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时代的无人驾驶商业机遇
2020-06-30白玉杰
白玉杰
2020年即将过半,在过去的5个月中,新基建升级为国家战略。
自动驾驶技术位于5G、AI、大数据中心几大领域的交汇处,新基建的出现将为其注入怎样的能量?
自动驾驶所涉及的技术颇多,而其感知系统决定着无人车能不能走好、能走多远,那么感知系统相关的自动驾驶全产业链又将迎来怎样的新一波腾飞?
驭势科技、轻舟智航、图森未来、声智科技、北科天绘、新石器、锐驰智光和亮道智能的8位垂直产业领袖近日就自动驾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
新基建的注入会为自动驾驶带来怎样的新商机?
驭势科技首席生态创新官邱巍在《新基建时代的无人驾驶商业机遇》演讲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自动驾驶与新基建的关系应是融合与赋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多项来自“新基建” 的前沿技术支撑与融合;无人驾驶创新赋能“新基建”下的产业升级,为交通、物流运输、制造业等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据了解,驭势科技已经在无人驾驶物流常态化运营中率先“去除安全员”,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在香港国际机场实现无人行李货物运输,在上汽通用五菱生产基地实现汽车生产零部件无人运输,无人物流车部署已达到百台。
图森未来副总经理薛健聪在新基建背景下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进程与机遇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基建不仅带来新兴科技延伸的新经济,更能下沉到传统制造业中,如何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无人驾驶拥抱新基建时应当思索的问题。
薛健聪认为无人驾驶商业化已经到来。
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到来需要足够的技术底气做支撑。图森未来专注于无人驾驶货运卡车技术研发与应用,在中国和美国均设有研发中心。被美国知名栏目CBS《60 Minutes》誉为“新的公路之王”。
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完整的L4级无人驾驶卡车解决方案,图森未来已经在中美多地展开商业化试运营,并和众多全球知名的整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陆续建立了联合开发与战略合作。
在中国,图森未来在上海获得中国首张无人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并在东海大桥开展应用于洋山港、临港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火车站间的无人驾驶多式联运。
在美国,图森未来已经开始向包括UPS、USPS、McLane在内的18家客户提供无人驾驶物流服务。2020年3月,图森未来宣布与UPS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合作已增加至每周20次,并新开通了一条连接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运输线路。
薛健聪谈到,“人类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如果重复、机械化的劳动用让具有智能的机器来替代,能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发挥创造力,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图森未来所做的事情正是将生产力从这些有危险性且重复的运输工作中‘解放。
新基建下的自动驾驶,如何避免堆人堆车堆历程?
东风已起,除了要趁势,还要思辨避免走弯路。
輕舟智航联合创始人大方博士发表了《新基建下的自动驾驶,如何避免堆人堆车堆历程》主题演讲。
大方博士认为,新基建中三大板块都涉及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它们分别是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新基建政策的出台恰好印证了创业者们的判断,无人驾驶创业来到了第二个黄金窗口。2019-2020年是无人驾驶创业第二个黄金窗口, 该阶段的关键词是产品和落地,大众和投资者回归了理性,市场对产品落地的呼声高涨。
作为世界前沿的无人驾驶公司,轻舟智航致力于打造适应城市复杂交通环境的“老司机”,拥有经验丰富的创始人团队,该公司的核心理念是轻、快、高效。基于优秀的创业团队和专业知识,轻舟智航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仿真”技术的关键作用,避免了发展过程中走弯路。
目前来说,无人驾驶还存在长尾效应,一些边界化难题尚未得到解决。大方表示,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是处理长尾效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AI感知新升级
语音交互就是解放双手,基于语音技术的新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将成为自动驾驶的标配。
但目前来说,传统车载语音交互存在三个问题:由于麦克风置于车内前排,而且为主动触发式,由于距离和噪音的影响,中后排位置的语音交互效果差;抗干扰能力差;内容局限、技能开发周期长。
在此基础上,声智科技联合创始人&CTO 冯大航分享了主题演讲《下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AI感知新升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声智科技的新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将采用分布式的麦克风阵列,为不通位置的乘车人提供更便利、自由的车载语音交互。
除了语音交互,声智科技还开发了基于远场语音交互技术的全链条AI操作系统SoundAI Azero,它对企业、个人及第三方开发者免费开放,致力于连接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与设备,让智能服务随处可享,具有广泛的场景实用性。
未来,声智将持续推动AI新的应用探索,为用户带来更便利、更舒适的全新生活方式。
面向新基建,激光雷达的发展思考
2019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激光雷达“中国造”炫目而抢眼。北科天绘是中国激光雷达的民族品牌,他们用技术和产品向世界证明激光雷达“中国造”的实力,在高精度传感器和测绘装备领域填补了我国多个空白,助推了国产激光雷达产业化发展。
北科天绘联合创始人&CTO 张珂殊博士在《面向新基建,北科天绘激光雷达的发展思考》的演讲中谈到,新基建会将更多的信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工业升级等方面,而激光雷达在此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这也需要激光雷达技术“真正理解”新基建,即做到:真三维、真实时三维探测;高频率、高精度即时测量;全天时、非接触无感测量;三维感知+ 计算,边缘计算;搭建三维量测时间、空间构架。
展望未来,张珂殊分享了面向新基建,北科天绘的愿景规划:具备“导航型激光雷达+测量型激光雷达” 全线产品生产能力的国际性激光雷达厂商。
对于新基建的引入对企业数据开采带来的影响,新石器合伙人、CFO李子夷直言道:基于真实的行驶数据,对于流程来说是一样的——采集、传输到服务器,在数据分类与训练上通常有着困难。
此前由于没有5G,数据传输速度太慢,而新基建的出现把这个平时需要三四天完成的过程缩减到半天,也缩短了训练时间,尽管它并不能直接提升驾驶的稳定性,但也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所谓新基建新感知,这对激光雷达是一个新的起点,然而激光雷达还是绕不开价格高昂这一实际问题。
锐驰智光CEO姜波则认为:一招解万题,激光雷達为什么贵?不只是量的问题,还是核心技术没有突破,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价格的影响远远大于量产的效果;单单依靠车企难以解决,唯有依靠激光雷达供应商自身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带来质的变化。
新基建的注入也会令智慧公路出现更多场景,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亮道智能CEO 剧学铭指出针对于不同功能、不同场景落地,激光雷达的差异化在加大,将会进一步丰富。在高速公路上,可能需要能识别300-400米内的物体的激光雷达;在德国,由于高速公路不限速,还需要在左侧配备高敏感传感器。
随着对自动驾驶的理解更加清晰,入场玩家的未来愿景也更加务实。对于自动驾驶L5级别何时到来,薛健聪认为思考L5的到来可能需要抛开时间维度,我们更需要思考现在的自动驾驶需求是什么。目前来说,还没有看到一定需要L5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新兴领域的自动化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又对人类出行将产生怎样的颠覆和革新?锐驰智光CEO姜波在圆桌论坛上的一句话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他说:“有的事情尽管会来的很慢,但只要是对的,它终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