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视频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研究

2020-06-29董春艳刘琴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本素养化学教学

董春艳 刘琴

摘 要: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演示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和掌握化学的规律,本文提出一系列实验视频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丰富了化学实验的形式,促进化学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实验视频;基本素养;化学教学

引言:

科学本质观指的是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与落实,人们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从科学本质观的角度切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其从科学本质看待分析和理解化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紧密结合知识特色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一、演示实验微视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需求

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实验教学观,实验教学是我们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去思考探究物质的本质。而化学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结论的过程,获得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体会,进而去认识理解并掌握化学的概念、原理、物质性质等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演示化学实验教学时,可能会出现教师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大班级坐在后排的学生对演示实验观察不清楚,或者一部分实验现象稍纵即逝不利观察,以及不利于课堂重现和学生课后复习时的实验重现或实验探讨等等问题,会削弱了实验教学的效果。虽然如今网络上已经出现大量化学实验视频资源,可以下载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但是这些视频内容陈旧单一、实验时间过长,受限于课时和实际教学环境,教师不能很好的利于这些视频开展教学设计和内容的讲授,不利于课堂实验创新探究的开展,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认知的需求。这个由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微信息时代创造的微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娱乐体验,微视频所独有的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微视频教学将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种趋势。

因此,利用微视频简短、目标明确、使用灵活,制作简单等特点,制作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微视频,替代传统的实验视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进而优化化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微视频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明白实验的认知功能。具体而言,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自己明白,二是让学生明白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当然,师生明白的广度、深度可以不一样。只有教师明白实验视频应用的理由,实验教学才不会陷入小题大做、避簡就繁的尴尬;只有学生明白实验视频应用的理由,他们才不会陷人眼神闪烁、思维无序的迷惘。在紫甘蓝变色实验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紫甘蓝汁是类似于紫色石蕊试液的一种有色液体,pH传感器是测定溶液pH变化的一种数字仪器。通过实验中紫甘蓝汁颜色的变化以及溶液pH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在紫甘蓝变色实验中,教师自身应该明白,对于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这一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以往通常是借助实验过程中的气压变化(塑料软瓶实验),或者是通过检验反应后的生成物碳酸钠来间接证明反应的发生。我们要探究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pH的具体变化,必须将实验定量化,该实验视频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的:该实验中会出现5次左右的颜色改变,对紫甘蓝汁的浓度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也有定量要求,否则变色现象就难以稳定和连续计量溶液pH的方式来证明该反应的发生,从而使实验变得定量、可视、有趣。

(1)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学习实验素养

针对初中学生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而提出教学建议,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没有对实验进行必要交代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一个实验视频,让学生看得一头雾水,教师还急于要他们描述现象、分析图像、推测结论。如此教学,欲速则不达。在实验视频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的仪器、药品、用品。在紫甘蓝变色实验中,夏师通过实验视频向学生交代所用的仪器和药品(提示:该实验中用的是干冰、紫甘蓝汁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是放在直径为8cm、高为25cm的直口厚壁玻璃瓶里做的,很有视觉冲击力),明确实验观察的重点:溶液的颜色变化和pH的变化图像。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一份紫甘蓝汁在酸碱度不同的溶液中的显色表。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习基础实验素养,明确实验操作过程,理解实验原理。

(2)重视实验视频结果的解读

对学生而言,他们依据美轮美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情况,还要从溶液的pH由最初的12.5逐渐到小于7的过程中找到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证据,“看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同时,还要对最终所得溶液的pH维持在略小于7的水平作更深刻的解读(这种解读结果不一定要告知学生):随着反应的进行,最终所得到的并不是碳酸钠溶液,而是碳酸氢钠和碳酸的混合溶液,溶液呈弱酸性,pH小于7。老师对学生进行实验视频结果的解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

三、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中学化学教学主流期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化学实验教学视频应用成果展评活动。展评期间,选手们为大家呈现了化学实验视频的教学应用和研究成果,精细的实验设计、成功的实验展示给参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专家的提问和点评更是给参会教师以极大启发。此外,一些省市教育部门主办的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评比、基本功大赛也时常催生优质的实验视频作品。这些活动的规范组织、有序开展,对推动化学实验教学视频的研究和普及,无疑是有益的。

结论:

总而言之,化学是中学最重要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所以其学习难度比较大。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优化和创新视频实验教学方法,以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文敏.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124-125.

[2]严晓玲.基于模型建构和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课堂案例研究[J].才智,2019(06):140.

[3]秦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06):45-46.

猜你喜欢

基本素养化学教学
新时期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养研究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