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资产绩效管理的对策
2020-06-29张锟卢烨琦姚卓夫
张锟 卢烨琦 姚卓夫
摘 要: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资产登记不到位、产权界定不清晰、管理标准与制度缺失及管理经费无保障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长久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法律体系、建立公众参与表达和管护的机制、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资金供给结构,构造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五条对策,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表明国家对乡村建设的力度加大,近年国家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建设完成后疏忽管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资产绩效管理。但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存在资产登记不到位、产权界定不清晰、管理标准与制度缺失及管理经费无保障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用,阻碍了资产绩效管理的有效执行,必须尽快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对策进行探究。
1 构建长久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缺乏监管机制必然导致各单位无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无法准确高效进行监管活动,因此建立长久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任务。
首先,要理清乡村基础设施的管理链条,协调多层级、多部门参与管理,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问题,提升资金的监管效率和使用效率。可以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来强化刚性约束:首先由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宏观上的布局。然后各省级单位根据中央的指挥,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管理,将任务布置至各县、市级单位,由各县、市级单位自行落实。同时,多部门的协调管理包括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等部门的合作,各部门应各司其职,从建设、保管、处置、核算等方面多维度展开监管工作。
其次,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制定管理依据,明晰产权,遵守“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准则。要保证对基础设施进行准确的产权登记以及后期的实地检查,相关单位要能有效获得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归属、建设情况、维护情况等一切相关信息,明确各单位的权责,实现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统一。
另外,必须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强化“建养一体化”,在项目立项时就要将管护资金考虑到预算体系内,而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要将后期管护效果纳入到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内,以此来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应加强工作的公开透明化,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评价,切实保护公众利益,减少基础设施缺少管护的情况,进一步促进监管工作开展。
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是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制度保障。只有用法律規定建设标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才能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追责。也只有法律上给予约束,政府部门等各方的行为才会规范,才能使监督行动行之有效,才能顺利运行执行机制,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才能顺利开展。
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规章,但总体来说,整个乡村基础设施管理法律体系还不够全面,想要实现乡村管理法治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有些内容缺乏依据,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局势下的乡村管理的需要;有些规定脱离实际,缺乏一定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在实际的乡村基础设施管理中付诸实施;执法不严、执法素质低下等都是目前比较困扰的问题,导致乡村管理法治效果低下。因此,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法律体系是十分必要和不可或缺的。
3 建立公众参与表达和管护的机制
我国目前存在着公众参与意识和程度浅薄的问题,并且从供需失衡和管护两个方面影响着基础设施管理效益。因此首先我们要改变供给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提高村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可以组织村民公平设立村民委员会,由村委会成员定期了解基础设施相关建设、维护等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然后召开村民会议,报告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收集意见,并针对不合理、不合规、不到位的执行环节提出调整意见,使村民真正成为建议的提出者。
村民是基础设施的直接被服务者和受益者,基础设施的建立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他们的需求意愿,使供给始终贴合民意,这就需要提升村民的表达意识,形成顺畅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和渠道。村委会应充分听取村民对于本村的生产发展和开源节流各方面的合理意见,修正完善基础设施管理方案。完善村级设施管理系统后要引入全面管理机制可以更好的引导村民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其全面的设施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有很大提升。
另外,要加强村民的自觉意识,提升他们对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关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是与他们自己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管理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其实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能动自觉性,构建人人都爱护管理基础设施的和谐氛围和景象。
4 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资金供给结构
由于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要增加政府的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因子。政府应是主要的资金供给方,承担主要的供给责任,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单纯依靠政府资金难以满足,并且效率低下,又因基础设施可以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收益,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建立以“以政府资金为导向,以企业和信贷资金为支撑,吸引集体资金和农户资金的入账,同时以外资等资金作为补充”的融资机制,形成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供给结构。在各个方面的资金支持下才能大规模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我国大环境下对于乡村基础设施的需求。
5 构造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要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效果评估,包括立项预算、投资决策、建设监督、运营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设计一套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指标所表示的普遍意义,使该体系在各种情况的资产绩效管理中都能发挥最大效用。构建绩效评估指标时还要从实际上考虑可操作性,指标设置要符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操作方法要相对简单易懂,不能过于复杂,符合效益大于成本原则。同时还要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扩充评价的主体不能只局限一部分人,完善评价的指标使之不断健全并且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让评价体系更加合理高效。
另外,建立奖惩机制褒奖和惩处是评价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奖励尽职尽责、工作完成度高的部门或个人,也要对工作完成度低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只有建立更完善的责任追究与保护制度,奖励与处罚同时到位,才能达到约束和激励的双重效果,从而更科学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查筠.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业,2019,(33):146-147.
[2]姜贵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为乡村振兴助力[J].农业经济,2019,(2):234.
[3]曾福生,蔡保忠.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J].农业经济问题,2018,(7):88-94.
[4]张海玲,王昕,孙莹.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3):174-175.
[5]周琰.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理主体责任虚化及对策分析[J].发展研究,2015(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