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读与绘本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0-06-30游舸
游舸
一、引言
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自然拼读和分级阅读教学,至今并无定法。笔者有幸参加了外研社组织的首届“全国自然拼读与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了解了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8年11月,我校成功申报了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十三五”重点课题“阅读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然拼读教学体系研究”,子课题名称是“自然拼读与绘本阅读相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此,我们确定了主要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学生在校英文阅读时段的确定和自然拼读及绘本教学指导的基本方式
根据现行“新标准”小学英语一至六年级的教材特点,我们通过在三年级开展《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少儿版)》第一、二册的教学,以及《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第一至三级的阅读,来探索有效的阅读策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每节课有5—10分钟的阅读教学时间;利用每个班级每周一次的英语早自习(15分钟)或周二夕会(25分钟),让全校学生持续默读。此外,我们全期持续开展英文阅读方法指导,并保证学生每周至少20分钟的英文阅读时间。
(二)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1.自然拼读与英语分级阅读融入课程的指导
我们将教学话题和各册教材的教学模块一一对应,整合各类英文分级读物,将自然拼读读物、绘本读物、英文故事读物和小学生英文百科读物引入课堂,以此促使教师完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操作设想为:(1)在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开展《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少儿版)》第一册的教学和绘本阅读,尝试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进行补偿式英文拼读训练;探索研究低年级自然拼读的教学策略。(2)在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开展《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少儿版)》第二、三册的教学,并开展绘本阅读和初级英文故事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拼读朗读阶段;探索研究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3)在高年级段(五、六年级)开展《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青少版)》第一、二册的教学;探索中高年级英文故事阅读、英文百科阅读和英文初级写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向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迈进;同时,探索研究自然拼读和绘本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
2. 英语分级阅读课外拓展的指导
这主要包括小学生英语阅读方法指导、阅读策略指导、多种阅读笔记的呈现方式指导等。同时,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师生共读和阅读分享。我校三年级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参加了“外研社丽声英语寒假阅读打卡计划”,全年级共有185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了给学生们树立榜样,笔者还和学生们一起打卡,用30天完成了《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一书的阅读。在此次活动中,三丙班的姜卓汝同学获得“阅读小达人”全国一等奖,杨谨瑜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涂译中同学和樊佳霖同学获得全国优秀奖,笔者也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这些成绩令笔者感受到了学生对英文绘本的喜爱,他们也能够把在自然拼读课堂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绘本学习中。
下面,笔者将谈谈在公立学校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实现自然拼读教学和绘本教学融合的策略。
三、主要教学策略
(一)拼读教学,建立语音意识
自然拼读旨在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其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起对发音的感知。只要学生掌握这些发音规则,并加以练习,就可以轻松做到见词能读、听词能写。
笔者每周有三个课时,其中两个课时教授指定教材《新标准英语》,另一个课时教授《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少儿版)》第一册。这套教材主要教授字母发音,以拼读单词和“磨耳朵”为主。笔者以丽声字母卡和课件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画面生动活泼,环节设计科学合理,都是学生感兴趣且乐于接受的形式。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轻松掌握了字母的发音和拼读规则,同时通过大量“磨耳朵”,保证了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课堂上,笔者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规范课堂纪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完成拼读练习后,辅以大量拼读活动和游戏。拼读游戏多种多样,如拍字母卡、音素切分和组合、Bingo等,笔者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听单词、拼单词。由于学生较多,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了“小老师”机制:拼读又对又快且表现好的学生可以作为“小老师”,来检查其他组员的拼读是否正确,并帮助拼读错误的学生纠正发音和拼读。这样的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拼读兴趣,同时对培养师生之间的协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学生的拼读知识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笔者开始用绘本故事来辅助拼读学习,将拼读和阅读有效结合,以拼助读、以读激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的优点在于,它有一套能够与拼读教学配套的读物,即《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这不仅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字母发音和单词拼读,而且能够用生动有趣的绘本画面吸引学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对自然拼读充满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可适时融入拼读故事教学。
(二)拼读故事教学,提升自学能力
在进行拼读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拼读词汇都在绘本故事中出现过。由于学生已经在故事中多次听到含有这些单词的句子,所以能够轻松读出这些单词。用这些单词进行自然拼读训练,学生易于接受且可操作性强。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通过音素切分、音素组合和音素替换展开教学(刘宝胤,2015)。
下面以《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第一级 Zak and the Vet举例说明。
绘本中共有56个单词。除去重复的,有28个单词:sit,did,in,hit,him,will,Zak,ran,and,van,had,bad,jab,wag,not,fog,red,Jen,went,vet,get,better,cut,he,to,the,a,yes;再去掉六个视觉词:cut,he,to,the,not,a(领读几遍,以后逐步熟悉即可),按元音发音分类,其余单词可以分为三类。
1. sit,did,in,hit,him,will(教学重点音素/i/)
2. Zak,ran,and,van,had,bad,jab,wag(ran→van,had→bad)
3. red,Jen,went,vet,get,better,yes(vet→get)
第一课时可以学习Zak,ran,and,van四个单词,通过音素切分、组合、替换的方式学习拼读。教师要强调a的发音,兼顾z,g,n的发音,复习z和g的发音。学习a的发音时,要落实到人,保证每个学生都张嘴读,教师的任务是纠正发音。自然拼读教学环节中,强调学生要将每一个音素读得准确、清晰。尤其是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站起来训练。教师的任务就是听,判断学生的发音是否清晰、准确,并矫正学生的发音。我们不赞成对音素进行连发训练,如/a/,/a/,/a/。
对发音有难度的音进行变通训练。需要注意的是,g和n的发音较为困难,一般不单独发音,可以放到单词中进行训练。
总之,教师可让学生依据故事中出现的单词学习自然拼读,不必过多考虑字母的顺序。绘本授课伊始可针对一两个单词进行拼读训练。随着绘本故事的词汇量逐渐增加,在学习自然拼读之前,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每节课训练拼读的单词,把绘本故事中有相同发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放到一起来拼读,一节课着重练习一两个音素。当学生对拼读故事有了思辨能力时,笔者对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笔者以一节绘本課为例进行阐述。
(三)拓展拼读故事教学,激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在英语绘本教学中,我们可以绘本故事为主线,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思维训练。接下来,笔者将以《领先阅读·X计划》第四级Ants Bug Adventure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探讨。
1. 设置悬念,激活思维
分步呈现封面,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绘本封面(见图1)包含了出版社、作者、绘者、故事背景、故事主人公以及故事标题等信息,能让学生对故事产生期待和想象。若将封面内容完全呈现给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分步呈现封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第一步,遮挡书名等信息,只呈现作者、绘者等信息,而后向学生提问:What can you see
第二步,呈现封面上故事的主人公Ant,并提问:Whats his name 学生通过自然拼读的方法,拼出单词的发音。教师继续提问:Look at his face. Is he happy How does he feel Does he feel afraid Why is he afraid Can you guess
第三步,呈现故事书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Whats the title of the story 学生能够拼读单词bug,但是拼读adventure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给学生一些单词(见图2),让他们去发现规律,找出这些单词中共同的字母是什么,共同的发音是什么。然后,给adventure划分音节,让同学们来读。继续问学生What does “adventure” mean 这样学生便掌握了该单词的发音,词义则请同学们根据Ant的表情来猜测。
在这个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了几个含有相同拼读规律的词汇,让学生寻找这些词汇的相同点,总结拼读规律。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习拼读生词,拓展词汇量,增强阅读自信。
2. 观察分析,发散思维
而后,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故事,而是针对故事主题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Q1: Do you know any other bugs
此问题旨在令学生建立“bug”的概念。对故事主题的发散思考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有关昆虫的知识。教师让同学们做了前置性作业,即写出自己知道的昆虫名称,如butterfly,bee,ant,mosquito,ladybug,dragonfly,beetle等。
Q2: What is Ants bug
S1: Maybe its...
学生可尽情猜测。学生带着期待和疑惑,就会想读这个故事,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 深挖情节,训练推理能力
优秀绘本故事的故事情节有其精妙之处:或富有悬念,或前后呼应,或跌宕起伏,或悄然转折,或适时留白,或在简单的图文表述中隐含丰富的语音知识和趣味性。由于其趣味性和多向发展的可能性,这些情节的设计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要用心研读绘本,挖掘故事情节中的悬念点、转折点、留白点、隐含点和趣味点,利用故事情节的发展设问导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推理、思考的过程,在深层理解绘本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1)观察人物表情,挖掘图片细节,引导学生猜测。
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充满疑惑地思考“Whats Ants bug ”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察Ant的四个面部表情(见图3)。
教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并提问:Look at Ants face. Is he happy Why 这时同学们根据Ant的表情进行大胆的猜测,有的同学回答:He was bored, because nobody played with him. Maybe he lost the way. 教师让同学们听录音知道:Ant and his dad were on a walk. Dad had stopped to talk. “Oh, no. Not again!” said Ant. 请一位同学带着Ant无聊的情绪朗读句子。这时请大家观察第二幅图,提问Was Ant bored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推理。有些学生回答:He was surprised. 教师追问:Why 学生又开始猜测:Maybe he found a lovely animal. Maybe he found his favorite toy car/some money... 然后展示整幅图给学生看(见图4)。
这时呈现的是hollow log,学生遇到新单词,自己开始拼读,教师把元音用红色标识出来,六年级的学生马上能够自己拼读。如果不理解hollow的意思,教师就问学生:What does “hollow”mean Yes, it means “Kong”. What would Ant say 學生用了很多词语,如good,great,wonderful,cool等。这时教师展示句子并听录音,让学生补全横线上的单词,再次加深印象,并且读出surprised的情绪。
而后,教师展示图3中第三幅图的表情,并提问:How did Ant feel 学生回答:Ant was curious.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问What would Ant want to do 学生猜测:Maybe he wanted to go inside the log. Maybe he wanted to look inside the log. 学生的回答不一致,这时教师让学生听录音来验证答案。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nt 请大家想想办法,这是Ant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怎么办?是放弃还是想办法?同学们会想:不能放弃,必须想办法。有些同学说:Maybe I would have a magic medicine. Maybe I would be a superman. Maybe I would have a magic paintbrush. 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时我们来看图5,What had Ant got Good! He had a magic watch. What did Ant do He pushed the button. Ant turned small.
从话题导入到本环节的三个听力活动,形成了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任务链,先易后难,层层递进。这种有梯度的任务链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向较有深度的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过渡,开启了学生的多种思维通道。
(2)学生自主阅读,给图片排序,推理故事发展。
这时Ant进入了log。但是他好像被什么东西吓着了,请同学们猜猜,Why was he afraid 这时,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8—16页。默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流畅度,通过朗读和默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充足、丰富的阅读体验,加强学生的阅读精确度、流利度,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提炼和概括,梳理文本支架。学生从结构层面对文本有了更为明确和深刻的理解,思维的逻辑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细节内容,理解词汇、句型的意义,如鼓励学生理解句间关系等。教师出示表格(见表1),要求学生从Insect,Color,Size和Body Parts四个方面对Stag Beetle的特征进行自主提炼,完成表格(小提示:根据所需了解的信息,大声朗读第10页、第11页;快速锁定任务,完成表格)。
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文本支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Stag Beetle(颜色、外形、能力等),为描述自己的动物朋友做准备。可用句型有It is.../It has.../It can...等。
文本结构和逻辑属于文本的支架。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解读故事、提取信息,而很少关注文本结构。事实上,文本结构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支架,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简单易懂的文本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并输出语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方法,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4.读后拓展,训练思辨能力
首先,学生在前面分段学习和朗读文本的基础上,采用齐读、小组朗读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绘本板块有效的输出活动之一是模仿,这能够使学生用准确的语音、语调、语气朗读文本。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根据What did Ant do What did Stag Beetle do 两个问题,寻找关键词。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板书,采用合作的方式复述课文(可用的提示词或词组依次有:went,made,jump,ran at,yelled,help,found,ran as fast as,ran faster,jumped out,picked up,landed on等)。
这样的复述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纠正语音、语调,又能发展听说能力,为学生再现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再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保证(祖瑞、沈新良,2014)。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其思辨和批判的角度尚不够全面客观,但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在逐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协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并通读绘本后,可以引导其讨论: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stag beetle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I can take it to my home and feed it. I can play with it... 以此推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层次理解,整体概括,并进行评判。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problems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够知道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就要像Ant那样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此时学生的语言输出是真实的,是富有思考和情感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讲出他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既可以通过同学合作,创编对话进行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四、结语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斷、推理、归纳等方式理解故事,并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扩展了阅读的宽度和深度;最后将理性思维转向情感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者发现小学英语自然拼读和绘本阅读相融合的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绘本关注儿童的心理及社会性发展,学生能在绘本阅读中关联他们已有的经历或经验,并通过学习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策略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刘宝胤. 2015. 英语,爱“拼”才会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祖瑞,沈新良. 2014. 听说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 板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谈起[J]. 江苏教育,(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