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其绿色发展路径

2020-06-30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碳化体育产业小镇

孙 慧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其绿色发展路径

孙 慧

(唐山师范学院 财务处,河北 唐山 063000)

通过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目标、核心结构及建设内容的分析,提出其绿色发展的路径。为深入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的系列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特色小镇;低碳化;体育产业

自2016年开始,国家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多个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和指导意见的文件。201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三部委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于2016年10月25日公布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1]。自此,人们开始关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学者也对特色小镇展开了研究。

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经过对小镇的规划设计进行评审和选拔,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的选定了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建设示范试点。在国家的政策、资金和建设方式上给予的优惠和帮助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在国家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地方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成为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绿色理念出发,剖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涵,分析其绿色发展的路径。

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涵

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探索[3]。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搭建体育运动新平台、树立体育特色品牌、增加适应群众需求的运动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镇域运动休闲、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并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和健康事业实现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3]。

1.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界定

1.1.1 特色小镇

2015年4月发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对特色小镇的概念予以界定,即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4]。由此可明确,特色小镇既不是传统的建制镇,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

特色小镇是一种市场化主导的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其本质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下的产业集聚、升级和培育问题,不同点在于特色小镇的文化IP营造,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的融合发展[5]。

1.1.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体育总局办公厅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也称作体育特色小镇,是营造特色体育文化IP,实现体育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在国家创建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创造一条经济、环境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

1.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类型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集产业、旅游及居住为一体的新型业态,基于其区域和业态特征及主要功能特征,可以分为产业型、主题赛事型、康体休闲型等三种类型。

1.2.1 产业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该类型小镇是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物流,横向上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最终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6]。

该类型小镇以体育生产制造业及其上下游产业为核心功能,以衍生体育文娱及休闲运动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城市而发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具有生产及旅游双重特性的小镇;在产业空间分布上,以体育特色核心企业为中心,四周围绕其配套企业或相关企业。

1.2.2 赛事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该类型小镇是以有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为核心,以与赛事相关的服务为延伸,以休闲体验活动为补充,而形成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

举办体育赛事是该类型小镇的主要功能,作为赛事主办地,需要具备优越的场地条件,高标准的赛事场馆以及高水平的赛事服务能力。政府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和企业的发展,该类型小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地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扩大举办地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增加小镇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益。

1.2.3 康体休闲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该类小镇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健康养生为主要目标,以多样化的、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球类运动、冰雪运动、传统体育运动、特种运动等)聚集为特征,结合旅游、度假等而形成的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小镇[6]。

该类型小镇一般位于城市或大型旅游目的地周边,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以一个或几个核心资源项目为引爆点,形成以休闲为核心的多个参与型体育项目[6];同时充分考虑家庭老少幼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需求,打造集体育运动、体育休闲、大众娱乐等为一体的项目集聚区。

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与核心结构

2.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目标定位为实现体育文化、产业、旅游、生活等多目标的融合发展。在多重目标发展中,以体育特色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撑的是发展的基础。三方引擎,即特色体育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和互联网引擎,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手段。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以产业、旅游及智慧化为引擎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手段,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体育特色小镇生态圈。最终实现包括体育特色产业链整合、优质文化旅游目的地、智慧化宜居城镇的三重目标,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2.1.1 体育特色产业聚集下的产业链整合

产业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既要突出特色,更要发展成为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延伸体育产业链,形成“产业自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聚结构,打造“特而强”的体育特色产业格局。注重产业专精发展、高端要素集聚和投入产出效益、产业模式创新程度及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2.1.2 旅游产业集聚下的优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体育特色产业为基础,但是单纯依赖体育产业本身,难以实现小镇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以旅游要素为内容,延伸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业集聚结构。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旅游的要素作为小镇发展的补充也是特别重要,每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都要依据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重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将小镇打造成以4A景区为主导和标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1.3 智慧化新型宜居的城镇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目标是促进城镇化建设。小镇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体育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居住及其配套服务的发展,满足居民就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需要,在互联网、进而形成智慧化的新型宜居城镇。

为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居民生活的智慧化,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具体运用,以体育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生产与生活的协调促进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产业和居住,促进小镇内体育特色产业、旅游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的不断升级。

2.2 运动休闲小镇的核心结构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必须满足特色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居民生活的需要,小镇的开发要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实现三重目标,建设和完善以下七个核心模块,逐步实现产业、旅游、生活的提质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2.1 体育特色产业引擎

体育特色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依靠特色产业吸引本地及附近居民,以形成特色产业人口。小镇以特色体育文化为引领,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植入各类消费引领性强、覆盖面广的室内外运动休闲场地设施,布局多个运动休闲项目,如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等特色项目,形成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体育特色产业链,将体育特色产业与休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康养、体育教育培训等有机融合,增加特色产业人员,逐渐提高产业效率和人员素质。

2.2.2 核心产业园区

核心产业园区,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特色产业核心部分的聚集区,包括体育特色产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与制造、服务的提供、人员的培训等核心功能。核心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统筹全局与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各项发展规划合理衔接,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以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核心要素,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资源、社区等功能性要素实现融合积聚。

2.2.3 产业延伸环

产业的延伸既是为了产业发展本身,同时也是为了体现特色小镇促进城镇化的功能,是构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围绕特色体育产业及旅游产业,形成产业延伸的一系列项目,并能够形成以中心区为核心,环绕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2.4 旅游吸引核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吸引外来消费人口。以4A级景区标准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在以体育为主题的特色观光景区、主题乐园、温泉康养中心、特色街区等旅游休闲项目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核心项目,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促进小镇的相关服务业发展,增加小镇的经济收益。

2.2.5 休闲聚集区

休闲产业的集聚是为了在满足体育产业消费的同时,满足旅游、休闲消费的需要,也是吸引外来消费重要供给,是消费产业的聚集区。聚集各种休闲业态,增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吸引力,留住游客并扩大其消费。

2.2.6 居住发展带

特色小镇的居住包括原有居民居住、农民城镇化居住、产业人口集聚居住及外来游客居住。不同层次的居住人口,对于居住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满足这四方面的居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合理安排局域内的规划,满足产业发展和居民居住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地产的开发,获取土地开发收益。

2.2.7 社会配套网

产业和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医疗、卫生、通信、娱乐等社会化需求的支撑,体育特色小镇是否实现和谐发展,取决于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建设的完备程度。关键在于社区内配套产业和设施能否满足居民生活和旅游产业的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等服务的需要。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产业(特色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旅游、居住、社会等多方面的模块建设过程中,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保证消费者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发展和旅游供给的低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实现经过逐步完善,最终建成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浓厚的体育文化气息、集聚融合的特色产业、绿色的生态环境、和谐宜居的体育特色小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互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构见图1。

图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核心结构

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的内容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赋予了产业、旅游、城镇化等多种功能,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发展特色小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试验田,对于特色小镇来说,绿色是必不可少的底色,既是红线、底线,也是优势所在;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走出一条绿色、集约、智能、低碳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7]。

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小镇开发要同时满足外来人员和镇域内的产业发展、体育活动和旅游需求、生活居住及其保障的需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绿色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绿色发展(特色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旅游绿色发展、活动(体育、旅游、生活等活动)绿色发展、镇域建设绿色低碳循环。这些内容协调一致,相互影响,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综合绿色发展体系,需从规划建设、发展战略、市场运营、外部营销等方面彻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小镇的低碳化和循环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体育特色产业绿色发展

根据前述运动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体育特色产业是小镇的核心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及吸引力。体育特色产业绿色发展主要是产业节能减排及其低碳化和循环经济,包括体育特色产业、核心产业园、产业延伸环等三个模块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产品生产和体育服务两个方面,本身具有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8]。根据2019年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体育产业分为11大类、37中类、71小类[9]。具体大类可见表1。

表1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表(大类)

资料来源:根据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整理而成

体育产业的11大类中,根据其提供的产品的性质及参与者不同,又可以划分为生产、服务、活动三种类型,其中活动的完成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完成、需要生产和服务的共同作用,因此从产业属性来看同时具有生产和服务的双重属性。生产和服务类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差别较大,且相比较来说生产型体育产业耗费的资源和碳排放明显高于服务型体育产业,以下将主要分析生产型体育产业低碳化的内容。

在体育产业中,生产型产业主要包括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兼具生产型产业的体育管理、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活动,生产型产业具有高能源、高碳排放的特点,是产业碳化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大型的体育场馆、场地、体育设施的生产建设,大型运动会、体育表演等都会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交通等资源。

3.1.1 产品生产环节低碳化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满足产品生产环节的低碳化,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生产体系,利用包括低碳的能源、技术、原材料等,生产出低碳产品,形成低碳产业体系。体育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除建筑物以外的特殊基础设施,如滑雪产业依赖升降机操作、造雪系统和高山娱乐项目,消耗能源非常大,开发镇域内低碳能源系统即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低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的应用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育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尽量使用符合中国环境标志低碳认证标准,生产的产品遵循环保标准。

3.1.2 施建环节低碳化

全球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5%-40%[10]。体育场馆建筑不论是在建造过程中还是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耗能都是巨大的,在总体能耗中占据较大份额,要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的低碳化必须从作为公共建筑物的体育场馆入手。

3.1.3 赛事活动举办低碳化

为实现人员和物资的合理流动,需构建绿色体育赛事物流组织机构,进行专业化策划和管理,实现赛事的绿色低碳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划,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赛事活动管理的难度,同时专业物流企业实时动态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赛事活动的意外发生。绿色体育赛事物流组织机构需要做到保证人员安全进出、对体育赛事进行实时监测、制定应对不同比赛结果的计划方案、垃圾处理问题等。

3.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旅游绿色低碳化

根据前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和组成模块,这部分的旅游绿色发展包括旅游产业和休闲聚集两个模块。基于绿色发展视角,旅游低碳化发展,实现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观光游憩、购物、娱乐等个部门要素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革新。现代旅游通常要借助于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入住酒店带来物质资源、水、电能及相关热能的消费,产生大量垃圾与废水;旅游体验活动对景观生态环境带来践踏负荷[11]。相关研究表明,包括旅游交通、住宿、旅游活动在内的整个旅游部门的碳排放密度是人类经济部门平均碳排放密度的5倍[12]。绿色低碳旅游发展理念需要落实到行动层面、渗透到镇域内的日常管理及生活中才有意义。

3.2.1 能源低碳化

能源消耗低碳化:实施传统能源改造,实施能源低碳化,采用风能、太阳能、水电能等绿色能源来减少和代替高碳能源;旅游设施节能减排:主要包括旅游酒店和旅游吸引物节能。通过在建筑设计、控制室温、调整照明等方面利用节能技术,采用节水、节电、节能技术,建立节水制度,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采用节能电器、环保建筑装修材料等。

3.2.2 景观低碳化

碳汇环境的营造:建立碳汇制度,营造低碳林区、草场、绿道,尽可能吸收、中和碳排放;景区生态保育与数字化监控:对试验区采取物种保育、栖地保育、迁地保育与环境复育等不同措施,建立景区重要物种和生态环境的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景观及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控;采用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在景区景观低碳化改造和建设中,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人造景观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3.2.3 服务低碳化

贯穿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交通和酒店是旅游服务低碳化的焦点。交通低碳化:区内建立绿色交通系统,修建绿道,倡导游客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或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接待低碳化:建立绿色饭店,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实行低碳绿色经营方式,坚持清洁生产;倡导低碳消费:建议游客在用餐、住宿时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使用,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

3.2.4 管理低碳化

主要是建立低碳管理与运营制度,成立低碳减排小组,制定低碳减排制度,为区内低碳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定期组织低碳旅游展板活动和低碳旅游志愿者宣传活动,倡导使用自助的包装塑料袋,发放绿色生态旅游纪念品,在讲解词中增加环保节能内容,及时提醒游客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3.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镇域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镇域建设主要是其城镇化发展目标下的居民发展带、休闲聚集区、社会配套网等三个模块中。镇域内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水循环使用、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废弃物管理、节能管理体系等方面。不断改善镇域的低碳管理能力,降低镇域内居民生活碳排放水平,实现镇域内生产生活的绿色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要引擎,依托地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小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国家城镇化步伐中,解决小镇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我国有4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但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0%[12]。城镇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的领域已经远远超过其承载的界限,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镇域建设应在符合其空间承载和环境承载的基础上,持续走低碳化发展道路。

3.3.1 妥善处理关系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与小镇生产、居民生活、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小镇生态环境,提供幸福生活的经济社会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是小镇经济发展的独特的“底片”,是体育旅游的“金名片”,小镇生态容量的大小,决定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强弱。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以良好的生态自然为发展基底,兼顾“特色”与“绿色”。利用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引入景观生态学分析,通过IBE生物多样性调查等技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小镇生态本底环境进行精准保护与特色培育,建成具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3.3.2 镇域内低碳化

可以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能源使用,包括普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水的使用,包括传统一次水资源节约利用,废水处理再利用;三是节能建筑和装修的利用,包括使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奢侈及过度装修等;四是域内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域内公共交通、增加绿地面积等;五是区域内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强化治理的组织架构、低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区域内的能源统计及能源管理制度、碳排放核算,加强社区信息服务;六是加强域内低碳文化的宣传,增加居民参与度,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愿使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使用节电器具,主动创建低碳家庭。

3.3.3 打造智慧绿色小镇

将互联网和物联网作为小镇现代化发展的手段,建设绿色低碳小镇和提高小镇治理能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将镇域内人员、资源、交通、电力等生产生活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小镇的管理智能化和低碳化。

3.3.4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在积极探索不同性质土地、不同种类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的同时,要杜绝滥占耕地项目发生。要加强政府社会监督,防止小镇建设被房地产开发主导,防止出现“烂尾楼”、“睡城”、“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等可能的资源浪费现象,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完善政府和居民委员会的有效监督机制。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要始终将“尊重自然,和谐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放在首位,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塑造经济、生态、自然、和美的宜居小镇。保持清新洁净的空气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经济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塑造一种独特的、高品质的绿色户外休闲方式和场所。

4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绿色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从布局规划、制度规划、树立观念等方面都要遵循绿色发展的路径。

4.1 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小镇布局规划

以绿色低碳循环理念,依据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小镇的建设规模。合理分配生产和生活各功能区的规模,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的实现与共同发展。以低碳循环理念,遵循生态平衡原理、以“生态优先”原则,规划小镇交通、绿化、水体等生态调节系统,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率,建立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运行机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理念,依托其区位优势、资源条件、能源状况,选择具有区域特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导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

4.2 树立小镇建设的绿色建设与运营观念

“绿色”是运动休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小镇的建设要依靠绿色技术,采用节约土地、水、材料、人力等降低碳排放的能源和技术,构建智能、集约、高效的绿色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小镇生态防治、保护以及修复的技术管控体系,保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建设和运营中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小镇建设要树立“资源有限”的观念,实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推进体育产业、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特色产业旅游、生态景观旅游、体育文化体验、体育项目娱乐的有机结合,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运动特色休闲小镇。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强化企业和居民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得企业绿色低碳经营和居民绿色健康的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

4.3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制度建设

以市场为核心,建立促进小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制度,依托市场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改变经济单向线性模式,向低碳化循环流动模式转变。从制度上保障各利益主体均可以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中受益。在市场为主的同时,辅以拉动居民绿色消费、政府购买和政府鼓励购买绿色标识产品的政策体系。绿色低碳循环的法制制度是小镇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通过逐级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绿色发展任务。

4.4 完善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的反馈机制

绿色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系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生共促,小镇内各利益主体在关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小镇内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和权利的同时,倡导社会所有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调动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共生机制。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遵循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形成有效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反馈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 黄毅,覃鉴淇.特色小镇及其建设原则,方法研究综述[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1):93-98.

[2] 吴阳,牛志培,布和,杨占东.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5): 9-22.

[3]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023 3.4/content.html,2017-05-11/2019-10-01.

[4]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zj.gov.cn/art/2015/5/4/art_32 431_202183.html,2015-05-04/2019-09-02.

[5] 邰杰.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江浙沪地区典型性特色小镇景观规划案例的调查分析[J].北方建筑,2018,3(3): 25-32.

[6] 搜狐网.四类体育休闲小镇及打造要点[EB/OL].https: //www.sohu.com/a/273264599_825181,2018-11-04/2019-11-01.

[7] 新华网.绿色是特色小镇的底本[EB/OL].http://www. xinhuanet.com/city/2017-07/03/c_129646318.html,2017-07-03/2019-09-05.

[8] 陆小成,骆慧菊.生态文明视域下体育产业低碳化研究进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33-47.

[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9/n4835/c902124/content.html,2019-04-10/2019-10-05.

[10] 陈业.论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发展[J].科技促进发展,2010,7(2):124-124.

[11] 蔡萌.低碳旅游: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17-17.

[12] 汪汀.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谈抑制三大领域刚性碳排放[J].建筑节能,2010,38(1):78-79.

AnalysisontheConnotationandGreenDevelopmentPathofSportsLeisureTown

SUN Hui

(Finance Offic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build a low carbon cycling sports leisure town. Through analysis of definition, development goal, core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sports leisure town and puts forward its green development path. It provides a goo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bout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sports leisure town.

sports leisure town; green development; sports industry

F062.9

A

1009-9115(2020)03-0134-08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3.03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9TY009)

2019-11-26

2020-04-08

孙慧(1976-),女,满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校对:王淑娟)

猜你喜欢

碳化体育产业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水工混凝土双掺矿物掺合料抗碳化性能的试验分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聚丙烯腈原丝中温碳化过程中导电性能研究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