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弹力绷带在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29王仁强张松岩李巧梅

今日健康 2020年3期

王仁强 张松岩 李巧梅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用弹力绷带在重症监护患者桡动脉和足背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ICU重症监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5例,观察注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棉签按压方法止血,观察组患者在动脉采血后使用普通棉球压迫穿刺点后再用医用弹力绷带缠绕两周后固定的方法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在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效果、减少皮肤瘀斑及出血、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弹力绷带在桡动脉和足背采血后压迫止血作用明显,其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每位患者分开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能有效避免压迫用具交叉使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医用弹力绷带;动脉采血;压迫止血

弹力绷带是用自然纤维编织而成,质料柔软,弹性极高。主要用于外科包扎护理。其形状可以通过绑扎的形式对创面敷料进行固定或限制肢体活动,以对创面愈合起到间接的辅助作用,具有自粘等特性。目前临床工作中动脉采血,主要是为了进行血气分析的检查,了解机体氧的供应及酸碱平衡的情况,也是抢救危重患者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桡动脉和足背动脉走行表浅,易触及定位,利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采血后的按压止血也是操作中的重要部分,按压效果不好就会出现再出血、血肿以及皮下瘀斑。在桡动脉和足背动脉采血后使用医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减少再出血、血肿和皮下瘀斑,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作用突出。以重症监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对比分析医用弹力绷带在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

以重症监护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账组75例,观察组75例。纳入标准:1、动脉采血前,采血部位未见出血、血肿、皮下清淤、红肿、瘢痕、硬结、破溃等。2、必须一次穿刺成功。3、操作者均由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完成。4、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动脉采血拔针后采用棉签按压法压迫止血,按压约5~10min,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无出血即可。观察组患者动脉采血后使用棉球按压穿刺点,再用医用弹力绷带缠绕包扎两周,时间约5~10min。

3、观察与统计

观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和瘀斑的发生率。记录护士完成每5例患者动脉穿刺所用总时间。应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两组操作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总分10分,满意:>8分,较满意:6~8分,不满意:<6分。

4、统计学方法

根据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血肿、出血或瘀斑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X2,卡方=6.9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不同的方法压迫动脉采血后的效果,观察组发生血肿、出血或瘀斑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

5.2 护士工作效率统计

每5名患者动脉采血完成后进行时间统计,对照组平均使用时间为60min,观察组平均使用时间为30min分,每位患者操作时间减少平均约6min分钟。对照组护士工作满意度72.5%;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93.4%。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6、讨论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及纠正酸碱度和电解质失衡有重要意义,在急诊及重症医学科运用非常广泛[1]。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是医疗护理的重要工作部分,为降低穿刺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进行了此项研究。应用医用弹力绷带进行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弹力绷带属于医用耗材,取材方便,使用简便,材质和特性符合使用要求,压力均匀能够保证继续有效的压力,临床使用效果显著,降低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发生血肿、出血或瘀斑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观察组每位患者操作时间减少到平均约6min分钟);国内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后穿刺点按压 止血时同通常为 5-10 min[2];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觀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另外,使用医用弹力绷带作为压迫止血工具,能有效避免用具交叉使用,使用后可作为感染性废物丢弃,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总之,医用弹力绷带应用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效果良好,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护士满意;用后丢弃,能够避免用具交叉使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婧,魏利娟,陆志娟.不同按压方法对动脉采血后局部止血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2017,10:130-131.

[2]邢鑫欣,刘秋云,王艳玲.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 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