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活化和链接

2020-06-29侯晓文鹿杰

参花(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侯晓文 鹿杰

摘要: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更在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标志和灵魂,凝结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哲理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研究,并对这些精华进行灵活应用和有效链接,能够帮助学校更高效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本文就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相关问题展开论述,探究传统文化在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青少年教育 素质教育

一、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活化

(一)传统文化视角下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任何时代,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涉及民族历史、国家基本国情以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等。中国传统文学代表作之一的《礼记·大学》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的传承是历代中华儿女立志报效国家、保卫国土的思想来源。

当今正处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少年的关键因素,通过传统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文化学习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沉淀中涌现出大量的爱国主义篇章,例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卫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岳飞。中国自古就有爱国主义的传承,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推动当今青少年的思想文明建设。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有知行合一的要求,现代社会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年人更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即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比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更重要的位置,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需要教育环境的感化,更重要的是靠个体的素质和觉悟。在《论语》中,孔子为代表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萌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思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上进思想,这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自我的约束和士子对美好德行的追求,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利用,能够提升现代青年人的素质和修养。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链接

(一)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新媒体技术引进素质教育工作是社会高新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背景下,学校在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时,应用传统文化为载体完善学习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做到当学生在平台上进行问题求助或者问题思考时,对学生的疑惑能够及时了解,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古人智慧和先例进行解答,增加学生平等对话和接触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的机会。

(二)加强课程建设,用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在这一点上,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强有力链接,需要教育界加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课程建设。让素质教育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中,提升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在这一点上,各个年级的学生课程设计应该有所差异,中小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中。只有让责任担当、明辨是非、自立自强、相互尊重等美好的品德融入学生的课程设计,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一代青年。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的主要渠道。因此,教育工作者的重心首先应该放在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上,其次才是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进而利用传统文化的影響,培养高层次的新一代青年。

参考文献:

[1]沈建华.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化和链接[J].教育研究,2015(36).

[2]马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视野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危机与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3]上官莉娜,王飞.社区文化场域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以武汉市H社区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

[4]李敏.“家”文化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4).

(作者简介:侯晓文,女,本科,潍坊市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教育、普通话教学;鹿杰,男,本科,潍坊市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