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厂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研究
2020-06-29彭华容
彭华容
摘 要:国营长江船用机械厂(463厂)作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附属工厂与实训基地,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工业遗存资源。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与工厂的改制注销,它作为学校工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对463厂工业遗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着学校的校园建设、文化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为此,本文从463厂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入手,探究其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的途径与模式,提出了促进特色资源转化,推动军工精神与海洋文化融合的寻、承、创、续四位一体的创意发展模式。
关键词:文化;传承;创意;发展
1 463厂的历史发展
国营长江船用机械厂(463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知音大道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内,以原武汉机械工业学校附属工厂为基础,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改为武汉柴油机配件厂,第二厂名为“五七机械厂”,工厂代号为“四六三厂”。
撤校改厂初期,正处于“十年动乱”后期,工厂生产趋于停滞状态,成为国防工业八十个老大难单位之一。1975年开始坚持全面整顿方针,以大庆油田企业管理的规范整顿管理。工厂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使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经济效益大为提高,1978年被省市和六机部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1979-1982年顺应形势发展,进入改革建设阶段。1983年国营463厂企业整顿五项工作验收合格。
1970-1984年15年来,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产品质量月趋稳定。300活塞,LL771B型、LL772型轮胎离合器、石油套管等4种产品分别被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湖北省优质产品;300活塞缸套得到国家船检局长江区办事处的认可。其中,石油套管接箍产品获美国石油学会(API)的认可证书。
1984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船总人(84)1632号文和湖北省政府鄂教职(84)7055号文批准工厂恢复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武汉船舶工业学校,工厂改为船校附属工厂,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撤销原四六三厂代号,留用长江船用机械厂厂名,原四六三厂的十五年办厂历史,宣告结束。
1998年,学校升级为高职高专,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船用机械厂即附属工厂(原463厂)作为学生实习基地。2011年附属工厂与原工程训练中心合并组建工业中心,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主动作为、克难奋进”的精神,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圆满完成国营长江船用机械厂(原463厂)的改制注销工作,并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双高时代的特色实训园区。
2018年底,由原463厂3-09车间改造成的“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的产学研创综合实训基地——产品创意设计中心率先建成。该中心依托武汉船院深厚的海洋装备制造业背景与资源优势,注重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激光加工、3D打印等新技术应用相结合,践行“艺术与科技结合、设计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构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校企融合、工学一体、产学研创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焕然一新的工业中心成为学院集工程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以及科技开发、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单位,下设机械制造技术中心、现代制造中心、钳工技术中心、热加工技术中心、电工技术中心、普通机加工技术中心等六大实训中心。具有较强的培训、研发和生产加工综合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工业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将附属工厂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要求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开展了“产品生产与实训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建立了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 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
2.1 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途径
从外部环境而言,463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它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知音大道上,南瀕月湖,北临汉水。毗邻汉阳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以琴台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为依托的知音文化功能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以近代工业为主题的张之洞博物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传说,为这片区域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463厂在武汉船院的历史发展史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是其工业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区内大量厂房为校园规划建设,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表1为基于SWOT的分析情况。
通过SWOT分析,463厂的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将其改造升级为学校的特色实训园区,探寻其历史记忆,挖掘文化价值,进行传承与创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力,不仅是积极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校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传承463优秀文化,就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与校园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对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新趋势,对文化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
通过调研与访谈,作为学校实训基地的附属工厂(463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丢失了它的部分历史文脉,但其独特的建筑景观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一栋栋红砖厂房作为工业遗产的一部分深刻记录着当时生产与教学的珍贵历史印迹。
2.2 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模式
笔者针对463厂的文化传承与创意发展提出了“促进特色资源转化,推动军工精神与海洋文化融合的寻、承、创、续四位一体”的创意发展模式。即:寻-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特色,承-以弘扬军工精神为载体,创-以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为动力,续-以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
2.2.1 寻——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特色
挖掘特色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463厂的历史演变,尤其是在改革建设的转折阶段,如标志性事件、先进人物事迹与社会影响等。其次是厂区的工业技术特色,如具有良好结构体系与空间利用潜力的旧工业建筑、军工产品的生产设备、技术成果与典型产品等,保留红砖历史肌理的建筑外观并进行内部空间功能置换;再次就是在特殊时期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精神文化内涵。
463厂多年来作为武汉船院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如张之洞、徐建寅、吴运铎、朱毅等中国近现代军工史上的杰出人物。拥有抱冰广场、运铎广场、汉阳兵工厂康乐桥遗址、汉阳兵工厂火药碾盘碾子、汉阳兵工厂火药实验块、兵工砖、建校纪念碑等历史遗迹。以463军工文化的历史与精神内涵为基因,整合资源,注入现代海洋文化元素为创新表达方式,如创意海洋、智慧海洋、科技海洋、装备海洋等主题内容,体现文化的传承、创意的延伸与附加价值。
2.2.2 承——以弘扬军工精神为载体
463厂多年来作为武汉船院工业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院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需要继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精神,弘扬463军工文化与“继往开来”的历史文脉。 加强文化育人,秉承“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船院精神,铭记“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厚德、笃行、致用、创新”的校训。坚定“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建校理想,打造“深蓝色海洋军工梦”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民族精神教育充分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产业、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与衔接,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2.2.3 创-以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为动力
围绕中国制造、“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科技资源平台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和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463特色实训园区,通过专业融通、专业群合作、校企深度融合,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服务湖北和船舶行業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服务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发工作,解决企业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推动技术改造创新。
2.2.4 续-以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
创新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以“转主体观念、重德育实践、承优秀传统、造时代工匠、创协同育人”的做法积极打造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平台。始终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依托“严精细实”军工质量文化,将创新创业思维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教育教学一体全面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专业教学活动与学工教育活动充分结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紧跟科技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以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新新,乔治.基于工业文化因子的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家具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