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文化市场管理的思考
2020-06-29王守俊
王守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市场工作者切实强化阵地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创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理念和思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需要再次结合文化形式,领会文化底蕴,进而催动市场服务新起航,结合《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文化市场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规则》等规范化文件,建立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的新章程。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对策
引言:
文化建设是在当前人们文化意识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市场。目前,我国普遍重视文化学习。文化市场的服务和管理要与时俱进,结合多元文化理念,整合哲学、价值观等,通过文化实践,形成文化管理的系统结构,把文化管理融入科学管理之中,要宣传健康观念,普及健康观念。分析了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的新形势,探讨了市场管理部门应增强的意识,最后提出了文化市场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面临的形势
1人民群众法制意识逐步增强
不得不说,尽管上述网络无法承受污染人们眼睛的信息,一些失职的人层出不穷,改变做事方式,但广大民众还是有一定的抢眼和辨别能力。当今的文化法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促使文化管理者充分结合法律要求,在客观事实的层面上进行服务评价。提出了满足群众需求、真正服务群众、衡量文化市场运行实际情况、推动文化服务实施的文化管理与服务对策。
2.新媒体的崛起
基于互联网的发达发展,在传统媒体的层面上,彻底的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形式,并填充了传统媒体的漏洞,衍生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除人们家喻户晓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外,更拓展了信息面,不仅一些营销媒体大量的编辑信息发送,网民皆可以自行传播资讯,彻底让我国各族人们联通起来,更为便利的进行集中讨论。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每日的信息传播量无可估计,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纷纷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传播具有暴力、淫秽等信息,部分网络红人直播平台上,低俗娱乐更是屡禁不止。甚至是公众人物也在平台上煽情,擅用自己的影响力造成社会不安,如“曾轶可机场事件”,擅自拍摄执法人员工作,暴露执法人员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最终被官方视频“打脸”,在监控证据下又不得不道歉,而在此之前,曾轶可不明真相的粉丝已然掀起了对执法人员的人肉大战,执法人员不堪其扰,受到了无端网络暴力的攻击,微博平台原本是为了传送新闻讯息,让大家同仇敌忾,发表自由言论,形成社会新风气的网络渠道,却成为了某些人泄私愤的地方。
二、新时期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需增强的意识
1法制意识
文化管理要始终围绕法制要求展开,文化管理有关人员应加强法制意识,同时注意展开文化法制的宣传工作,减少无知分子的不良文化传播几率,在管理的惩治环节,充分结合法律要求进行教育,化解现有文化矛盾,树立新的文化风气。
2.创新意识
多元化变革让社会迈进了一大步,改革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创新的契机,人们的思维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文化市场服务与管理必然要加强创新意识,跟随当前改革的脚步,围绕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整管理的范畴,加大管理的力度,与时俱进结合新型文化传播渠道进行创新管理思考。
3.人文意识
新时期文化市场的管理最缺乏的就是人文意识,不能广开言路,听取群众的心声,过分注重让上级满意,得领导首肯,反而不能俯首了解群众的意见,事实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文化管理应注意的,文化管理中应结合新社会的新风尚、新思想宣传健康价值观念,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
三、新时期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
文化检查可与其他的有关部门配合起来,完善管理机制,并在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如对夜店、KTV、酒吧、餐吧、网吧等各娱乐场所的相关证件、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消防通道、禁止未成年进入标语、各规章制度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与消防部门联合,进行文化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排查,在管理上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分别结合当地的文化市场制定检查方案,文化的监督与服务不可泛泛而谈,应结合文化市场综合管理条例,注意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听取社会意见,展开执法部门与群众的联合监督,综合执法队伍应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落实执法责任。
2.创新管理理念
应成立文化事务管理的非政府文化结构,适当结合我国的文化发展建立工艺美术委员会、电影学会、博物馆和美术馆委员会、文化委员会等。结合当前的传媒信息发展事态,可成立独立电视委员会、广播电视规范委员会、新闻投诉委员会、网络观察基金会实现对传媒业的管理。管理的范畴也应该加大,原本在管理上还较为注重对传统媒体的服务,新时期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注意对网络娱乐文化的监管,同时扩充对旅游文化、工艺文化、设计文化等的管理,制定与之对应的管理计划,尤其是对于新兴行业,应结合国家有关政策,采取分门别类的管理方式,在普遍的管理基调上,加强针对化的管理分析。
3.增强服务能力
文化部门应提供服务窗口,将优质文化资源引入公共文化领域,破解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不足问题,解决网吧、KTV资源闲置问题,可以快速构筑低投入、高水平、常态化的新型文化圈。兴办网络文化课堂,建立中老年上网培训班等,優质文化资源引入公共文化领域,既破解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不足问题,又解决网吧、KTV资源闲置问题,可以快速构筑低投入、高水平、常态化的新型文化圈。文化的服务层面,应真正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群众的需求,展开文化的融合,进行文化宣传试点,结合群众的反应与反馈,引导文化市场自发构建出更加优良的文化环境,打造舒适的文化氛围,并创新出优质的文化产品,公开文化管理信息,落实法制责任,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型,满足群众日益递增的文化精神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文化市场的管理,应建立积极的意识和理念思维,采取多形式的管理办法,提高服务力度,落实管理与监督,从而与时俱进提高文化市场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郎冬雨.我國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价值特征与演进逻辑[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18(6):61-67.doi:10.3969/j.issn.1009-6566.2017.06.012.
[2]李少惠,王婷.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动逻辑和行为策略——基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政策执行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0(5).
[3]李少惠,王婷.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动逻辑和行为策略——基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政策执行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5):61-69.doi:10.3969/j.issn.1009-3176.2018.05.008.
[4]周兰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逻辑与实践形态[J].地方财政研究,2014,(4):21-26.
[5]胡税根,陶铸钧.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逻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