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06-29杨灏研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暴力校园

莫 然 杨灏研 龙 潭

电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将校园欺凌的话题又带入了公众的视野,引发了大众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话题的广泛讨论。近年来,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安全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危害,然而因校园欺凌的学理理论供给不足,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难以准确把握校园欺凌防治的执行落脚点,限制了实践治理的效果,校园欺凌成为了我国普遍存在且棘手的难题。

校园欺凌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对此现象我国政府与学界都颇为关注,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制定对策,无奈制度执行仍不到位,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应深入理解教育部、省级教育厅制定的校园欺凌防治规范性文件,推进各市级、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动社会力量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欺凌行为防治指导手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切实引导学校落实执行校园欺凌防治工作。

一、校园暴力、校园霸凌以及校园欺凌概念之辩

长期以来,学界对校园暴力、校园霸凌和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非常模糊,有部分学者认为校园暴力、校园霸凌以及校园欺凌是同一概念,可以互为替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与校园霸凌、欺凌的内涵与外延不同,不应该被混用。①徐久生、徐隽颖:《“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概念重塑》,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 年第6 期,第44 页。校园暴力、校园霸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始终无法形成共识,使得学界在探究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以及应对策略的学理问题时频频受限,不利于有效防治、深入探究校园欺凌现象。

(一)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的概念辨析

在我国早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学术探究上,最先使用的是校园暴力一词,据笔者检索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校园暴力”的文章在1989年就有,并一直持续至2002年。此后部分学者开始使用“校园欺凌”的概念,但涉及“校园欺凌”这一概念的文献仍属于少数。直至2016年,研究“校园欺凌”的文章突然猛增,而这一变化主要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有关,在该通知中,我国政府首次在正式文件明确使用“校园欺凌”的概念,并对“校园欺凌”的定义及范围都给了明确的解释。反观校园暴力到校园欺凌概念上的变化历程,官方的立场是希望将校园欺凌事件的范围扩大,并将校园欺凌事件的介入时间点尽可能往前移动,而通过官方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了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存在着明显的差别。①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年第2 期,第44-46 页。笔者在研究近十年的校园欺凌事件的文章时发现,目前仅有少数学者会将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两个概念进行混同使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的内涵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这两个概念在范围、程度上均有较大的不同。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之间应该属于“种”与“属”的关系,校园欺凌的范围大于并且包含校园暴力。从字面的含义可看出,校园暴力仅代表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侵害行为,而校园欺凌则细化校园欺凌事件的范围,将语言的挤兑、生活中孤立排挤甚至一个带有针对性的眼神均列入校园欺凌的范围,囊括了一些非暴力的行为,扩大了校园欺凌的范围。另一方面,从欺凌的程度上看,校园暴力已经是上升至违法犯罪行为,可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涉未成年人暴力的法律法规无缝对接,而校园欺凌则包含了一些尚处于法律灰色领域的行为,若不出台相关的法律或者规章去规制这些行为,那么该类欺凌行为将在校园内为所欲为,肆意作恶,污染校园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校园霸凌与校园欺凌的概念辨析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我国研究“校园霸凌”的文章直到2010年才有,略晚于校园欺凌,但其在2010年至2016年的研究热度是明显高于校园欺凌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校园欺凌事件的研究成果日渐成熟,引入并影响了学界对校园欺凌的学理研究。校园霸凌是英语“School bullying”的音译,属于舶来名称,据笔者查阅中国知网中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献资料,其定义及范围与2016年《通知》中关于校园欺凌的描述无明显差异,二者可以等同视之并互换使用,不应作硬性的区别。但是,随着2016年《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出台,“校园霸凌”的使用频率迅速下降,而使用“校园欺凌”的文章相较于2016年之前,增加约六倍之多,可见学界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有意用“校园欺凌”替代“校园霸凌”的概念,废弃校园霸凌改用通称的校园欺凌成为普遍化趋势②李思:《校园欺凌概念的法治界定——兼论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暴力的关系》,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6 期,第68 页。。

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基石,要想深入探究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对策,就必须严格明确地对校园欺凌的定义和范围统一化、规范化。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出台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就校园欺凌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方案中第三项第一款将校园欺凌解释为“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此界定明确了校园欺凌对象、特征以及范围,有效地强化民众对校园欺凌的认识。然而,基于校园欺凌的隐蔽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校园欺凌的概念不应该局限于肢体、语言及网络等可感知的方式,而应该提炼校园欺凌的特征,以此作为标准对概念进行广义理解,囊括排挤、孤立、散播谣言等可能给他人造成极大精神压力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引导相关部门和学校全方位、宽领域、无死角地去落实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

二、青少年校园欺凌治理现状及困境

明确校园暴力、校园霸凌以及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仅仅是初步完善了校园欺凌的基础理论研究,而要想真正有效治理校园欺凌行为,需要从校园欺凌的现状入手,收集相关校园欺凌事件的数据,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学术探究,为校园欺凌治理的法治建设提供完善的理论储备。

(一)校园欺凌的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的校园欺凌理论探究过于局限,学术界所展现的问题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深层次问题还在水面之下。为全面剖析目前校园欺凌治文献理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文献样本,输入关键词:“校园欺凌”“欺凌事件”和“欺凌行为”,搜索时间跨度为200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检索到满足以上条件的研究文献共计2003篇,为了尽可能还原校园欺凌事件学术探究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计量可视化分析方式,深入剖析校园欺凌事件的数据情况。根据2003篇文献的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校园欺凌的文献仅仅停留在校园暴力事件上,极少涉及未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校园欺凌事件,无法全面反映校园欺凌的真实情况。其中,笔者针对29篇关于校园欺凌事件应对措施探究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除了两篇是以问卷数据、国外文献作为参照外,其余文献皆是以媒体曝光的未成年人刑事事件作为应对措施的研究对象,而这将导致应对措施的适用范围呈现出明显的局部性和不全面性,在解决校园欺凌事件时缺乏针对性和普适性,无法发挥明显的效果。针对学术界有意避开探讨“未出现严重伤害后果或者仅造成轻微后果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并询问了校园欺凌课题的调研专家的意见,了解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校园欺凌缺乏官方数据,学者能获取到的仅有媒体曝光以及局部地区问卷调查搜集的数据,而无法获取未曾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数据,并不能确切了解到校园欺凌真实的情况。校园欺凌数据的缺失,主要原因是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缺乏搜集、统计校园欺凌数据的意识,未曾出台关于校园欺凌统计要求的执行方案,使得学校在没有指标要求下并没有形成成文的校园欺凌统计数据。各级教育部门对校园欺凌现象没有清晰的认识,学界的研究也因缺乏实证依据而止步不前,学者难以深入探究校园欺凌的现状,无法为校园欺凌的法治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我国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陷入“无数据可参考,无理论可借鉴”的困境中。

(二)校园欺凌的治理困境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呈多发态势,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预防、治理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组织党委政府及教育、综治、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积极制定《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为各级地方政府落实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操作指南。自方案出台后,全国各省级教育厅积极响应,截止2018年6月,已有30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确定了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及办公电话,24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17省(区、市)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公布了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信息。各省级教育厅积极行动,明确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采取综合举措,扎实开展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全国横向区域防治工作进展较为良好,但各省内纵向落实情况不佳,市、区级教育部门工作进展明显较慢①。

1.缺乏校园欺凌事件自上而下的数据统计报告

纵观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出台的校园欺凌防治的规范性文件、司法文件,均未能看到有关校园欺凌事件的数据统计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缺乏搜集、统计校园欺凌数据的意识。我国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数据来源,仅仅只有法院这一渠道,欺凌数据的性质也皆是较为恶劣的民事、刑事案件,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局部性和不全面性,在此基础上由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出台的指导方案缺乏综合的大数据分析基础,在各基层地区的适用性、针对性有所偏差。此外,各市、区级教育部门没有全面的校园欺凌统计数据,对当地校园欺凌现象没有清晰的认识,也难以具体落实上级部门的指导文件,无法提出具有本地特点的校园欺凌实施方案,使得各校在无明确指引下很难尽快推进校园欺凌防治工作。

表1 江西省校园欺凌考核制度落实情况汇总①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国教督办函[2018]45号,2018 年6 月25 日发布。

2.尚未逐级构建具体化的考评指标体系

建立考评指标体系是落实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各市、区级教育部门有序开展防治工作的基础。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出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就明确指出建立考评机制的重要性,但作为指导文件,该方案中并未细化考评的各项条款,仍需各级教育部门根据地区特色细化考评要求,以便市、区级的学校能够有序地根据考评要求开展防治工作。

为了更好了解各级教育部门在建立考评制度方面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北大法宝检索地方法规规章,输入关键词“欺凌”,检索到地方规范性文件、司法文件、地方工作文件共计51篇,其中笔者选取江西省作为分析样本,将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厅局出台的部门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司法文件以及地方工作文件汇总为以上图表内容进行分析。如图表所示,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出台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明确了建立考评机制的重要性,但并未在条款中明确各考评具体事项,仅起到指引作用。随之,江西省教育厅也加急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然而从该方案关于考评机制的条款内容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新增具体的条款,其内容与教育部出台的方案一致。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市,其出台的《南昌市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虽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其也仅仅是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考核追责制度的制定,并未切实细化考评内容,推动考评制定的实际落地。值得注意的是,考评制度模糊化的现象不单单发生在江西省,笔者在查阅各省教育厅局出台的文件中皆发现了这一现象,可见,各省尚未逐级构建具体化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制度未能落实到位,由此导致各校在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时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开展进度缓慢。

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的开展,事关亿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也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伟大复兴。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出台校园欺凌防治指导文件,构建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加强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近几年来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上逐渐步上正轨。然而,当前我国缺乏校园欺凌事件自上而下的数据统计报告,也尚未逐级构建具体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各级教育部门在落实上级文件时频频受限,未能有序引导各校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落实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三、美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治理经验

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各个国家在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上均作出了积极不懈的努力,其中美国在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上已有多年的经验,具有相对成熟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在校园欺凌问题上,美国坚持校园欺凌暴力“零容忍”的宏观政策,树立“及时介入,及早预防”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矩阵式校园安全管理体系①姚宇波:《美国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及其挑战》,载《法制博览》2019 年第17 期。。不可否认,美国成熟的校园欺凌治理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学习美国校园欺凌的完整治理体系和先进规章制度,在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努力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体系。

(一)建立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针对校园欺凌问题颁布了系列校园安全法案,如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无毒学校和社区法案》、20世纪90年代颁布了《美国教育法案》等等,这一系列法案要求美国的学校应该严格监管校园环境的安全,祛除毒品与暴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纪律严明的学习环境。此外,美国各个州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校园安全体系,先后制定了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规章,截止到2019年2月, 各州政策制定者共提出了200多项与学校安全有关的法案, 涉及预防、监察、评估等多个方面,最大程度去遏制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总得来说,美国已经形成了健全的校园安全法律机制,超过45 个州制定并通过了学校反欺凌暴力法规,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修正、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综合的安全法律治理体系②杨文杰、范国睿:《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审思》,载《全球教育展望》2019 年第8 期。。

(二)坚持自上而下多级协同治理原则

校园安全作为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就注定其涉及的因素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也注定其与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要想有效维系校园安全,及早介入、预防校园欺凌行为,需要自上而下多级协同治理,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模式,全方位落实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美国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其由联邦政府、州政府牵头,联合司法部、国土安全部等多部门,自上而下制定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多级落实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矩阵式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自1995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就曾发起一个用于校园欺凌的预防、管理人员的培训、校园冲突解决的长期基金,保障校园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同时,联邦政府集合教育部、劳工、司法、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以及卫生与福利部等部门组织,从中抽调一百多人设立一个特殊的专门工作组,为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制定总体的规划。联邦政府对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促使各州积极建立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各州政府自上到下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各州政府协同国家预防犯罪委员会、学校安全和保障服务、国家学校消防安全中心等非政府组织机构,为各个学校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改进学校安全状况③杨文杰、范国睿:《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审思》,载《全球教育展望》2019 年第8 期。。另一方面,各州政府也吸纳警察局、教会、协会等力量,全面建立校园欺凌管理体系。警校合作作为美国校园欺凌治理的特色制度,在校园欺凌的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警察将在上课的时间被指派到学校中巡查,对校园中发生的事故提供及时的援助和支持。教会、协会的参与,能够为校园欺凌治理群策群力,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家庭的参与对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的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可有效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孩子的行为及习惯,并积极配合校园安全教育的推行,确保孩子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生活。美国坚持自上而下多级协同治理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安全治理体系,全方位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三)营造正向、安全的校园环境

美国非常重视创造“接受、包容和尊敬”的学校文化,为未成年人营造正向、安全的校园环境。2006年10月,布什总统就为强调这一问题召开了“美国白宫校园安全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各校实施积极的品格教育来抵制消极的欺凌暴力文化,落实校园反欺凌宣传工作。同时,联邦政府、州政府还明确要求各校制定校园欺凌学生手册,力求每一个学生人手一本,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识别能力和防护意识。

(四)深入校园欺凌研究改进欺凌治理策略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就意识到校园欺凌数据的收集十分重要,通过数据可准确反映校园欺凌实际动态。因此,自1992年开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等相关部门就一直致力于收集与学校相关的安全事故数据,为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2001年,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明确要求每个州的学区均要详细统计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使得校园欺凌防治措施的制定有了更具体、更针对性的数据来源①刘建、赵家荣:《美国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治理与启示》,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 年第5 期。。美国通过充足的数据支撑,全面推进校园欺凌治理的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并且积极运用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落实在反欺凌暴力的实践之中,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提供了不同的欺凌暴力治理方案和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在校园欺凌的问题上,美国时刻贯彻“及时介入,及早预防”的基本理念,坚持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在准确把控校园欺凌动态的基础上出台了多项校园欺凌法案和规章,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综合性校园欺凌治理体系,实时监控校园欺凌情况。相比之下,我国虽出台了较多的欺凌治理方案和规章制度,然而这些指导意见并非建立在完善的校园欺凌数据基础上,其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考察。同时,在制度的落实上,我国与美国的差距较大,各级教育部门未能清晰地掌握当地的校园欺凌情况,无法根据上级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各校无法很好落实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开展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四、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治理措施的构建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因此,我国应加快校园欺凌防治步伐,完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欺凌行为在校园肆意乱为。笔者针对我国校园欺凌研究困境以及治理现状,在借鉴美国成熟的校园欺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校园欺凌的治理提出一些建议,力求实现自上而下全面落实校园欺凌防治政策,扎实有效做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

(一)市级、区级教育部门应积极完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

校园欺凌在我国是长久存在的问题,反欺凌的立法滞后性以及学术理论探究的局限性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校园欺凌的治理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地越来越频繁,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开始将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上议程,与教育、综治、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形成合力,出台了众多规范性文件,积极指导各校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然而,当前的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仅是实现了全国横向覆盖,却未能实现各省省内纵向落实,政策方案无法向基层延伸,一切部署安排皆沦为空谈。因此,要想将校园欺凌防治对策落实到位,就应该明确要求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积极推动市级、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细化校园欺凌工作目标,及时出台可供各基层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的校园欺凌防治指导手册,引导各校深入理解和执行各级教育部门指令,将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不折不扣、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1.组织社会力量编写校园欺凌现象预防和处理指导手册

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要想在各校落实到位,就应该学习美国自上而下多级治理原则,在省级教育厅出台校园欺凌指导意见后,以市级、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为牵头制定具体细化的执行方案,逐级往下落实,推动各校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开展。市级、区级教育部门可联合社会组织力量,立足于当地情况编写《校园欺凌行为预防和处理指导手册》,在手册中明确细化各项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校园欺凌考评机制,增设校园欺凌数据统计要求,引导各校成立校园欺凌安全防控中心,指导各校一项一项落实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

2.明确要求各地中小学定期统计与上报校内欺凌行为的相关数据,将该数据作为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评估指标之一

校园欺凌数据是反映校园欺凌实际动态的信息载体,是准确把握校园欺凌现状,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搜集、统计校园欺凌数据的意识,对当地校园欺凌现象云里雾里,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校园欺凌防治落实方案。因此,为切实落实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各市级、区级教育部门应该推行校园欺凌数据统计要求,借鉴美国校园欺凌数据统计的制度方案,以指导手册的方式引导学校统计校园欺凌数据,全面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实际状况,为校园欺凌的学术研究及法制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应畅通数据上报渠道,自下而上逐级汇报校园欺凌数据,形成完善的校园欺凌数据库,并以此作为完善各项制度、调整方案策略的数据基础,反向推动校园欺凌手册的更新升级,有针对性地提高校园欺凌的防治效果。

3.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多渠道宣传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很大原因在于公民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识别能力和防护意识太低,因此,各级教育部门需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通过多渠道宣传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范围以及评估标准,让国民能够正确识别校园欺凌行为,及时介入、及早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同时,要向国民普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措施,指导国民正确应对校园欺凌行为,及时保障身边未成年人的安全。

(二)学校应落实市、区级教育部门方案要求建立校园安全防控机制

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时刻贯彻“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的精神,自上而下全面深入落实防治要求,指导各校完成欺凌防治工作。市、区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当地情况,引导各校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防控机制,实现将校园欺凌的治理从政策理念运用到治理实践中,做到教育、预防、干预、处置全面防控,积极主动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1.学校需成立校园安全防控中心

市、区级教育部门可借鉴美国校园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制度,引导各校成立校园安全防控中心,集中管理校园欺凌事项,以便各级教育部门直接监管、了解各校校园欺凌情况。市、区级教育部门以校园安全防控中心作为各校执行落脚点,集中校园欺凌防治的各项职责,才能切实落实指导手册内容,完成校园欺凌防治考评各项指标,积极统计校园欺凌数据,及时上报各级教育部门,系统化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

2.设立校园欺凌投诉、求助通道

在成立校园安全防控中心的基础上,市、区级教育部门还应引导各校设立校园欺凌投诉、求助通道,确保校园欺凌事件的被欺凌者和发现者能够有渠道可反映校园欺凌情况,寻求校方的帮助。同时,也可确保校园安全防控中心能够尽快掌握校园情况动态情况,尽早介入欺凌事件中,保护被欺凌者的安全,避免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更大的危害。

3.制定校园欺凌治理规章制度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指导手册内容,各级教育部门还应明确要求学校参照《校园欺凌行为预防和处理指导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校园欺凌治理规章制度。学校在规章制度中可增加校园欺凌教育、预防、干预、处置等各项条款,同时制定鼓励校园欺凌检举制度,对及时汇报校园欺凌情况的同学予以奖励,最大程度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4.加强校园欺凌预防宣传工作

为切实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各级教育部门还应引导各校做好校园欺凌预防宣传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安全讲座及演讲,为学生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同时,还需加强学生收集校园欺凌证据的意识,确保学校能够更好的介入到校园欺凌事件中,最大程度保护被欺凌的权益。此外,还应该对学校老师进行校园欺凌预防培训,让学校老师参与到校园欺凌的干预工作中来,确保校园欺凌的治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

5.协同多方力量开展校园欺凌治理工作

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参与,相互协同防治,积极主动预防及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协同各公益组织、心理咨询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机构,为各个学校提供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让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校园欺凌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校园欺凌治理工作。

五、结语

校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决不能成为孕育校园欺凌的温床。为此,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出台校园欺凌防治文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已经实现了全国横向覆盖。然而,良谋善策需要基层认真落实,才能变成人民福祉,校园欺凌的方案制度在各省纵向落实情况仍不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制度措施、实施教育惩戒、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仍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此,为加快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进程,应着眼于各市级、区级教育部门的落实情况,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基层防治工作,明确要求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让基层教育部门引导各校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做到位。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暴力校园
反性别暴力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暴力”女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