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影下, 这八大“朝阳赛道” 让你拥有未来!
2020-06-30史亚娟
史亚娟
时至5月中旬,相较于欧美各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疲于奔命,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稳步推进,开启了“后疫情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虽然给餐饮、旅游、零售等诸多依赖线下交易的行业,造成了猛烈冲击,但也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云服务”等领域的逆势增长,与疫情强关联的医疗健康板块,更是表现活跃。
徐徐展开的“后疫情时代”画卷,投资人看好的朝阳赛道有哪些?这些领域体现了哪些创新点和前景价值?本期“管理百家”与几位知名投资人做了一次深入采访。
一:“云生活”撬动
“云服务”的无限空间
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商Quest 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显示:春节假期后,移动互联网每天人均使用时长增至7.3小时。这一数据表明,消费者纷纷开启了“云生活”。
“与‘云生活相对应的是‘云服务,‘云服务可粗浅地理解为:在线上完成一些以前只能在线下才能做的事。这属于疫情催生的不可逆的生活方式,具有长远投资价值。”启赋资本合伙人胡祺昊说:这里的很多点子,是疫情期间宅家素人自发创造的,如云火锅、云喝酒等,这些自发创造出来的需求,很多都被一些有心的创业团队迅速抓住了……
胡祺昊认为:或许这些“云服务”领域的点子还处于原始状态,但需求就摆在那儿,其中一部分一定会保留下来,变成后疫情时代适合创业者切入的细分赛道。最典型是“云端卡拉OK”,一定是长期的需求。即以卡拉OK来切入一个异地、多人的社交场景,有很大的创业空间,接下来就看谁能把产品设计好,形成消费习惯,再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商业化运作。
二:公共卫生应急产业链,
有大量民资机遇
“疫情后,国家一定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大投入,将给医院建设和应急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机遇。”创客共赢基金创始合伙人李建军分析,疫情导致有效医疗供应不足,解决之道是加强资源投入,用好国家给与的政策支持,募集社会资本力量,推进一批中大型医院的建设,结合衛生医疗系统改革,丰富医疗资源供给。
李建军认为:公共卫生最重要的板块是医院,在公共卫生“补短板”的趋势下,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有机会。接下来,国家会花大力气把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建设做好,公立医院获得输血之后,可以实现规模化扩张。
此外,应急产业链也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比如: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厂家。对这些细分领域的民营企业,公共卫生系统会给出订单,保证其生存,一旦遇到新冠肺炎这类严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三:互联网医疗,将覆盖全社会
疫情加速医疗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让互联网医疗再度火热。此前已发展多年的医疗、医药数字化,将以疫情为契机,进一步得到覆盖全社会的普及。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均可纳入医保范围。
李建军评价:2020年伊始,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中作用突出,成为后疫情时代医疗投资趋势演变的主题之一。而在医保支付端的政策落地,更使行业有望迎来投资逻辑重构的拐点——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体系的一个大的爆发点,其中的投资创业机会,今后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刮起一股全民创业潮,而不只是巨头的游戏。
四:新型充电桩,是长线潜力赛道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疫情后,刺激汽车消费显得重要而且迫切。不仅如此,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大有裨益。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认为:新能源充电桩是一个极富潜力的长线赛道,一旦盈利,就会形成稳定现金流。“但是,面对未来10年、万亿级充电桩市场的缺口,资本真金白银地投进去,必须冒着当下阶段充电桩不盈利的风险,这就对资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投钱,还要对这个市场的长期发展做出准确判断,不能跑马圈地后认为只要把桩建起来就能坐享其成了。”
林霆表示:大多数充电桩项目,在技术和盈利模式上都有待创新,这是过去一些充电桩项目难盈利的原因之一,但随着充电桩上下游技术的发展,盈利模式将变得丰富和多元,前提是新兴充电桩具备整合新技术的能力,即:充电桩与通信、云计算、智能电网等技术有机融合。到那时,充电桩就能走出收取充电服务费的单一路径,例如:向上游国家电网卖电,将汽车上的电池储能反哺给国家电网。
五:“医疗AI”的应用
场景出现激增
疫情的爆发和防疫的长期化,虽对一些行业造成猛烈冲击,但却产生了对于医疗AI、非接触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大量需求。
其中,医疗AI显著提升了相关领域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对抗疫情的一线,直接发挥作用。以英诺天使基金投资的医疗技术公司——推想科技为例,专门从事医疗影像开发,已投入一线临床应用,武汉多家医院将“推想肺炎AI智能筛查系统”作为防疫物资引进。
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邓永强表示:疫情中“肺炎AI智能筛查系统”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后疫情时代,我们还将继续深耕‘医疗AI赛道。在未来,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实体经济,人工智能对个人、企业、社会,都将产生重大价值。”
李建军补充:以往,在医疗行业里,消毒机器人、送药机器人、机器人检测等都不是刚需,因为没有大的应用场景。而疫情之后,“医疗AI”找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六:工业互联网步入长周期赛道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18亿元人民币左右,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疫情之后,这个趋势还在加快。
李建军表示:中国企业整体的数字化比例不足5%,所有这些企业都需要数字化改造,工业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巨大。尤其随着“新基建”的开始,5G的深入建设,所有机械设备都要联网——大到做行业标准,小到做一个接口,所有企业都有工业互联网的分羹机会。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称:工业互联网属于长周期赛道,长周期赛道的特点就是需要投入大量to B业务,建议把产业链条拆分成几段,分阶段展开投资。
“不管是工业互联网领域,还是‘新基建领域,都不可能在理论研发之后就快速进入市场应用阶段,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模式的落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消费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短期内不会发生在工业互联网投资中。”
七:大量中国企业
从“经验化”高到“信息化”
疫情加速了几乎所有企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和信息化转型。
杨歌强调:疫情本质上是推动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什么不用‘数字化,而要用‘信息化这个相对底层的概念?是因为中国大量第一、第二产业尚未完成信息化改造,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疫情后的当务之急是——把农林牧渔和生产制造等产业环节,先从经验化提高到信息化水平。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三个多月了,市场供给侧出现了一个现象——凡信息化处理能力强的企业都生存了下来,因为这样的企业成本低、流转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在从三月份到四月份的一个月里,大量信息化企业就快速进行了行业收编、实现了阶段性整合。
反之,那些依赖所谓‘经验管理的企业,大多都被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杨歌认为,疫情期间,企业对信息化工具的爆发式需求,以及由此形成的使用习惯、工作模式,疫情后还将继续深化,由此将诞生更多面向B端的机会。
八:“全民SOHO”,远程
办公细分化大有机遇
疫情期间,以“全民SOHO”为代表的居家办公体验,让曾经仅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协同办公产品成为了企业刚需。
胡祺昊认为:在未来的经济版图中,“SOHO办公”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很多上班族即便“宅”在家里,也能很好地在线与团队协同完成工作。
胡祺昊表示:尽管远程办公已经有阿里钉钉、企业微信这些巨头级产品,但未来还是会有很多细分点等待创业者去挖掘。创业者想要在一个巨头已经看上的市场分羹,唯一的出路就是细分化,抓住其中一个点,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因疫情而生的新消費场景,
不会随疫情而消失
胡祺昊表示:疫情加速了一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比如:在线教育,在线会议、生鲜到家、餐饮企业零售化等,这些需求尽管在疫情结束后会有所回调,但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同时疫情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消费需求,比如:以往大家吃火锅、吃牛蛙习惯去店里,但疫情期间兴起了一种线上下单后送到家,自己加热后直接食用的模式……这类新消费场景,以后将会成为堂食的补充。”
“我们要学会辨别哪些属于受疫情短期驱动的消费模式,疫情后这类项目一定会回潮;只有那些与时间为伍的新消费场景才有长期价值,当然估值也会水涨船高……这就考验投资机构的专业眼光和判断力了。”
胡祺昊说,在疫情开始前就已经做好布局的投资机构,此次获益无疑是最大的。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