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Web前端课程标准建设研究
2020-06-30李增福
李增福
摘 要:受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影响,Web前端开发岗位需求近年来得到快速增长,而随着5G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有更多的基于“端”的应用需求,带来更多的Web前端职位需求,2019年,教育部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了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本文对1+X证书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分析了Web前端开发的技术特点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的建设状况,提出了Web前端开发课程群课程标准的建设要点。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Web前端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98X(2020)03(b)-0193-03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从制度体系、国家标准、产教融合、多元办学、政策保障、质量督评和实施七个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二十条举措(以下简称“职教20条”)。在“职教20条”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为类型教育而非层次教育,并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一重大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最具全局性重大意义的制度创新之一,对职业教育的导向和国家级战略层面的产业升级影响将十分深远。
很快,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在4月份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月17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即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36号)。
Web前端岗位是最近五年需求才开始旺盛起来的一个新兴岗位,是目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才需求较高的岗位之一。2019年3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中将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和“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了“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与此同时公布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提交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设置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但是,由于Web前端岗位该职业岗位形成较晚,加上Web前端岗位技术生态日益庞杂,知识更新十分频繁,而各级院校在Web前端方面的课程建设积淀严重不足。近年来社会上Web前端的岗前培训十分火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形成结构性就业矛盾所致,但因为缺乏职业技能认证和等级标准,导致培训机构稂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利益。
因此,以1+X证书制度作为导向和契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梳理技术生态、重建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以适应社会对Web前端开发人才的需要,将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1 1+X证书制度解读
1.1 什么是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一个或者若干个职业技等级证书。1与X中间的“+”则表明要将两种证书体系相互对接,即具有“书证融通”的特定含义[1]。
制度的基本目的主要是鼓励在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或校外认证培训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一专多能,拓展就业或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的就业矛盾。
1.2 什么是1+X证书制度试点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和制度设计,涉及到国家战略、经济、制度、社会的诸多方面,需要通过试点稳步推进。职教20条提出: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在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下发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的通知中明确了“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育训结合、保障质量,管好两端、规范中间,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实施原则。
本次试点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在小范围内(10个左右的职业领域)进行试点工作。(2)面向急需产业领域、社会服务领域以人才紧缺的其他领域招募和培育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并开发各自领域中职业技能相应的等级标准和证书。(3)推进“1”个学历证书和“X”个职业技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以促进书证融通,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2 Web前端特点及课程建设现况
2.1 Web前端岗位概述
前端(front-end)和后端(back-end)是软件架构和程序设计领域中的术语。前端是用于采集输入信息,呈现输出信息,直接同用户交互的部分,程序的界面样式,视觉呈现属于前端;后端是进行各种内部处理,并控制着软件的输出内容的部分[2]。Web应用程序是计算机程序类型中的一种,其典型的特点是基于浏览器或Web View容器,主要形态有B/S多层结构应用程序(简称Web应用)、Web App、Hybrid App、小程序、轻应用[3]等,Web应用程序的前端则称为Web前端。Web前端岗位在目前的职场中出现的历史不长,岗位需求进入旺盛期也是最近5~6年的事情,相应的职位通常称为前端工程师、前端设计师或Web前端工程师等。
2.2 Web前端的技术特点
特点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形态多端应用。
Web前端开发岗位需求的是伴随着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而增加的。由于移动互联网泛在特点,使得应用软件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单机应用到基于网络的C/S结构和B/S结构,逐步演变为基于“云+端”的应用结构体系,“云”主要负责提供资源和服务,而“端”则是面向用户,而Web方式是实现“端”应用的基本的、主要的技术手段,因此,Web前端应用需要用于更多的互联设备,比如:PC、手机、平板、TV、VR等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同时也会呈现更多的应用形态,如WebApp、小程序、轻应用等。
特点2:技术生态复杂多样。
前端技术的知识体系是以Web页面为载体,围绕HTML、CSS、JavaScript基础技术进行展开的技术生态体系[4],其中,HTML标记语言用于描述结构和表达内容,CSS样式语言用于内容的展示效果的渲染和呈现,JavaScript脚本语言则用于实现页面动效、界面逻辑和各种交互处理。这是现代前端开发中典型的分工协作模式,如微信小程序、Android、JavaFx、Flex、Silverlight/WPF等。
JavaScript是前端技术的核心,前端的强大功能都必须要通过JavaScript来实现,例如CSS的预处理技术、模块化技术以及CSS框架的实现。
目前,前端技术领域相当活跃,开发模式、设计理念、开发库、框架、工具层出不穷,导致了前端技术生态体系十分繁杂,难以简单分类。结合业界的行业约定,对前端的技术元素进行了初略的分类:(1)基础语言,即HTML/CSS/JavaScript;(2)相关技术和思想理念,如HTTP网络通讯协议、JSON/XML数据交换格式、MV*架构模式等;(3)规范、库、框架,如jQuery、VUE;(4)涵盖前端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项工具,如CLI、WebPack等;(5)其他,如服务端、跨平台技术等。
特点3:技术更新下沉快、应用迭代周期短。
首先,在应用层面,需求变更频繁,开发迭代周期短,Web前端所构建的系统几乎都是面向各类消费人群,都需要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特别是一些快销相关的应用以及促销推广类的网站,一个前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一个月甚至是几天。
其次是技术层面,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软件生产力,前端相关的开源组织一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不断地有开发库、框架、工具等的新版本和新产品发布。在全球最大的开源项目及私有软件托管平台GitHub上JavaScript项目总数量和活跃项目都是最多的[4],在GitHub上编程语言的开源项目贡献排名中JavaScript一直处于第一位。
2.3 Web前端开发课程建设现况
(1)观念陈旧,认识错误。较为普遍的认知错误是:前端就是网页、前端就是UI,这一错误观念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基本上就是开设关于HTML和CSS的网页设计课程。同时采用的设计工具还是Dreamweaver、FrontPage 等可视化开发工具[5]。整個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类似Word排版的过程,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Web页面的运行机制。单一的课程无法覆盖前端岗位的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2)课程松散、缺乏系统化。由于缺乏对Web前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需求的分析和梳理,造成课程体系的设置毫无系统性,课程设置比较随意或者是灭火式的课程设置模式,结果是:一方面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率高,另一方面课程之间衔接能力差,缺乏技术铺垫。
(3)没有触及核心,难以满足企业要求。惯养式的“因材施教”思想使得教师在教学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因而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主要是以HTML+CSS基本的知识为主,很少或没有讲述前端的核心技术JavaScript语言[6]。更谈不上企业广泛使用的各种主流框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要求。
(4)缺乏与企业衔接的课程。由于没有充分及时的调研或企业参与,加上Web前端技术更迭快、选型多,难以及时了解当前行业企业的主流的技术应用方案和趋势,缺少岗前衔接课程,因而,所培养的毕业学生难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以上说明,现有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或课程体系既不能满足学校内现有的教学要求,更不符合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认证培训的要求。
3 Web前端课程标准建设方案
3.1 建设方式
课程群的提出最早来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课群”概念,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7]。多年来,关于课程群的建设理论及实践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通俗地讲,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集合[6]。
由于Web前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技术更替频繁的技术生态体系,对于Web前端及相关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来说已经不是一两门课所能实现的了,必须要从全局出发、贴合行业需求,建设以JavaScript为核心的、模块化的、可重构的、具有随需应变机制的Web前端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8],而建设Web前端课程群,则还具有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实际意义。
3.2 建设依据
作为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职业岗位对应的课程标准,其建设必须体现1+X证书的内涵,要做到一方面跟校内课程体系的衔接,另一方面需要覆盖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的等级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Web前端开发课程群课程标准的建设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周期性的社会调研。周期性的社会调研是确保教学内的适时性的基本手段,主要是及时获取行业中Web前端技术的变化、变化趋势与选型偏向,逐步完善起Web前端知识体系与技术(技能)清单,并建立技术变更变化表。
(2)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是发布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即为“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判标准。课程标准的建设需要参考“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实现初级、中级、高级进行分级设计。
(3)行业标准。Web前端开发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中的行业技术标准也是课程标准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组织建设。
3.3 动态性
Web前端开发课程群课程标准的建设中需要建立一个动态更迭的机制,其原因有两点:(1)Web前端技术生态体系的技术更新频率高,主要表现为框架/开发库新旧更替快、技术升级与技术演进周期短。(2)技术的下沉引起的变更,比如前端开发中的Ajax技术、RESTfull API规范,以前要求高级Web前端开发工程师需要掌握和应用,现在已经成为初中级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要求了。
建立动态更迭机制的基础是技术生态的梳理与知识技能清单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1+X证书制度中的“四化”之“教学内容更新及时化”。
3.4 模块化、颗粒化
Web前端技术生态体系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技术繁杂多样、平行技术多。所谓技术繁杂多样是指涉及的知识领域/知识点多、细节多,比如结构化描述语言、样式语言、脚本语言、ECMAScript标准、TCP/IP协议通讯、路由技术、MVVM模式、RESTfull接口规范等等;而平行技术是指可以相互替代或进行选型的同类技术,每一个技术领域都有多种选择方案,如:主流框架就有React、Vue、Angular等,CSS预处理技术则有Sass、Less、Stylus等可以选择。
因此,知识技能的内容组织上,建议知识领域性的内容实现模块化,而知识点内容则可以实现颗粒化,既便于教学实施中课程内容的重组,更便于课程内容升级更新,进而实现1+X证书制度中的“四化”之“课群(证书培训)资源要丰富化”。
3.5 全局观、整体观
要以全局的视野和整体的规划来实现Web前端开发课程群课程标准的建设。首先要打破专业和传统课程所形成门户壁垒,以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为向导来组织和规划课程,其次,要结合课程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和学生学情进行综合考虑。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化、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目标的社会化[9]。
4 结语
Web前端开发课程群课程标准的建设只是1+X证书制度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深度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上来。同时,还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以资源库建设为发力点,进而实现教学内容更新及时化、课堂教育个性化、教育培训过程情境化、课群(证书培训)资源要丰富化之“四化”。
参考文献
[1] 季欣.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理念的1+X证书制度建设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3):24-27.
[2] 维基百科.前端和后端[EB/OL].https://zh.wikipedia.org/wiki/前端和后端,2018-8-8.
[3] 王巧莉.我国移动互联网轻应用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6.
[4] github.The State of the Octoverse[EB/OL]. https://octoverse.github.com/projects,2018/2018-12-10.
[5] 储久良.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14).
[6] 黄江宁.基于Webcomponents标准的前端工程组件化的改进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2).
[7] 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
[8] 李佛关,张尚民.岗位群、岗位能力與课程群联动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0):146.
[9] 陈正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5):82-83.浅谈开发模式及架构发展http://www.cnblogs.com/Erik_Xu/p/6241359.html.
[10]李英梅,夏伟宁,丁金凤.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群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7):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