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的环境成本计量探究
2020-06-30董云青
董云青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环境成本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明确环境成本的定义对于环境成本计量模式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环境成本定义经济学观点认为,是指为维护环境质量而支付的污染控制费用和污染造成的社会损害费用的总和。进行环境成本计量,是我国目前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生态保护 环境成本计量 探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c)-0109-02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出,日益恶化的环境,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更无法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加强对生态的保护,所以环境成本计量成为目前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环境成本计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1 保护生态与环境成本计量
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因为有了资源人类才得以生存,如果环境资源遭受破环,那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变得不那么理想。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讲,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确切的说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人类子孙谋福利的长远事,不是为了要取得单一的眼前经济利益就去破坏环境。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讲,环境保护体现了个人修养与素质,也表现了一种社会文明进步。而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环境成本计量是针对于自然环境成本以及环境污染成本而提出的观念,主要涉及自然资源消耗,或自然资源重造恢复维护成本,污染物废物处理成本。对环境成本的计量是监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质量的重要环节,将环境成本计量数据展示大众,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会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2 環境成本计量中企业与政府的角色定位
2.1 企业与政府在环境中的角色
我国环境计量工作正处在发展阶段,有诸多问题仍待商榷。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环境问题对经济影响极大,环境资源的无序配置会导致市场失灵。国内外成本计量主体研究表明,政府和企业具有成为环境计量主体的可能。但企业和政府在环境计量中各自的责任尚未厘清。就目前情况而言,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好的出路。政府企业间合作利用政府的强制力控制力影响力进行环境管理,利用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特点促进企业对保护环境措施条例的实行。科斯定理提出,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建立在产权私有化的基础上,支持彻底自由的市场,但是这个理论在应用到生态保护领域中具有一定问题。根据不同组织阶层的利益,是无法谈判出一个最终可以合理使用环境,达到环境使用成本最优化的结果,谈判的结果取决于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强弱,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最终达成的结果是双方在妥协的条件下达成的,并不能保证做到环境成本最优化。因此科斯产权定理在投入现实使用时出现了极大的困难。通过人来进行谈判,解决环境问题几乎无法实现。因为环境具有无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但从科斯产权理论中我们仍能获得启示,作为独立企业是无法承担计量环境成本的重任。因此国家和企业要合作进行环境成本计量,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直接用市场法进行计量,还应该结合多种方法,结合相应环境计量模型,科学准确合理地进行环境成本计量。
2.2 政府介入环境成本计量的方式
环境产权界定本身的特征无法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使环境可以合理分配利用。而我国企业缺乏自我约束力无法公平公正地对环境进行利用,合理分配实现环境利用的最优化。为了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政府便需要对企业进行干预。环境成本计量的过程,耗时长,内容复杂,政府要紧密关切企业的计量过程。例如通过法律法规行政经济手段对企业生产环境破坏进行惩处,使企业能警觉在经营生产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如下规定,可以解释为政府如何介入环境成本计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其次,在执法的过程中,相关行业、企业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在强检合格的标准下,对于未经强检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超出使用期限的强检器具企业依法进行查出。在执法过程中以《节约能源法》为行动指南,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在计量环境成本过程中,将会涉及到环境成本计量单位,对于该单位来说,如果仅仅应用传统的会计计量定义环境成本计量属性,这是不符合环境成本计量要求的。比如在开展一项经济活动时,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的,是无法通过货币衡量其价值的。因此,通过研究表明在定义环境成本计量属性时,需要通过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以及未来现金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定义。而对于环境成本计量单位来看,虽然一些生态环境资源是无法用货币进行计算的,但并不代表这些资源不具备价值属性,因此我们将提到边际价值理论,通过“效用”来对资源价值进行计算。在环境费用核算时,主要分为自然资源消耗费用以及环境污染破坏费用。其中,自然资源的消耗费用主要通过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行衡量,其次再考虑其国家储备量,针对企业的计量过程可以直接通过货币价值进行计算。而环境污染破坏费用的核算则需要通过P=P1Q1-P0Q0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在此公式中,P是环境价值,而P1则代表资源市场价格,Q1则代表该商品在标准环境质量下的产出量,对于环境污染破坏费用的核算方式还有替代市场法及假象市场法等等。
2.3 环境成本计量的企业主体体现
环境作为客观存在,支撑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企业作为能力更大人类集群应该承担更重的环境责任。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使企业发展与环境联系更为密切,企业需要承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这不光体现在企业应以持续经营为经营战略。更要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所以企业应该加强环保宣传和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做好环保基础管理。企业所承担的保护生态的责任是规定在法律之中无法逃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环境成本计量的最终目的,是环境利用达到最优化,人人具有环境意识。
3 结语
环境成本计量有其特定的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及计算公式,需要综合运用机会成本,编辑成本代替成本和传统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未来现金流作为环境成本,计量属性。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云计算得出数据轻而易举。但要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却很困难,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努力,还需要每个人都自觉地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才能达到环境成本计量的最终目标,使环境利用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周信君,罗阳,张蓝澜.基于生态环境损害的环境成本核算研究[J].商业会计,2019(19):87-90.
[2] 李文静.西安市工业环境成本核算及生态补偿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 李雪娇.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