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经济安全观的国际对照与借鉴

2020-06-29杨云霞齐昌聪

河南社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家经济

杨云霞,齐昌聪

(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国家扩大了开放条件(有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美国),希望在与他国的经济交往中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此提升国家经济整体实力。与此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接口”越来越多、“接口”越来越宽泛,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成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紧迫的、艰巨的工作[1]。在这一问题上,不同国家的做法并不相同。一些国家始终坚持和完善经济治理体制,在切实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化解种种矛盾和克服重重困难,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一些国家致力于提升国民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在抵御国内外经济因素干扰、威胁和侵袭的过程中主动出击,营造出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国内、国际环境。

事实上,自冷战以后,经济因素就在国际关系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其地位不断抬升,时至今日,以经济、科技等为内核的综合国力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和国家竞争的焦点所在。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程度进一步加深,需要面对的经济安全风险也持续加大[2]。可以说,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冷战以后国家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扩大开放条件的今天,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关联性急剧增强,日益增多的经济波动与经济风险成为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国家经济安全及理论研究综述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家经济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3-9]。尤其在国家间彼此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对外开放带来越来越多的“共享”灾难与“共享”危机,无论是军事对峙还是战争对抗都显得力不从心。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家经济安全被赋予了越来越深刻的内涵,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所有国家和政府部门需要共同面对与重点解决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以国家经济利益为前提——该利益是国家经济利益体系中的重大利益关切,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和全体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乎国家的兴衰和改革成败。一旦国家、民族、全体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遭遇困境,或者国家重大经济利益遭受侵袭、破坏时,就要做出国家经济安全已经出现风险的判断。此时,需要通过严格限制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论和政策层面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客观界定,以此抑制国家经济安全的泛化问题。

(一)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只有将国家经济问题上升至国家公共政策层面并使之成为政府与国家领导人在政治领域考虑问题的基础,才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尤其在开放条件下,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此时,面对有限的国家市场与社会资源,国家之间的竞争与摩擦不断加剧,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为主权国家维护其国家安全的焦点。(1)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涉及以下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内经济可以处在稳定、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经济主权不会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本国经济正常运行与宏观调控也不会由于外部力量的冲击而受损;另一个指的是国际经济安全,即本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国外资源与国际市场可以稳定且持续,不会遭受供给中断或者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的冲击,本国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商业、投资等经济活动与经济利益不会受到威胁,也不会产生重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会由于上述努力而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2)国家经济安全的状态。在封闭条件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都要以军事上的安全为唯一前提,在这样的国家中,无论其政治、经济还是其他事务,均能够依据执政党和人民的逻辑去处理,并在自控中达到安全的程度。在开放条件下,社会分工尤其是国际分工会进一步深化,国家和国家之间会进行信息的传递、资金的流动和商品的流通等,一旦上述活动大规模、高频率出现,原有的、封闭状态下的国家界线就会被打破,国家与国家之间可以超越国界进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资本流动等。如此一来,即便是主权国家,也无法像封闭状态时那样全面控制本国内部的各项经济事务,而一旦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间的界限不断变得模糊,该国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多,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中国尤其如此。

(二)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研究综述

在开放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研究和理论发展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国内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研究。梁勇、成思危(2005)等学者针对开放条件下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为开放条件是引发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的必要条件。郑通汉、张幼文(2010)等学者以制度经济学原理为出发点,对国家经济安全框架内的法律制度安排、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存在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既会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水平。李明辉(2011)等学者从国际经济结构的视角对中国的贸易安全问题进行了解读,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国际交换机制,发达国家和中国间的自由贸易会让后者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这不但会损害中国的贸易利益与贸易安全利益,还会极大削弱中国人民的福祉。何立胜、崔健、谢兴龙(2014)等学者以FDI为视角对中国的产业安全与金融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中国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产业发展受阻或者受制于人,引发金融危机将是大概率事件。曹鉴燎、徐桂华、史忠良(2015)等学者针对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经济体系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这一事实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对我国经济安全战略选择问题给出了许多建议。王慧敏(2017)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保护民族产业的问题,指出自由贸易会引发本国经济过度依赖国外市场,而这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所以,要对中国的优质产业加以保护和培育,让民族产业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2)国外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研究。Sara Calvo,Reinhart(2011)从金融危机的传递效应出发,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指出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羊群效应能够对经济危机的国际传递与中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极大负面影响。Jeffrey Sachs(2012)以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和发展中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关系问题,指出大规模短期资本的流动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之间具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Herman Milldoc,Stiglitz(2014)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金融自由化是有特定前提条件的,即在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或者金融体系脆弱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需要走金融约束的发展道路,否则极易引发经济安全风险。Gillpin Robert(2016)按照经济力量和政府决策互动的关系,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投资及其影响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剖析了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问题。Hymer(2019)指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会产生影响与制约作用。而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重要力量,跨国企业有可能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目标以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如果不对此予以重视,将会让东道国的经济主权与经济利益遭受严重侵蚀。

二、典型经济体国家经济安全观的国际对比

(一)美国国家经济安全观与关注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不论外债或者外国直接投资,本质均为资本,都要追逐利润。不同国家做法不同,比如,美国虽然也举债但并不排斥外国资本,这种做法似乎是更加“明智”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家经济安全程度也被公认为最高。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借鉴这类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此提升国家经济安全水平。在美国,政府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本质在于经济适应变化的能力,国家经济安全最终要依附于企业的竞争力。当然,美国政府界定的国家经济安全任务是“霸权性”的,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将美国国家经济安全范围扩大到了全世界,希望在维护世界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为美国经济安全服务。同时,美国对国际潜在对手予以制衡,以此维持正常的国际秩序,通过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增强综合国力,通过创新和教育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持久保证,通过密切关注金融、能源等领域的风险,将美国经济冠以“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光环”。近年,美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涉及的领域包括资源、粮食、贸易、金融、产业、信息等。

1.对美国经济安全观的诠释

纵观美国历史,其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以“加强自身经济实力、确保国家经济霸权地位”为内核。按照其国家战略演化进程,美国并未制定单独的明确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只是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分散到了不同部门加以执行,由此形成了完整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1)对国家经济地位的一贯认知。自二战以后,美国就一直强调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主张在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同时维护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地位。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是:美国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增长点已不再是对自然资源或者资源禀赋的依赖,虽然国家经济安全也要保障资源供给安全,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国家能够在未来较长时期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控制和垄断,以及对知识外溢效应的控制。(2)对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的长期关注。美国将竞争力思想贯彻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全过程,通过把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联系在一起,为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增添了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比如,美国一直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国家的经济行为要为长远利益服务。(3)对经济霸权的控制。经济霸权理论一直深受美国政府重视,并通过多种形式将其演变为政府的政策,认为只有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当中,才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抓住21 世纪的主题。综上,可以说,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始终将国家经济安全重点放在国外、放眼世界,认为美国经济就是世界经济,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有美国的经济利益需要得到保护。所以,无论是美国政府的任何外交活动,无论是发动的军事行动还是贸易争端,国家经济安全因素都如影随形,国家经济安全呈现霸权趋势。

2.美国国家经济安全涉及的领域

严格来讲,美国国家经济安全领域一般指对其经济发展、国计民生及整体经济利益造成很大影响或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及危险因素的部门与领域:(1)财政金融与外汇外贸领域。对任何主权国家来说,财政金融都是其国家经济的神经中枢,这也被美国政府视作稳定经济发展格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更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对象。尤其是近年,美国政府出现了绝对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收支逆差,造成了十分沉重的国债负担与外债负担,加之近年的股市和汇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美国国家经济安全。(2)国外市场。在美国的“经济触角”中,垄断和反垄断、歧视和反歧视之间的矛盾、斗争一直存在且不断出现,美国与中国之间不断加剧(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缓和)的经济贸易战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关系中,倘若处理不当,任何国家的经济安全利益均会受到影响,而受损最大者必为弱者。因此美国主张国内经济发展要让国外力量参与其中,以让美国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一直将进入世界市场、左右国际市场视为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目标。(3)能源、资源与海上运输线。在美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维护基本能源安全,而基本能源中的石油需求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如果石油供应不畅,势必会对美国经济安全带来重大冲击。为此,美国军方一直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帮手”,十分重视重要自然资源的顺畅流动,甚至将其纳入整体军事力量部署当中,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武力夺取中东地区油田以确保石油运输线安全。

(二)日本国家经济安全观——特点与重点

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上,有些国家从保障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将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竞争力列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范围之内,比如美国。有些国家依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过度反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并借此保障国家综合实力,比如俄罗斯。但是,对任何国家而言,无法做到将所有经济问题或对自身不利的东西都归属到经济安全范畴,这种“草木皆兵”的做法不但会影响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会引发新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日本的做法独树一帜。作为备受瞩目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日本同样为此制定了侧重点各不相同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与具体的政策法规。日本作为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其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主要特点在于具有较高弹性的应对经济问题与经济危机的决策机制——如果出现了国内经济问题,就会迅速成立由首相领导、由财务省和经济产业省组成的对策本部与研究小组,以此提出政策建议和出台可行性报告,然后交由中央政府其他部门具体实施。

1.日本国家经济安全观及其特点

比如,在20 世纪末期,日本的经济总体上出现衰退趋势,开展对外经贸过程中信息技术及金融服务业的比例持续增加,体制改革十分艰难。当时,很多国家参与到了区域贸易自由化之中,切实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其主要特点如下:(1)对国家弱项有着强烈的、正确的认知。日本政府将海外资源、海上通道与海外市场视作日本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只有确保上述通道畅通,才能让国内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日本充分认识到在很多方面和欧美发达国家间存在经济、技术差距,危机意识十分浓厚,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企业都以忧患心态努力急起直追,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保留日本的经济地位。此外,日本充分考量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不稳定性、风险性,认为任何动荡和不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日本国家经济利益。(2)致力于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政策。日本通常在以下两个方面制定并实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和措施:第一,及时而迅速地应对各种外部挑战,以积极心态和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国内国际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比如,对外国产品、资本、服务对本国市场的冲击就长期采取“围城打援”的政策,而这是日本典型的经济安全政策之一。第二,日本针对关键部门与特殊领域实行自立政策,降低重要产品的进口依赖性,同时在各类内外政策体系内体现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尤其在国家经济安全中长期目标中表现得更为明显。(3)致力于消除外部经济威胁。日本国家经济保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把国家安全政策视为最大的经济安全政策,另一方面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了经济安全政策的地位和目标。同时,日本对资源小国和经济国家、经济国家和政治小国、政治小国与军事弱国之间的矛盾关系采取遏制或者排除外部经济的做法,将应对经济威胁视为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焦点。

2.日本国家经济安全的关注重点

对日本来说,在国家经济安全领域的关注重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及时而迅速地制定和实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措施,另一个是通过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体现经济安全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中长期目标。(1)国内经济处在外部风险之中。日本不同于美国,它习惯于采取谈判形式化解经济矛盾和各类争端,这一点与美国以“法律幌子”输出强权政治的做法不同。日本会通过参加各类国际经贸、金融组织或者签订各类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和贸易互惠条约的形式仲裁纠纷和规范国家间的经济行为,以此消减国际商业与金融活动风险。同时,也通过立法、行政规定的形式,应对外部经济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当其主导产业缺乏竞争力时,会通过法律与行政手段对竞争性进口进行限制以保护本国工业等。(2)通过实施经济政策以形成国家经济保障体系。自二战以后,日本施行的是“和强者为伍”的国家经济安全方针,一直坚持和美国结盟,希望以较低的国家安全成本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其间,日本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中明确了经济安全政策的地位和目标,主张世界贸易体制自由化、国际金融体制稳定化、全球经济平稳化,希望借此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以便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国际经济竞争。(3)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与维护经济秩序。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日本致力于借助国际国内有利环境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在产业政策方面,日本提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协调型产业结构的构想,希望在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型的过程中,促进本国新兴产业与有希望增长的产业的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多极化的产业结构。同时,日本政府对民间企业的研究开发高技术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持,比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低息贷款,倘若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功,可以依据优惠条件还本付息;如果失败,还可以依据无息贷款的形式归还本金。上述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日本重要产业的发展,也使其走过了上个世纪末期的低谷之后,让钢铁、造船、石油化工、化纤、汽车、家电等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安全观——特征及评价

作为全球范围内官方发布国家经济安全指标清单的国家,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观及其平台指标的制定过程极具代表性。

1.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观及其特征

(1)国家意识。自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俄罗斯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该国国家意识并未因此而消失,相反,这种意识一直体现在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诸多领域。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目标是重振国家权威。俄对自身在世界地位进行定位时,首先肯定了当今世界是“多极世界”的事实,但将俄罗斯设定为影响“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在2002 年2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回答了记者提问,指出“即便从所处位置与面积而言,俄罗斯也是全球性国家”。俄罗斯领土面积、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军事力量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优势,但从近年的表现看,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却难以进入经济强国的队列。从这一点上看,确保在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维护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安全就成为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议题。(2)转轨经济。从20 世纪末期开始,俄罗斯推行了基于“自由主义”的社会制度改革,经济形势得以明显好转。可是,即便到了今天,俄罗斯依旧处于经济转轨的阶段,无论是在其经济体内部还是在处理外部经济力量的问题上,都面临着很多潜在的、显在的威胁。在20年前,俄罗斯经济学家就指出了该国在经济领域面临的各种威胁,如国际贸易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占比较大,对粮食、消耗品等生活用品需求有增无减等,说明其国家经济安全状况不容乐观。(3)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俄罗斯对国际资本市场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俄罗斯经济安全的指导思想一贯是以“走出去”为主,对“请进来”比较排斥。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政策的制定,也在对待外国直接投资问题上长期采取过度防范的态度,让俄罗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2.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观的现实评价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防范十分敏感,这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前俄政府采取的经济安全保障措施中就可见一斑。(1)高额负债难以保护国家经济安全。自20 世纪末期推行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商品短缺的状态,加之其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国产产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都显著缺乏竞争优势,难以抵御进口商品的竞争。到本世纪初,俄罗斯进口商品在其国内的消费比例依旧接近半数。可以说,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俄罗斯面对不断提高的举债成本,其国民经济发展动能显而易见。(2)俄罗斯缺少对本国国情的精准把握。在俄罗斯,国家意识一直是其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底色。在引进外资方面,俄罗斯较依赖于外部力量,但大规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将会导致国家对他国技术的长期依存;在科技发展领域,俄罗斯从20 世纪末到本世纪,认为本国民用技术水平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并没有显著差距,因此在科学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一直注重自主发展,对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思想较少理会。(3)俄罗斯的人口政策与国家经济安全并不相称。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多重影响,俄罗斯无法在冷战结束之后逆转人口的负增长趋势。这种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范方面明显缺乏成效。当然,除上述问题外,俄罗斯在衡量其国家经济安全水平的指标选取和体系构建方面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俄罗斯通过官方正式公布了国家经济安全量化指标,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科学界定。

三、中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思维——基于制度均衡的视角

现阶段,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稳定有序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发展”是关键问题,“弱国无安全”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历史经验,对中国来说,其理想国家经济安全状态为较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文化凝聚力与渗透力,一定程度上的军事威慑力,以及稳定而有效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在对外部世界开放中,中国更要采取积极而稳健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这与西方国家进攻型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不同,也和落后国家的防守型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不同,而是要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在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指引下,构建出和国情、社情相适应,注重监测评估和风险预警的国家经济安全防控体系,在动态掌控经济运行规律中把握经济安全命脉,对可能产生的经济安全危机能够有效应对。接下来,就从制度制衡的视角对中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思维进行阐述。

(一)重构基于全球化的制度体系

构建基于开放条件的国家经济安全制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多数中国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相对滞后和市场体系不健全的事实,要不断突破制度瓶颈,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1)构建明晰的产权制度。按照制度主义的主张,产权制度能够对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清晰的产权制度不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中国要在产权制度制定方面致力于提升国家经济效益,激发经济主体的利益诉求。(2)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要进一步延伸、拓展其市场氛围,优化和完善市场机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对传统的产权制度予以根本细化与调整。比如,中国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产权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最大限度发挥制度创新的后发优势,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全观与安全战略

在新时代,中国需要“崭新”的国家安全观指导其经济发展路线,在扩展国家安全观内涵、重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地位的同时,把国家经济安全观渗透到金融政策制定、政治外交、国际贸易、金融改革等诸多领域,通过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1)针对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结合中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实际,制定出符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诉求的国家安全战略。(2)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通过统筹和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于国内经济安全战略层面要继续坚持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于国际经济安全战略层面要坚持并发展多边合作的主张,使之和国内经济发展诉求相适应,并致力于在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国家贸易中获得更多主动权与规则制定权。

(三)重塑国家经济安全防范系统

中国需要立足本国国情,根据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制定出适应开放条件的新国家安全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以便积极应对国家经济安全新挑战。(1)构建多等级、全方位的国家经济安全监测系统,对国家经济安全制定出不同级别、不同用途的指标体系(这一点可以参照俄罗斯的做法),以此强化对中国经济安全的监测。(2)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出发,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致力于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国家经贸安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安全、能源与生态安全等。(3)明确中国在不同经济领域的现状,以及在国际经济安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目标、执行步骤与落实方法。(4)准确把握中国可能出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比如,在产业安全领域,中国应坚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注重产业技术集成创新,重点解决中国创新能力低和技术转化受限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能源需求还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对能源供给会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会长期存在,对石油、天然气的依存度也会进一步提高。中国2015 年的石油消耗量为3.98亿吨,进口量达到2.0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是52.3%;预计2020 年,我国石油消耗量达到4.84 亿吨,进口量为3 亿吨,对外依存度提高到62%,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尤其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国家经济安全与对进口石油依赖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见表1)。

表1 中国石油生产、进口与进口依存度的统计与预测

(四)稳定和优化新型国家关系

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西方国家经济总体出现了下滑迹象,但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与决定权。因此,中国要正确认识西方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规律,防止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影响力发挥与利益分配等领域受制于人。(1)中国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上要致力于和西方国家建立起新型国家关系,通过双边、多边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一起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以此构建起平等、互利、和谐而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2)在和西方国家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时,应针对现有的出口限制、贸易保护等问题进行磋商,通过扩大经贸合作领域和建立更为广泛的经贸关系,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良好的甚至是友好的外部经济环境。(3)强化区域经济对话机制,在与新兴国家开展经济交往中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争取和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本国经济安全。

在开放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变得更加复杂、艰难,除了要对现存、潜在的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做到防之有据、应之有策,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外,还要通过多种努力提升国家经济安全能力,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而实际上,自国际政治形成以来,国家经济安全观就从传统的、单一的观念朝非传统、综合性的安全观转变。到了冷战期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选择方面集中在经济稳定和防止经济衰退方面,特别是美国与当时的苏联,把军事安全放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首位,国家经济安全从属于军事安全,军事安全为经济安全提供屏障。从冷战结束一直到今天,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实力构成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任何国家只有实现了“经济自由”才能实现其安全目标,并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可见,经济因素作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要素,要求各国(尤其是中国)对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进行调整,在提升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地位的同时不断壮大国家实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无论是在商品流动、利用外资还是在金融、国际经济协调等领域,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因素会不断增多,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会进一步延展。为此,除了要关注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和就业等传统变量,还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平衡国际收支、优化外资和外债规模等外部变量方面。唯此,才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构建和完善中国经济安全体系。

猜你喜欢

国家经济
国家公祭日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拥抱新经济