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复古思想差异分析

2020-06-29全朝阳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散文

全朝阳

摘 要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次复古运动,明代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复古的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他们均主张学习秦汉之文,然而在写作手法、写作内容以及实践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明代七子派 唐宋八大家 散文 复古思想

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或者说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复古思潮就会随着而产生。古文运动是以韩愈、柳宗元为核心,经后人共同开启的一项复古运动,而七子派是明代复古运动的主要人物。他们这些都分别以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一次复古运动,复古运动不是文学的退化模式,而是退化过程中的某种进步。无论是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欧阳修、苏轼继承发扬抑或是李梦阳、何景明等提倡的文章复古,他们所推崇的复古秦汉古文,都是古代散文领域的典范。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复古思想产生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明七子派于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复古,接着分析了具体的明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复古思想的差异。

一、复古思想产生的原因

在中国浩浩荡荡的文学发展史上,复古是一种极为频繁的现象。中国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的复兴都有一定内在的联系。他们是一种文化的思潮,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先秦两汉的文章一直是历朝历代文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从《诗经》《楚辞》再到司马相如的汉赋等,文人们总是能从这些文章中找到自己想要写作的模型,再加上我国主统思想儒家的信而好古的理念对古人产生的影响,因此,当文学以及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对现有的文学形式感到不满意,不能够通过现有的写作模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人们就会想要通过改变现有的文学形式,就会从更加古代的文学经典作品以及文学形式进行借鉴,通过复古来进行文学上的改革,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明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复古介绍

经过前人在复古道路上的不断探索,明代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复古掀起了一场复古的潮流。唐初,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当时的散文形式多以骈文为甚,例如,唐初四杰之一杨炯写的《盂兰盆赋》,这篇文章利用华丽的辞藻来描写武则天在如意元年(692)将盂兰盆分送佛寺的情形,更是被认为“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当时这样的文章多以用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且给皇上上奏疏就是用这样的字体。之后后期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就变成了简单易懂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文体是经过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之后又为欧阳修等宋代散文家继承。而韩柳二人发起的此次运动的主题口号就是“文以载道”,而文体样式与当时南北六朝延续下来的文章样式,也就是骈文的形式,有所不同。此次运动无疑是成功的,再加上宋代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传承,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地此种样式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散文文学的高峰,他们这些传承者也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大家的集大成者。明代七子派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称前七子),打着复古旗号,寻求文学出路。七子拥有着大部分文人都有的文人傲气,对充满着贪污腐败的朝廷以及懦弱士气的社会不满,他们也强烈反对当时社会朝廷中流行的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不满。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走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路子,旨在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在文学见解以及作品的创作上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如何景明,他的思想比较灵活,对古人的作品希望能够领会他们的文章主旨,不模仿他们的形迹,以希望能够达到“达岸舍筏”的目的,而且他的诗比较重才情,偏向于清新明丽的风格。他们在当时社会的文坛上声名鹊起之后,其他们的文章写作风格——即复古主张,就立即风靡于天下,一时间成了社会文章发展形势的主流,同时在当时的文坛上掀起了一股文学复古运动的风气,而这场运动在文学史上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于此同时,模仿的痕迹太重也留下了一些弊端,而且显得创造性不强,忽略了文学本身发展的特点。

三、明七子派与唐宋古文家散文复古差异分析

1.从复古理论方面。从文章内容来看,韩愈提倡的复兴儒学不仅仅是单纯地恢复古礼,钻研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写下地典籍著作,而是在吸收了儒家经典地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出了儒家的新思想理论,也就是道统论。此理论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心性哲学,以维护大一统为目的的政治哲学,以弘扬自我、张扬个性、追求自由与独创为特征的艺术主张。学统、政统、文统,三统合一,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仁义之道。他们提倡尊崇儒学古道,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以除弊救时为宗旨。比如,他就在《答李翊书》中介绍了自己创作的经验,他强调“道”为“文”心,“文”为“道”表,而“道”与“文”是一体的。韩愈所提出的这种“道”是七子派他们写文章时没有注意到的,他们更加重视利用文章来抒情,抒发他们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比如李梦阳说“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徐祯卿也提出“因情立格”。从文章文体来看,文体就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骈体文和台阁体诗以及八股文是唐代古文运动以及明代七子派复古运动的主要形式,唐宋古文运动的开创者以及跟随者写出的文章文体意识较弱,他们一方面在学习典范的文体,另一方面他们也重视开创新的文体,而明代七子派作者的文体意识就过于强烈,他们写出的文章过于追求规矩,因此难以有创新,尤其是“八股文”的盛行,无论是“代圣人立善”的体制,还是“八股”的程式,这些都极大地抑制了文人墨客们的创造性,限制了他们思想的迸发。

2.从复古实践方面。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加入道学的理念;再者,他的散文多是有感而发,比如我们熟悉的《杂说》,他就是通过伯乐千里马的故事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抒发出来,再说《祭十二郎文》,他侄儿去世,他并没有用复杂晦涩的语言来写,而只是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哀痛,欧阳修对于韩愈的评价很高,“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余尝与圣俞(梅尧臣)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而七子派作者的文章则更多源于古代的经典著作,将这些著作进行重新再组,并未达到他们所说的“舍筏登岸”。例如李梦阳,他在《再与何氏书》中写道:“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摹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他这样的观点就刻意去追逐古人的作品,而忽视了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忽略了文学所要具备的创造性,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模仿成为一种时尚,致使每个人写出来的作品、抒发出的情感都是一样的。这最终就导致了当时的文学作品失去了后来人们研究的价值。

综观上文,在写作理论方面,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都在主张去模仿前人的作品,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但是唐宋八大家在追求模仿的同时也在反对一些文辞上以及文风上的刻意模仿,因此,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一直备受推崇,以致于在明清时期,也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的文学圈中也刮起了研究唐宋八大家散文的风潮。在复古实践方面,七子派一度提出了要去模仿古人的作品以及创作方式,反对作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反对标新立异。因此,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之后的文章千篇一律,失去了原有的创新。

三、结语

唐宋古文运动的复古思潮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几百年的传承过程中,文章的形式以及内容一次次根据作者的想法、时代的变革在不断地创新,最终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而明代复古运动也经过了前后七子的共同传承,也在历史的不断变革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们都是复古先秦两汉时期的各种文体著作,但是最终取的结果不一,然而最终都在历史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愈.韩愈全集.钱仲联,马茂元校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刘熙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叶庆炳,邵红.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

[7]陈书录.明代诗文创作与理论批评的演变[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

[8]史小军.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唐代古文运动与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文体学省察[J].人文杂志,2002(3).

[9].季英杰.明代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复古思想差异分析[J].广州: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猜你喜欢

散文
2021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30名)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其它的交给时间(散文)
2018年《西部散文选刊》最佳评论奖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