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0-06-29胡乐毅
胡乐毅
摘 要: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国家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亦要围绕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和核心观念,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并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表现出优秀素养。本文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内涵解读入手,探索如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推进核心素养深度落实。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化学学习的模式非常机械,对于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频频碰壁。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创新型问题是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目前,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化学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学科,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發展,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和理解化学,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和观念等,都能获得长足性进步。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内涵解读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与以往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不是一个结果,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去标,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谨慎科学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在多个领域都能够获得突破性发展,增强学生的成长性知识和较强的迁移能力。
在化学学科中落实和发展核心素养,要兼顾陈述性学习、程序性学习和策略性学习的同步开展,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化学知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氧化还原”是高中化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学生不仅要能够影响氧化还原的定义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具体的现象解释氧化还原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判断氧化还原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认真审视该氧化还原过程所产生影响使学生具备整体关联性的化学学习意识。同时在策略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如何更好地推进该氧化还原过程或进一步避免氧化的发生。这就从抽象性学习向具体学习实现了深度迈进。学生不止掌握了几条规律原理,而且可以用它们来处理复杂的化学问题,并从观念方面使学生树立全面发展意识。
二、宏观与微观共同推进开展意义学习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的同步推进。从某个单一的、片面的角度去了解化学,认知化学材料都不具备有效学习意义,只有将宏观与微观同步推进,才能够深度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对于学习充满热情。
以“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教材中对于它的微观知识涉及的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常常只是从性质、制取、收集等特征方面去记忆,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宏观意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延伸,结合近年来冰川数量的变化,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通过多年来历史数据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冰川消融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冰川消融后,在全世界各地都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效应。在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图片,生动为学生讲解冰川消融引起的水源变化,气候效应使得西北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这种生动细致的展示方式,不仅增强了课堂容量,而且可以让学生们树立普遍联系意识,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小的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考察和学习,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在变化与平衡中认知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变换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难点知识。很多学生认为其过于抽象,不便于掌握。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具体的题目时,学生很难分辨其中酸、碱、盐到底该何时达到平衡状态,原平衡状态被打破之后,又如何达到新平衡。根据题目给出的假设条件,学生很难做出有效的准确性判断,这就导致学生的化学比较分析能力发展不够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通信通法的角度给予学生一些方法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是学生建立化学变化的观念,充分认识化学的动态平衡。并通过一些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现象去观察本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化学理论的深度理解。
如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有颜色的试剂在水中饱和、析出等的变化,让学生们亲自去开展科学实验,还可以结合一些加热、降温等方式,让学生们去开展一些控制性实验。学生开展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建立学习经历档案,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习探究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不仅会站在结果的角度来思考,还会有效反思整个实验开展过程。积极从多个角度去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升学习的建构性,让学生们从“学会”向“会学”深度迈进。
四、在开放性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渗透给学生应用意识,在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发展其社会责任意识,指导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
如让学生们统计自己家每个月的水、电消费情况,并让学生们集体讨论,商议一些节约水电的具体措施。这样一些小而精的议题,学生们很容易找到切入点,而且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能力。节约用水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做好一水多用,如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脸的时候不要接着水龙头来洗,而是把水装在盆子里,这样洗脸水还可以用来冲马桶;再比如爱护大自然方面,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爱鸟护鸟活动,不要去破坏它们的小窝,更不能破坏鸟蛋;节约用电方面,可以在夏季把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在冬天把空调调低一度,这些都是一些细节,但是如果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在节约用电,低碳环保方面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此外,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路径彰显核心素养。以化学教学的开展为例,除了以传统的课堂为阵地外,教师还可以探索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群组等方式来开展网络授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创新化学教育的开展形式,更可以全面提升教育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形式更加灵活。再比如多个学科的教师可以联合起来,大家一起举行一些网络知识竞答,贴近学生的兴趣开展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学习的热情。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要想提升效果,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成性和发展性,让学生们具备学习能力之后,再去开展其他的部分的创造型学习,这样就能具备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丰富。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有效带动,使学习的意志更加坚韧,从长远性发展及社会层面去审视化学,分析化学问题,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娟利.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为例[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 002(002):P.60-62.
[2]楼晶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 新课程·中学, 2018(3).
[3]赵敏.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