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2020-06-30贺亚楠
贺亚楠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的不利局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环境质量切实得到了有效改善。分析了污染天气形成原因,从重点时段、重点时期污染管控、专项环境污染治理、部门协调联动等方面论述了环境质量改善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一步说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气 环境 改善 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98X(2020)03(b)-0085-02
在雾霾相对严重的几年前,怎样才能使蓝天白云常在?这是很多人提出的问题,也是众多人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的希望。党的十八大后,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新的水平,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4年以来,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对污染天气的影响,采取多种管控措施,减少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1 污染天气的形成原因
污染天气是指在无风、逆温和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在空气中堆积导致的空气污染现象。污染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份,影响污染天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污染物排放。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是污染排放的四大来源,也是大气重污染的主因和内因,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物是主要污染因子;二是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大气重污染的影响非常明显。风速低于2m、湿度大于60%、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m,极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三是区域传输因素。根据现有的天气预测模型,区域相互之间的影响平均为20%~30%,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可能会达到35%~50%,有时甚至会更高,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必须要联防联控[1]。
2 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2.1 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
从2016年至今的环境质量情况来看,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由于气候条件转差,湿度大,扩散条件不利,导致这6个月为空气质量较差的时段,也对全年空气质量整体影响较大。因此,在这个时期,生态环境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区域空气质量进行联防联控。结合国家的经验,我市根据本地势、气流、风向等信息也划分了重点管控区域。经过对全市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工艺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重污染天气管控工作实际,综合考虑季节特征、天气情况等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客观因素,细化完善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逐行业制定更加科学、精细的实施方案,指导企业科学施工、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合区域大气污染特征,推动重点区域分类施治,加强高污染行业差别化管控,强化城乡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2.2 科学研判,实现重污染天气提前预警
随着人们对重污染天气的关注和预报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天气预报系统和国内外先进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由空气质量专家组对近几天的空气质量进行科学研判,在污染团将要来临的3~7d内,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采取污染管控措施,降低本地污染源,减少污染团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影响。管控结束后,开展应急成效后评估工作,在典型污染天气预警响应结束后,及时组织开展污染天气应急成效后评估工作,预警发布情况、预案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响应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环境效益等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形成典型案例,制定改进措施。
2.3 突出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治理管控
夏季大气污染物以PM10、臭氧等占比突出,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点因素,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年度任务和具体措施,夏季应进一步明确时段攻坚举措。秋冬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臭氧问题突出,应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管控,减少PM2.5生成,同时加强对施工工地扬尘管控,降低PM10。
秋冬采暖季,气候扩散条件差,污染物以PM2.5、SO2、NOX、颗粒物为主,重点从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散烧等方面控制。
2.4 “冬病夏治”,减少污染物排放积累
重污染天气过后,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重污染天气的大部分程度上受气候、风向的影响较大,所以,每一次污染管控对整体环境改善的幅度不是很明显。因此,环境质量的改善重点应该放在工业结构调整、深度治理上来,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方面开展企业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创建绿色企业,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减少污染管控频次,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治理减排中,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另一方面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2.5 部门联动,多措并举,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靠一个部门就能做到的。所以,环境质量的改善也需要全市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将大气治理任务与压实地方政府和具体部门的主体责任相结合,持续压力传导,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控煤、控油、控污、控车、控尘等五个措施开展环境改善工作,实现煤炭消费减量、产业布局优化、运输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调整、柴油车治理、扬尘治理、工业绿色升级、清洁取暖、生态环境建设等目标,从而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的。
3 近几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全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力推进控煤、控污、控尘、控车、区域联防联控“五控”系列组合拳,着力削减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降低污染总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通过工业治理、控制燃煤、供暖改造、运输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根据我市近三年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来看,2018年与2016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同比下降10.9%,细颗粒物(PM2.5)同比下降16.7%,空气质量逐年好转。燃煤锅炉整治、工业提标改造、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扬尘综合治理是对PM2.5浓度改善效果较为显著的措施。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很大,污染物减排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强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协同治理,减少二次转化,降低PM2.5排放量[2]。
4 环境质量改善的意义
(1)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进入高收国家行列。在这一过程中,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决定着未来我国所承受的生態环境压力,促进转型升级已经受到重视和关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继续提升,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将逐步被替代[3]。
(2)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部.基本搞清大气重污染存在的三大影响因素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11/c_1124222373.htm,2019-03-11.
[2] 贺克斌.学者称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但减排任务依巨.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6/427355.shtm,2019-6-13.
[3] 黄宝荣,刘宝印,洪志生,等.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拐点综合研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