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改革
2020-06-30路素丽
路素丽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发生巨大变革,创新能力的培养俨然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开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医学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解剖学教学在新课改下致力于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教學内容的革新,以期解剖学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鉴于此,本文针对创新能力视域下,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c)-0198-02
近几年,我国相继颁发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政策,强调高等教育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对活动课程的合理创设,强化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实训以及生产实习效果的提升。在此情形下,如何进行解剖学教学的革新与优化,帮助学生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学生主动学习中发展自身创新能力俨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 现阶段解剖学教学创新能力发展制约因素
1.1 创新意识匮乏
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初中、小学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唯书是从,自身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思考空间。在具体学习中,自身创新思维、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均受到限制与束缚[1]。再加上解剖学课程理论性、概念性、抽象性较强,需要学生记忆掌握的内容非常多,学习氛围枯燥乏味,并且多数学习针对概念知识的记忆选择列表以及、书写记忆等方式,虽然学生学习劲头猛烈,但是所获取的效果甚微,自身创新意识缺乏锻炼与培养。
1.2 教学模式滞后
纵观现阶段解剖学教学,仍有部分教师在解剖学课堂中施行灌输式教学,虽然此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知识内容,但是无法做到概念知识的内化,更谈何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虽然当前情景式、提问式等教学方式已经提倡多年,但是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当前解剖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中人体解剖知识传授仍为侧重点,并且教师的眼光一直放在实验结论、观察结果,而对实验过程、观察过程的探索仍不到位,导致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沟通能力、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1.3 创新型师资队伍构建不到位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教学模式、理念仍相对滞后,侧重在教学教学期间灌输应试教育理念,使得解剖学教学模式固定、滞后,尚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界定和认知,过分注重教学期间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对学生能力与智慧的发展漠不关心[2]。并且大部分高校针对创新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其培训教育方式依旧停留于学习考核与专家讲座,尽管教师进行教育意识与理念的创新,但是仍对创新教学实践指导、创新理论水平有所缺失,无法在解剖学教学中正确应用创新教育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2 解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策略
2.1 注重教学理念创新
要想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需侧重从以往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激励型教学,注重在教学期间渗透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发言,大胆提出对解剖学知识的疑惑和问题[3]。并引导学生对标新立异问题意见的发表,或者是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去解决问题,实现从求异、逆向、多端角度进行创新思维发展的促进。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多元化解答中获得启惑,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2 注重教学过程优化
针对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化,教师必须借助以下方面来保障其优化效果。
2.2.1 情境导入科学设计
在解剖学课堂教学期间,应设置课堂导入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利用课堂初始阶段,依据教学内容的分析,精心、合理设计课堂导入,为学生设置联系教学内容、符合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现对解剖学课堂氛围的生动构建[4]。通过对教学导入合理设计,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展打下基础,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解剖学知识学习中。
2.2.2 教学提问合理设置
在具体教学期间,禁止教师实施灌输式教学,借助提问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中设置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问题,并且问题的提出可以体现出本次课堂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活跃自身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该知识点始终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对内容的分析,通过举例我们吃饭时咀嚼、拿筷子动作,实现教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提升问题的实践性与鲜活性,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联想实际,将此知识点内容的学习从枯燥复杂转变为有趣简单。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化,实现思维能力的活跃,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
2.2.3 多媒体手段强化应用
以往解剖学教学中,虽然教师会用到标本、挂图等辅助工具,但是因使用年限较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解剖学教学中部分挂图、标本缺失,并且标本结构缺乏直观性,无法作为典型为学生讲解。使得解剖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对解剖结构的认知较差,无法形成良好的层次认知与立体空间认知,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对以往教学存在问题和弊端的消除和规避。例如在解剖学教学期间合理应用计算机、手机、录像机以及虚拟模拟等智能终端媒体,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打下基础。此外,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深入研究,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现代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现代化教育手段被证明具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课堂教学互动开展的作用和功能[5]。所以教师需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多媒体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2.3 注重教学反馈评价创新
在解剖学教学中,教师需认知传统教学评價反馈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解剖学教学课堂中,需积极树立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全面衡量的评价观,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全面化、合理化得到教学评价体系。除对学生知识掌握评价之外,还需涉及到对学生情感、能力、素质、品质、人格形成等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解剖学的信心。在具体教学期间,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将知识与技能、竞赛与活动、自评与互评、操作与实验、情境与实践等纳入到教学反馈评价中。与此同时,依据学生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成果,建设创新学分制度机制,提高对学生学习、参与过程评价的重视度,达到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得到目的。
2.4 注重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创新
所谓第二课堂,主要是指第一课堂的教学延伸,起到帮助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学习进行补充和延伸。通过结合具体情况构建合理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带动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启迪交流,达到学生创新能力促进的目的。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构建第二课堂,例如组织开展课外实践、多种比赛、标本制作、解剖沙龙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充分展现自身创新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培养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要想实现在解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需基于教学理念的创新转变,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反馈评价体系完善构建、开设第二课堂等方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空间与机会。
参考文献
[1] 娄丽芳.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改革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444(12):90-91.
[2] 赖路燕,古发辉.大数据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0):95-96.
[3] 赵科研.给予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7(21):118.
[4] 林加福,陈玲珑,吴碧莲.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的初步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8-159.
[5] 薛瑞璇,张卫平,周丹,等.教育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18):74.
[6] 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