指导要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下足功夫。

以下是笔者在网上家长学校发送给家长们的部分信息摘录:

1.晚上好!建议您看看孩子作业的最后打记分格了吗?打了,则要表扬孩子,没打,则要引起注意,提醒孩子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2019年11月13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你一定要细心呀!”)

2.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养成在做阅读分析时碰到不认识的字词及时查字典的习惯了吗?看看今天检测卷上的“酉、欢、氛”三个字孩子是否注音了。收到请回复!2019年11月16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碰到不认识的字你一定要查字典呀!”)

3.青菜到了冬天为什么会变甜?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您的孩子会在信中告诉您答案。读一读孩子写给您的信吧,那是一种享受,周末听孩子朗读语文课文也是一种享受,您享受过吗?周日快乐!2019年11月25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课文你一定要读呀!”)

4.昨晚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这是大自然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今晨,班级里多了十本名著,这是我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今天的语文家作是小作文《礼物》。2019年11月23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作业你一定要认真做呀!”)

5.您好!您的配合使孩子的进步很大,我送给全班同学一套名著共十本,轮流借阅,您的配合使孩子获得了第一批借阅的奖励,合作愉快!2018年11月22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好书你一定要自觉读呀!”)

6.您好!告诉您一个秘密:古诗《示儿》中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是:元知、无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最容易写错的三个词是:初闻、衣裳、做伴,考考孩子,他(她)会觉得您真“有才”而佩服您,别告诉孩子是我“泄密”。2019年12月1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古诗你一定要会默写呀!”)

7.尊敬的家长晚上好:“尴尬、蒙古、嘴唇、羞辱、拽着、羞涩、跋涉”是本学期课文中容易出现书写错误的七个词语,建议您今晚给孩子再默写一次,如果写对了别忘了表扬他(她),如果出错就及时订正吧。2019年12月2日

(这个举动胜过家长对孩子说十遍:“课文里的生词你一定要会默写呀!”)

学生的话:

(2019年11月13日)今天晚上七点钟左右,家庭作业就做得只剩下英语作业了。突然,妈妈推开书房门神秘地看着我,好一会儿后,妈妈紧盯着我的眼睛,问我:“儿子,你的语文作业做完了吧?记分格打了没有?”我说:“没有。”妈妈说:“为什么不打呢?”“老师没叫打。”妈妈走到我身边,把老师发的信息给我看,我只好把脖子一缩,乖乖地赔着笑说:“好妈妈,见谅、见谅,我马上打,马上打。”妈妈这才放我一马。

(2019年12月2日)妈妈上完晚班回来,急切地说:“儿子,妈妈报几个词语给你默写怎么样?”“尴尬、蒙古、嘴唇、羞辱、拽着、羞涩、跋涉”“咦,怎么都是老师课堂上强调的容易写错的词?”看了妈妈手机上的短信我才明白,妈妈见我全写对了,给了我一个拥抱,我开心极了。

事实就是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怎么可能还有“孩子学习习惯差、孩子学习自觉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家长呢?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实现“三赢”——学生赢、家长赢、学校赢,如此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注家长了解教育教学改革举措需求的新做法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新生事物的产生或是对原有做法的改进,要让家长真正理解并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引导得好,则可以平稳过渡;引导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例如:面对减负增效的做法,家长们可谓是褒贬不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相当一部分家长有着极其强烈的困惑和担忧,原因就在于他们更多地关注了减负增效的一些外显做法和表面现象——一天中的作息时间变化了,早晨七点半到八点之间方可到校上课,下午一点方可到校上课,下午四点就放学了。周六、周日孩子也没有兴趣班可上了。如此一来,他们担心:没有耕耘,怎会有收获?孩子们以后怎么有竞争力?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认为甚为有理,这时需要的是点拨,谁来点拨?当然是我们的老师,是懂教育教学规律的老师。在校时间和学习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时间战”“磨洋工”,其后果之一则是疲劳战使刻苦认真的孩子们身体疲惫,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锻炼,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个“熊猫眼”,而学习不认真的孩子们则以此为借口,早早离开家门,想方设法在路上玩耍、游荡。后果之二则是老师们长时间“困”在学校,疲于管理学生,无形之中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时间反而少了。其实,减负不等于无负,适当、科学、合理的學习负担是不可少的 ,减负并不意味着减效。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正如文学家们的至理名言:“工夫在诗外”,课前老师们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具的准备,对教学流程的预设,对学生学力和困惑的关注才是课堂出效率的根本。

事实就是这样——家长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学校教育就不会再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家庭教育也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三、关注不同家庭类型家长困惑的新做法

请看这份调查表(表1):

这张统计表给我们的启示是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指导,即使对同一类型的家庭,在一般共性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其个体的特殊性。例如: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不尽人意,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师、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说的“偏阴人格”。

再如,对于非独生子女的教育,因其特殊性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孩子的父母一般来说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父亲在外做个体老板,母亲说是在家带孩子,其实也是隔三差五地到丈夫工作的地方暂住,孩子临时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辈,加之二胎一般为男孩,受“重男”思想影响,过于溺爱,导致孩子怕吃苦,优越感特强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就更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慢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