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初中学生的责任担当策略研究
2020-06-29王强
摘要: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责任感是驱动一个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有责任感的人更易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笔者将从微主题班会课、体锻训练、宿舍管理及课堂教育这几个方面谈谈在小组合作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小组合作;责任感培养;课堂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如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已被打破,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重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小组合作成了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但是,通过近几年的课堂观察和研究,笔者发现小组合作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很多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不强。基于此现状,本人提出在小组合作背景下责任感培养的几种策略:
一、开展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作为一种时代担当精神,需要在德育过程中给予重视,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班会课是班级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的作用,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意识。如以“人人吃糖果”为主题的微主题班会,教师可将全班36名学生分为6小组,每小组6人,每组分发6把比手臂长的勺子和一大盒糖果。班会开始后问学生“在只能使用勺子并且不能移动糖果盒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组内每位同学都吃到盒里的糖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讨论结果各异,教师邀请成功吃到糖果和没吃到糖果的小组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填写自评表;根据小组的合作情况填写小组评价表(两个表格运用于所有的小组活动中)。最后,教师根据自评表,小组评价表及课堂小组合作记录评出最佳小组,颁发小组奖品并进行班会总结。
通过此次微班会课,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小组成员只有通过互相喂糖果才能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吃上糖果。在合作过程中,只有每位小组成员配合才能完成此任务,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意识。
二、充分利用体锻训练,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
21世纪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身边的社会、团体、同伴共同生活和工作。因此,学校体锻活动除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利用游戏教学等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体锻训练应打破传统的以跑操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小组建设的项目,如“六人七足”、“拔河”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能展现出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識。
以“拔河”比赛为例,在体重等物理因素相当的情况下,小组要获得胜利,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拔河技巧外,还需要小组合理分工和不断训练。小组按负责排位、研究拔河技巧、组织训练、口号带领等工作进行分工,若小组成员的责任感越强,获胜几率就越大。
三、完善住宿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裕,长辈们疼爱有加,导致很多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责任感。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各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荣誉感,树立良好的班风,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部分初中生还没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宿舍管理应从宿管“严管狠抓”转变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可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小组,宿舍长为小组长,在宿舍常规管理中小组分工,互相监督。把宿舍内的每件事情比如生活物品购买、纪律监督、卫生监督、水电安全管理、日常公物维护和报修等等分别细化的分配给每个宿舍成员,让宿舍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成为宿舍的管理者。以这种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监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重视小组学生个体差异,提升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教学渐渐的转化成“以生为本”的教学。因此,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应了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理念。这样课堂上将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学困生”群体往往出现对讨论的问题“漠不关心”的现象。学困生作为学习小组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教师应设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在此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学困生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应该明确掌握本班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有分层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明确自己要达到的要求。制定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要给予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任务,并适时指导、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学困生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当其他同学发言时,小组长要督促组员做好记录,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扬集体精神,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问题。制定小组考核标准,把帮助学困生的学习实效,纳入小组考核中,鼓励更多学生关注学困生,真正给学困生带来学习的幸福感。
(三)鼓励学困生多发言。很多学困生在学习方面不敢主动发言,在同学们举手发言的时候教师要更多让学困生发言,树立他们的信心,确保他们也能成为小组的发言人。
(四)鼓励学困生做一个倾听者。学困生由于自身学习方法欠缺和学习知识的漏洞让他们参与学习时会有障碍,在此,教师要引导学困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及时、认真的做好笔记。
(五)组建学习小组的科学性,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有意地把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里。最好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学困生,可把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例如:每个小组可以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成员的发言要点,报告员负责将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等等。
(六)评价体制向学困生倾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各小组间建立竞争机制,把帮助学困生的成绩作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与小组总成绩挂钩。教师要比较学困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给予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加分奖励。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就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师既要关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允照.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J].山西:新课程,2008(10):4~5.
[2]梁文睿,邝丽湛.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教育建议[J].湖南: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8):42.
[3]刘冬梅.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及活动模式探讨[M].山西:教学与管理,2006(4):28
[4]张苏春,王洪录,张元峰.基于差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研究[J].吉林: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06~107.
作者简介:王强(1990-),男,汉族,江西上饶市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