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旨谈“情”

2020-06-29史宜望

参花(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秦可卿风月晴雯

本文是我即将出版的《情解红楼》的序言,也算是《情解红楼》的内容提要。我认为“情”是《红楼梦》的关键词,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看作是对曹雪芹笔下的“情”的一个白描、素描。

——题记

秦可卿姓“情”,晴雯也姓“情”,但秦可卿的“情”是风月之“情”,晴雯的“情”是真性情之“情”。晴雯是情文的谐音,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情文”。

和秦可卿同性情的有贾珍、秦钟、智能儿、贾瑞、司棋等。秦钟和智能儿因为风月之情,不仅他们自己悲剧了,秦钟的老父亲也赔上了性命;贾瑞因为风月之情死于王熙凤之手,应该说,贾瑞之死多少会给王熙凤带来一些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开启、强化了王熙凤的毒辣和无情,所以贾瑞之死对整个荣国府都可能产生长远影响;司棋因为风月之情在大观园落下了一个绣春囊,因为这个绣春囊,大观园被抄检,司棋自己被撵走。此外,晴雯的悲剧也与这个绣春囊有直接关系;“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因为风月之情不但自己赔上了性命,还背上了宁国府“造衅开端”的骂名。贾瑞临死时跛足道人送给他一个“风月宝鉴”,书中说孔梅溪为《红楼梦》所题的一个名字也叫“风月宝鉴”,这显然如脂砚斋所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告诫人们“诫妄动风月之情”。

当然不能把所有的罪过都归罪于风月之情,正如智能儿和秦钟父子的悲剧那样,秦业对“情”和“欲”的敌视以及他对智能儿尼姑身份的偏见才是悲剧的直接原因,尽管秦钟和智能儿都有点轻薄,但他们相爱的本身没有错。显然,秦业和贾政、贾代儒一样都是封建社会的“理”的代表,秦业制造“情孽”(秦业即情孽的谐音),这显然是作者暗示“理”的无情才是导致秦钟和智能儿悲剧的直接原因。同样,导致大观园被抄检、司棋和晴雯被撵走的绣春囊也只是诱因,而直接制造悲剧的是贾府上层的统治者(当然这其中也有王善保家的煽风点火、助纣为虐),抄检大观园让人们直接看到了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封建社会的“理”对人的摧残。由此明显感觉到,作者一方面在反“理”、反封建,另一方面又在告诫人们“诫妄动风月之情”。

和林黛玉“一桌吃,一床睡”(《红楼梦》第二十回)的贾宝玉完全是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孩子,但他在太虚幻境领略了情欲声色,从太虚幻境回来后他又和袭人初试了云雨情,贾宝玉因此知晓了风月,这样,情欲声色对贾宝玉来说也成了诱惑。初试云雨情不久就是贾宝玉进学堂开始接受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的“洗礼”,这样,贾宝玉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必须直接面对情欲声色的诱惑、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的侵袭的一个社会人。种种迹象表明,贾宝玉虽然最终出家当了和尚,但他最终抵制了各种诱惑、压迫和侵袭,从而保持了人的自然本性,仍然是一个“人”。《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这样看来,《红楼梦》可以简单地看成是贾宝玉这个顽石的故事。贾宝玉只是众多补天的石头中的一个,所以《红楼梦》又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故事,因为在作者眼里,“人”都应该有人的自然本性,人的自然本性其实就是顽石的本性——顽石精神,这也是贾宝玉、晴雯、林黛玉、妙玉、香菱、史湘云等人所具有的真性情。

很多人无法抵制风月之情的诱惑、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的侵袭,没有什么才能且胆小怕事的贾宝玉为什么最终能够保持“人”的本色呢?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字——情。首先,林黛玉的“情”让贾宝玉轻易抵制了袭人的情色诱惑(轻易但并非一帆风顺,比如贾宝玉看到茗烟和一个女孩子偷情时,他就想立即去找袭人,而那时林黛玉刚从苏州回来)。除了林黛玉的“情”,晴雯的坚强、芳官的无畏、刘姥姥的乐观、妙玉的高洁、彩云的勇敢、香菱的纯粹、史湘云的真诚(这些都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内容)都是贾宝玉一路走来的精神食粮,晴雯之死更会让贾宝玉彻底走向无畏。

贾宝玉在他的唯情之路上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都是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封建思想对人的腐蚀以及情欲声色对人的诱惑,所以笔者认为反封建以及告诫人们“诫妄动风月之情”都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因为封建制度直接压迫、残害人,封建思想侵蚀人的本性,情欲声色腐蚀人的灵魂。无论是反封建还是告诫人们“诫妄动风月之情”,这都是作者对“人”的关注,所以如果一部《红楼梦》浓缩成一个字的话,这个字也非“人”莫属。

如果说秦可卿和晴雯代表着“情”,即风月之“情”和真性“情”,那么贾宝玉和秦钟就酷似这两个“情”的兄弟,因为很多人眼里的“情”是近似“淫”的风月之情,但曹雪芹眼里的“情”更多的是指真性情。正因为如此,真性情的贾宝玉、晴雯、林黛玉、妙玉、香菱、史湘云才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人。那么贾珍代表着“欲”,贾政代表着“理”,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只是讨论了“情”“理”“欲”,人和社会除了物质之外也不外乎“情”“理”“欲”,曹雪芹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细致、耐心、全面、客观的讨论,所以很多人把《红楼梦》看成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真性情之“情”就是人的自然本性,而本書正是从“情”和人的本性的角度来探索《红楼梦》,所以叫《情解红楼》。

作者简介:史宜望,男,汉族,安徽省岳西县人。现供职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秦可卿风月晴雯
即景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红楼梦》中特殊而神秘的女性
关风月 无关风月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之处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风月
风月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M的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